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S/沥青体系相转变浓度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SBS改性沥青的研究作了大量工作,并且取得了不少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益。鉴于SBS改性沥青的良好使用效果,人们越来越希望了解改性剂SBS与沥青的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提高SBS改性沥青的使用性能。
本文通过对一种基质沥青在不同SBS掺量下的各项指标的性质分析寻找SBS/沥青体系相转变浓度的表征方法,研究发现随SBS掺量的增加软化点的变化最能表征此浓度,定义为随SBS掺量的增加软化点提高速率最快的点。
通过改变沥青组分、改变SBS类型、改变基质沥青的来源和稳定剂四个方面并结合显微镜的微观结构观察来研究SBS/沥青体系相转变浓度影响因素,从而为工业生产确定合适的工艺条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大大改善SBS改性沥青的使用性能。研究发现:
1.通过增加沥青中的饱和分和芳香分含量能使SBS/沥青体系的相转变浓度提前,且高低温性能都比没有添加轻组分的沥青的性能要好。相对于饱和分,芳香分是关键影响因素。
2.在相同嵌段比的情况下,无论是线型SBS还是星型SBS对相转变浓度是没有影响的,但是线型SBS与沥青的相容性好,星型SBS在改善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上更胜一筹。
3.不同基质沥青制备SBS改性沥青体系的相转变浓度是不同的,溶-凝胶型结构的沥青更适于改性,沥青中的四个组分要有一个合适的配比才能制备性质良好的改性沥青。
4.稳定剂对体系的相转变浓度没有影响,但是稳定剂提高了SBS与沥青的相容性。
|
|
|
|
1 |
李明国,梁乃兴;聚合物SBS改性沥青机理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2 |
李剑,葛琳延,毛宇,郝培文,张锋,王春江;SBS改性沥青在洛三灵高速公路工程上的应用[J];石油沥青;2002年03期 |
3 |
杨辉,伍国韬;SBS改性沥青油毡屋面防水施工[J];山西建筑;2000年06期 |
4 |
陈信忠,温贵安,朱玉堂,张隐西;路用沥青聚合物改性新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01年02期 |
5 |
董亚波;浅谈SBS改性沥青砼的施工[J];山西交通科技;2002年S2期 |
6 |
杨新胜,潘牧,沈春晖,袁润章,李笑晖,杨洁;纤维复合磺化SBS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和性能[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9期 |
7 |
刘泽响,李仰平;石油、天然气管网防腐用特种胶粘剂粘接性能的研究[J];绝缘材料;2004年01期 |
8 |
张博洋;郑玉石;;SBS改性沥青在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5期 |
9 |
李剑,毛宇,郝培文,张锋,王春江;SBS改性沥青在洛三灵高速公路工程上的应用[J];东北公路;2002年04期 |
10 |
杨波;李占军;;SBS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0期 |
11 |
李子建;;SBS改性沥青生产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1年08期 |
12 |
刘振欧,王中秋,韩之江;SBS在冬季补坑槽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J];山西交通科技;2001年S1期 |
13 |
郭来兴;SBS改性沥青在霍侯一级公路的应用[J];山西交通科技;2003年03期 |
14 |
王华川;赵忠义;;SBS沥青混合料的施工[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年06期 |
15 |
陈宏喜,袁英,陈芙莲,高会元;溶剂型SBS弹性防水涂料的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1999年06期 |
16 |
李昕跃,王德胜;SBS与EVA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17 |
王虹桥;徐春梅;;低粘度高PG等级SBS改性沥青研制及性能评价[J];山西建筑;2009年09期 |
18 |
张东亮;;SB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年03期 |
19 |
陈洁;;浅谈SBS改性沥青的生产工艺[J];北方交通;2011年03期 |
20 |
李平凡,戴长华;SBS和APP化学建材原料市场的现状与前景[J];石化技术;199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