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油田真武西—邵伯地区戴南组地震沉积学应用研究
【摘要】:地震沉积学是建立在地球物理学、沉积学、地震地层学及层序地层学等学科基础上的一门交叉学科,主要研究思想是在地质模式的指导下利用三维地震信息和现代地球物理技术进行地层岩石宏观研究和沉积体系、沉积相平面展布以及沉积发育史的研究。随着地球物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隐蔽油气藏勘探日益迫切的需要,地震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以江苏油田真武西-邵伯地区戴南祖为例,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结合研究区区域沉积背景,对戴南组进行等时地层划分,在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分频解释、频谱分解技术划分出短期旋回相当于砂组级别的四级层序。在等时地层格架内,综合运用地震沉积学方法(地层切片、90°相位转换、分频解释)以及地震储层研究方法(地震属性分析、地震相分析),根据不同层段地质特征,综合利用有效的方法技术进行沉积微相的研究,对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缘、席状砂微相进行刻画。通过开展研究区目的层的地震沉积学研究,得到了等时沉积单元的砂体展布,为油田的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
|
|
|
1 |
李兴丽;张秀文;王骏;刘平兰;宋宁;;高邮凹陷北斜坡戴南组原油运移特征分析[J];复杂油气藏;2011年04期 |
2 |
陈程,居春荣,邓宏文,郑宽兵;江苏黄珏油田戴南组储层结构及合理注采井距[J];现代地质;2004年03期 |
3 |
吴力耘;王珊;颜琳娜;马宏;林式微;喻永生;卢显荣;;联盟庄西区戴南组地层沉积间断探讨[J];复杂油气藏;2014年02期 |
4 |
周健;林春明;张永山;姚玉来;陈顺勇;张霞;张妮;;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联盟庄地区戴南组物源及沉积相研究[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2年02期 |
5 |
刘健;杨鹏;杜二鹏;;黄珏油田戴南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研究[J];复杂油气藏;2011年02期 |
6 |
王一帆;;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永安地区戴南组储层特征研究[J];复杂油气藏;2013年04期 |
7 |
刘世丽;;金湖凹陷戴南组沉积相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年03期 |
8 |
高丽坤;林春明;姚玉来;张志萍;张霞;李艳丽;岳信东;刘玉瑞;马英俊;;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沉积相及沉积演化[J];沉积学报;2010年04期 |
9 |
朱浩然,曾昭琪,张忠英;江苏北部下第三系戴南组的盘星藻化石及其沉积环境的初步分析[J];古生物学报;1978年03期 |
10 |
梁兵,张春峰,贺向阳,曹冰,薄永德;联盟庄地区戴南组岩性油气藏勘探分析[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11 |
李德勇;张金亮;姜效典;江志强;;高邮凹陷南坡真武-曹庄地区戴南组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性质的影响[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
12 |
纪友亮;李清山;王勇;胡斌;;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沉积相模式[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2年01期 |
13 |
施小荣;曾玉兰;马文睿;冯利娟;张效恭;游利萍;;苏北盆地HJ油田古近系戴南组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年10期 |
14 |
纪友亮;王勇;李清山;胡斌;;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戴一段物源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9期 |
15 |
仇永峰;;包裹体测温技术在高邮凹陷北斜坡戴南组油气成藏期中的应用[J];上海地质;2010年S1期 |
16 |
张琴;朱筱敏;董国栋;毛凌;杨立干;陈青云;;苏北盆地金湖凹陷戴南组成岩阶段划分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石油实验地质;2013年01期 |
17 |
马文睿;傅强;谭思哲;;高邮凹陷黄珏——马家嘴地区戴南组重力流沉积及其成因[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
18 |
张喜林,朱筱敏,钟大康,梁兵,曹冰,杨立干;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沉积相及其对隐蔽油气藏的控制[J];古地理学报;2005年02期 |
19 |
李玉城;;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戴南组隐蔽油气藏研究[J];中国石油勘探;2008年01期 |
20 |
周健;林春明;李艳丽;姚玉来;张霞;张志萍;高丽坤;;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马家嘴地区古近系戴南组物源分析[J];沉积学报;2010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