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东南盆地L凹陷中新统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成因
【摘要】:随着陆上勘探研究的不断深入,深水盆地逐渐成为勘探研究的重点,本文以琼东南盆地L凹陷中新统储层为研究对象,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综合利用X-衍射、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水热模拟实验等手段,利用铸体薄片、录井、测井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从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特征以及储集空间特征四个方面对研究区储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明确了研究区储层特征,另外设计了一系列水岩模拟实验,结合研究区储层特征,明确了高温超压对储层质量的影响以及优质储层主控因素。L凹陷发育中央峡谷水道和海底扇两种沉积体系,分为三种类型的温压场,分别为高温常压、高温超压和高温强超压,研究区储层储集空间主要是原生孔隙和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其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以及溶解作用。研究区储层中共识别出“三期”烃类和“一期”CO_2充注,结合成岩相的储层演化定量分析,可以得到不同温压场储层的演化模式:高温常压储层压实减孔较弱,晚期硅质溶蚀提供次生孔隙,高温超压及强超压储层压实减孔明显,早期长石和晚期碳酸盐蚀形成次生孔隙的。通过设计一系列有机酸与石英、长石单矿物的水-岩模拟实验,证实了有机酸能够在高温超压条件下和矿物反应形成次生溶孔。L凹陷中新统储层质量受成岩作用以及高温超压的地下环境影响,压实作用为破坏性成岩作用,有机酸溶蚀是次生孔隙的主要贡献者,是储层的最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高温常压储层主要是以石英的粒间溶蚀为主,高温超压和强超压储层则以长石的粒内溶蚀为主;超压能使储层产生微裂缝,增大储层孔隙度,高温能促进石英和长石的溶蚀,且温度越高,溶蚀程度越大,高温超压还可以承受部分上覆地层的压力,能够有效减缓压实作用,保护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有效改善储层物性。在高温超压储层中,有机酸溶蚀是最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在高温强超压储层中超压保孔是最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且随着超压的增强,超压保孔作用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