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Research of Residual Migration Based on Cluster

何旭莉  
【摘要】:对于复杂地下构造,现有的各种偏移方法各具特色,目前叠前深度偏移是公认的地震成像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影响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偏移速度。而偏移速度无法一次性的正确求取,所以需要利用剩余偏移方法对剩余偏移速度进行偏移校正,不断地提升偏移精度,从而消除由于速度不准确造成的偏移位置的误差。 论文对地震偏移方法和偏移速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剖析,分析各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对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提出了叠前深度偏移的具体实现方法和处理流程。这种实用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就是稳态相F-K相移偏移和几何法剩余偏移相结合,能较好的适应偏移速度在横向上的剧烈变化。 论文在对叠前深度偏移所在域的选择。偏移方法和偏移步骤的选择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后,提出了剩余偏移方法的实现方案,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数理推导,又对几何剩余偏移的合理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在F-K相移偏移之后做几何偏移是提高偏移成像精度的有效手段。做几何偏移的一个重要参数是三维地层(同相轴)的产状和真倾角,采用三维曲面拟合技术获取。论文具体介绍了三维曲面拟合的数理基础,并用marmousi模型来检验剩余偏移方法的有效性,对某复杂地质构造地区的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资料处理的结果证明,论文所采用的方法和实现技术路线是可行的。有效的。用剩余偏移方法对剩余速度进行不断修正,提高精度,能比较精确地解决横向变速条件下三维空间的偏移归位问题,从而为提供正确的钻井位置和钻探深度创造了条件,降低了勘探成本,可为提高油气资源勘探精度提供一种技术手段。 由于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计算量巨大,必须构建相应的高性能计算环境,才能实现其工业化的应用。论文在对高性能计算环境的配置及应用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实用。有效的地震资料处理的松耦合微机计算集群,对建立的集群做了性能测试,并对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作彬;;国外专利[J];国外油气勘探;1994年06期
2 吴光;叠后射线深度偏移与剩余偏移校正[J];石油物探;1982年02期
3 王振华;;局部剩余偏移与常速叠前偏移成像[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3年03期
4 李录明,罗省贤;转换波叠前深度偏移[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5年03期
5 方伍宝;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建模技术[J];石油物探;2002年02期
6 王建立,李幼铭,冷传波,张洪宙;二维叠前深度偏移及辅助处理流程方法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9年S1期
7 李锋;;焉耆盆地复杂构造区叠前偏移处理技术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年06期
8 何玉前;陈志德;周振兴;王丽艳;金建庆;;海拉尔盆地铜钵庙南地区三维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处理[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年06期
9 邓晓;黄立实;;叠前深度偏移资料在何2井区的应用[J];江汉石油科技;2012年02期
10 侯安宁;张海云;傅旦丹;杨晓;郭礼平;;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红旗坎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解释[J];中国石油勘探;2011年Z1期
11 邱光辉;;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年06期
12 吴立群;李耸;;基于有限差分法的偏移应用[J];今日科苑;2008年13期
13 吕彬;王宇超;李斐;;保幅型裂步傅里叶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探讨[J];岩性油气藏;2007年03期
14 任文福,张建伟,刘江平;变速介质条件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及应用效果[J];天然气工业;2005年10期
15 张建伟,强芳青,贺振华,黄德济;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在复杂断裂区的应用[J];天然气工业;2004年03期
16 胡英,姚逢昌;用于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的一种新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年02期
17 李家康,郭齐军,张慧燕;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复杂构造成像[J];地学前缘;1998年02期
18 李家康,樊佳芳,边西燕,宁俊瑞;大规模并行处理机三维叠前深度偏移[J];石油物探;1998年02期
19 张瑞;黄建平;崔超;王子颖;;莺歌海盆地二维剖面高斯束高精度叠前深度偏移[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7年01期
20 王华忠;胡江涛;郭颂;;最小二乘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理论与方法[J];石油物探;201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奇琳;常旭;刘伊克;;叠前深度剩余偏移[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旭荣;刘洪;李幼铭;杨孔庆;;辛几何辛算法在油储勘探及剩余偏移中的应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孙成龙;王华忠;;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强;张敏;李振春;张凯;;各向异性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方法[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七)——专题46地震波传播与成像[C];2015年
5 陈凌;吴如山;王伟君;;基于Gabor-Daubechies小波束叠前深度偏移的角度域共成像道集[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四学术论文汇编·第一卷(地球深部)[C];2004年
6 段新意;李振春;黄建平;;保幅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二专题论文集[C];2013年
7 王鹏;;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袁江;王颖;夏木明;李彦奇;左安鑫;曲杉;;高角度单程波方程叠前深度偏移中倏逝波压制方法[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9:地震波传播与成像论文集[C];2014年
9 朱峰;黄建平;黄金强;;各向异性单程波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研究[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七)——专题46地震波传播与成像[C];2015年
10 孙文博;张金淼;朱振宇;王建花;张连群;仝中飞;;深水崎岖海底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应用研究[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六)——专题50:油藏地球物理[C];201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何旭莉;[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李江;波动方程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3 张建伟;变速介质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域成像与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4 赵景霞;三维并行合成震源记录叠前深度偏移[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5 陈生昌;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与速度建模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2年
6 李振春;多道集偏移速度建模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银海;方正兴旺地区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应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2 李娜;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在F地区的应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3 崔宇恒;VSP高斯射线束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4 冯勃霖;盐下构造叠前深度偏移研究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5 陈林谦;基于起伏地表单程波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应用与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6 马勇;起伏地表速度建模与成像[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7 马俊彦;准南吐谷鲁—玛纳斯地区地震成像关键技术[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8 杜百灵;各向异性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张春堂;分频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10 张辉;起伏地表条件下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彭冬梅;叠前偏移处理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4年
2 通讯员 张武 张冀;东方物探——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软件投用[N];中国石油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昱虹;共入佳境[N];网络世界;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