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滕北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岩溶陷落柱发育规律研究

毕雅静  
【摘要】:岩溶陷落柱系指坚硬的非可溶性岩层向下伏岩溶洞穴坍塌的老基岩塌陷。岩溶陷落柱不仅给地面工程带来危害,而且也可对地下采矿造成严重影响。就煤矿生产而言,岩溶陷落柱的存在,由于其形状、大小不一,内部地层杂乱无章,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给煤矿的井巷工程布置与施工、采煤方法及采掘机械的选择等增加了相当大的困难。每年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人民币。岩溶陷落柱有可能穿透地下含水层,在井下一旦被导通,便会给煤矿生产造成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还可能使其周围煤炭氧化,从而失去可采价值,减少井田的煤炭储量,使得矿井服务年限缩短,甚至可造成报废井巷工程的重大经济损失。地下水径流条件不仅影响岩溶陷落柱导水能力的强弱,而且直接控制强导水型岩溶陷落柱的分布。但并非所有岩溶陷落柱都可构成充水通道,只有处在现代岩溶水强径流带和集中排泄带并隐伏埋藏在地下水头面以下者,才能构成突水的潜在威胁,造成突水危害。导水性极强的岩溶陷落柱是底板岩溶裂隙水的重要充水通道,必须加以重视和研究。因此进行滕北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研究,阐明地下水径流条件,研究陷落柱的位置和导水性、进行陷落柱导水性类型划分是本课题的主要任务。 滕北煤田位于滕县背斜西北翼,凫山断层和张坡断层之间,其地质构造控制着本区的煤层及地下水的赋存和运动规律,进而影响本区的岩溶陷落柱的形态及分布规律。本文拟以《滕北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岩溶陷落柱发育规律研究》为题目,通过对滕北矿区的地质构造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补、径、排条件等因素的分析,结合陷落柱理论,同时对滕北矿区岩溶陷落柱的内部物质特征、外部形态、突水机理等,从点到面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探索总结滕北矿区岩溶陷落柱的成因和发育规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付君华;;西山煤田地质构造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分析[J];山西焦煤科技;2008年06期
2 王连成;刘善印;;五峰山矿泉水的特征及其评价[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3 安海堂;宜昌至巴东段地质灾害分析与防治初探[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10期
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0年(第37卷)(总第231~236期)总目次[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0年06期
5 刘万生;;白壁关井田的地质勘查[J];矿业快报;2007年01期
6 孙学阳;杨忠;;陕北神木北部矿区构造发育规律[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许铜建;尚潇瑛;;甘肃地下水贮存状况及环境问题现状[J];甘肃科技;2008年13期
8 李向全;侯新伟;周志超;刘玲霞;;太原盆地地下水系统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演化机制[J];现代地质;2009年01期
9 毛烨峰;伍进;;岩溶发育控制因素及发育规律浅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9年S1期
10 董斌;;常德市戴家岗矿泉水水源地形成条件分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11 薛喜成;;象山煤矿中小型地质构造发育规律及其预测[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0年01期
12 黄强;缪华;;创造旱区找水的奇迹——记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抗旱应急响应领导小组组长江日光[J];南方国土资源;2010年06期
13 马文忠;;煤矿矿井地质工作的探究[J];山东煤炭科技;2011年02期
14 郑文俊;钱家栋;田山;刘允秀;;宝坻台地电观测的水文地质背景及其电阻率变化与降雨量和水位变化的关系[J];地震;2007年02期
15 彭建兵;李喜安;范文;陈志新;苏生瑞;宋彦辉;卢全中;邓亚虹;陈立伟;孙萍;;黄土高原地区黄土洞穴的分类及发育规律[J];地学前缘;2007年06期
16 张国苓;魏久传;尹会永;;肥城煤田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底板突水影响[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7 汤洁;卞建民;李昭阳;邴智武;查恩爽;王晨野;毛子龙;;松嫩平原氟中毒区地下水氟分布规律和成因研究[J];中国地质;2010年03期
18 杜蜀宾;四川筠连煤田沐爱地区水化学特征研究[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19 王喜恩;;对某些矿区水文地质工作的意见[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58年02期
20 ;对广东、广西某些地区水文地質工作的几点意见[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5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大兴;;刘桥一矿岩溶陷落柱的发育规律分析[A];中国煤炭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张宏伟;卢国斌;郭嗣宗;;分形理论在活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3 孙学阳;夏玉成;张海龙;唐利君;杜荣军;;地质环境固有抗扰动能力对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的影响[A];高产高效煤矿建设的地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C];2009年
4 刘贵林;闫永发;;瞬态瑞利波探测技术在煤矿地质勘探中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9年
5 方方;贾文懿;周蓉生;苗放;唐红;葛君伟;;利用电离室α杯法探查隐伏地质构造[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6 黄志兴;;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和IAH中国国家委员会贺信[A];中国农业地学研究新进展——2000年全国农业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李新强;;恰甫其海水利工程右岸山体三维渗流计算研究[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8 陈梦熊;;关于编写《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事业的发展与成就》一书的体会[A];地质学史研究会第16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邢相荣;;交口县地质构造特征分析[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伟;;论复杂条件矿区安全高效开采的难点与方法[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冬梅;忻州盆地第四系地下水流动系统分析与水化学场演化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2 颜世强;黄河三角洲生态地质环境综合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孔金玲;水文地质空间信息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4 黄建军;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5 赵慧峰;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育规律及运行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6 姜凌;干旱区绿洲地下水水化学成分形成及演化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7 魏勇作;广州市环境氡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8 张燕军;内蒙古绒山羊胎儿期皮肤毛囊形态发生和发育规律及部分Hox基因家族成员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9 秦忠诚;3D-FSM·DDM间接边界元数值系统及其在矿山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10 李光慧;通海隧道区域构造发育规律及其发震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雅静;滕北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岩溶陷落柱发育规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2 张春雷;淮南煤田岩溶陷落柱(带)特征及形成机理[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苗海通;现代岩溶槽谷地质构造与水化学特征及岩溶水源地的保护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兆强;肥城矿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5 张建伟;中国现代盐湖同位素水文地质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6 董纪涛;菏泽某超大矿山水文地质发育规律及防突水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李鹏;邢东煤矿地质构造分析与评价[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8 魏继生;四川盆地地质构造与砂岩型铀矿化的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9 司海宝;岩溶陷落柱岩体结构力学特征及其突水风险预测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5年
10 徐晟;枣庄市岩溶塌陷特征及其构造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国芹;一路伴你远行[N];中煤地质报;2008年
2 记者 陈雁;水文地质局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N];中煤地质报;2007年
3 ;益君同志逝世[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4 徐丽青;创新铸就辉煌[N];中煤地质报;2009年
5 郝树波 徐丽青;活水春风建古城[N];中煤地质报;2009年
6 陈雁 李辉;抓班子带队伍谋发展[N];中煤地质报;2010年
7 曹南燕;水文地质与环境国际研讨会闭幕[N];中国矿业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刘维;煤田水文地质工作,安全合理采煤的基石[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9 李新宏;扬帆前行[N];中煤地质报;2007年
10 毕景山 吴铁卫;徐水师到水文局检查指导工作[N];中煤地质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