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石油降解菌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摘要】:本文针对石油污染土壤的现状,以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的石油降解菌SM-3作为固定化对象,选择不同的材料作为固定化载体,分别采用吸附法和包埋法制备固定化微生物。以原油降解率为目标,研究了固定化微生物的制备条件,并对优选出的固定化微生物进行性能表征。吸附法研究结果表明:选择13种天然材料作为固定化载体,通过对比实验确定了YJ-05作为最佳载体材料,由其作为载体吸附制备的固定化微生物对原油的7 d降解率高达61%,较游离菌提高40%左右;对于载体YJ-05,考察外界因素对吸菌量的影响,当吸附时间为15 h、温度为30℃、转速为160 rpm、载体量为10 mL时,载体对菌的固定率最大,降解效果也最好;BET结果表明YJ-05和YJ-07的孔径为6~13 nm,为介孔结构,YJ-07具有比YJ-05更好的比表面积和孔容,YJ-07也可以考虑作为固定化材料,可以从材料的结构方面探索一系列天然材料作为固定化载体;电镜扫描(SEM)结果表明:YJ-05主要为柱状孔结构,降解后材料结构会变的疏松,固定化菌起到了降解作用,由于其无污染、不需回收,可以满足土壤修复的应用,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包埋法选择PVA-Na_2SO_4、PVA-H_3BO_3、壳聚糖和海藻酸钙-壳聚糖为包埋材料,通过实验确定了各包埋法制备固定化微球的最佳条件并得出以下结论:最佳包埋方案为PVA-Na_2SO_4(活性炭)法,其最佳制备条件为:PVA浓度9%,CaCl_2浓度1%,活性炭浓度7%,反应时间3 h,该小球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弹性和渗透性,对原油的降解率为58.25%;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PVA-Na_2SO_4(活性炭)具有内疏外密的结构,适合溶质的输入与输出;YJ-05固定化微球具有与活性炭微球相同的疏松网状结构,这一发现对拓宽致孔剂的种类很有启发作用;与包埋法相比,吸附法不引入其它污染物质、操作简单,且能为YJ-05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最终选择YJ-05吸附固定细菌来修复土壤。
|
|
|
|
1 |
沈耀良;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污染防治技术;1995年01期 |
2 |
齐水冰,罗建中,乔庆霞,陈敏;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废水[J];上海环境科学;2002年03期 |
3 |
周定,侯文华,岳奇贤;固定化过程中试剂对微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
4 |
饶应福,夏四清,姜剑;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J];能源环境保护;2005年02期 |
5 |
王建龙,施汉昌;聚乙烯醇包埋固定化微生物的研究及进展[J];工业微生物;1998年02期 |
6 |
;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J];中国水利;2006年17期 |
7 |
吴伟,余晓丽;固定化微生物对养殖水体中NH_4~+-N和NO_2~--N的转化作用[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1年02期 |
8 |
运艳霞;;环境工程中固定化酶与固定化微生物的应用[J];大学时代(B版);2006年06期 |
9 |
张秀霞;秦丽姣;吴伟林;赵朝成;;固定化原油降解菌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
10 |
王宜庆;张洪泉;;第四讲 固定化微生物活细胞的生物学性质及其应用[J];江苏食品与发酵;1983年Z1期 |
11 |
杨麒,李小明,曾光明,谢珊,刘精今;固定化微生物脱氮技术[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年10期 |
12 |
武淑文;杨迎冬;黄兵;;净化SO_2气体的固定化微生物性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
13 |
宋雪;罗启芳;;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及其对土霉素生产废水处理的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93年02期 |
14 |
杨云霞,方治华,杨平,刘峰,潘永亮;多孔高分子载体固定化微生物厌氧流化床处理低浓度废水的研究[J];中国沼气;1998年02期 |
15 |
武淑文,黄兵,曹桂萍,刘子国;固定化微生物处理SO_2气体的实验研究[J];贵州环保科技;2004年02期 |
16 |
徐英;;固定化微生物厌氧-好氧处理焦化废水中COD及氨氮的研究[J];电力学报;2007年02期 |
17 |
魏宏斌,陈世和;废水生物处理中固定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江苏环境科技;1996年02期 |
18 |
罗启芳;张小荷;陈敏;王勇;赵金辉;;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及其对水胺硫磷降解的研究[J];卫生研究;1996年01期 |
19 |
尹艳娥;李秋瑜;胡中华;;炭纤维生物小球的优化及其对苯酚去除的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6年07期 |
20 |
;固定化微生物生产已酸及用于提高白酒质量的研究通过技术鉴定[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