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CO_2-原油混相带形成与运移机理研究

韦馨林  
【摘要】:CO_2混相驱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技术,同时能达到温室气体减排的目的。混相带是混相驱的关键特征,因此,进行混相带形成与运移机理及其对采收率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进行胜利油田G块原油PVT实验、CO_2注气实验和细管实验,并利用Winprop对实验数据拟合,建立流体模型。然后,基于拟三元相图从理论上分析驱替过程中混相带的形成及演化过程。随后,将油气界面张力和油相中CO_2含量作为划分混相带的指标,利用CMG研究混相带特征(包括混相带前缘、后缘的波及系数和指进系数及混相带的面积和宽度)的定量表征方法及其变化规律,探讨混相带特征与采收率的关系。最后,分析油藏参数和开发参数对混相带形成与运移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混相带的形成受CO_2与原油间的汽化-凝析作用主导,混相带形成之后的演化主要受水动力弥散作用影响;(2)随着累积注气量的增大,在见气之前,混相带前缘和后缘的波及系数、混相带的面积呈线性增大,混相带面积最大可达油藏面积的25%左右;混相带宽度增大的趋势趋于平缓,而混相带前缘和后缘的指进系数呈指数增大,在累积注气量达0.2-0.3PV时急剧上升;(3)见气前后,混相带的洗油效率和膨胀系数均为常数,但见气前的洗油效率较高,膨胀系数较低;(4)渗透率越高,油藏倾角越大,油藏压力越高,CO_2纯度越高,注气速度越低,混相带前缘、后缘的指进系数越低,波及系数越高;同时,混相带宽度、面积越大,膨胀驱油贡献度越大,采收率越高;(5)CO_2能将水驱后混相驱和水气交替驱过程中的水驱残余油聚集形成混相带,相比于连续注气,其混相带面积、宽度更大,指进系数更小;(6)混相驱采收率主要来源于CO_2洗油和原油膨胀作用。见气前,膨胀作用对采收率的贡献值在7%-17%左右;见气后,膨胀作用对采收率的贡献值在8%-20%左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3条
1 胥蕊娜;陈文颖;吴宗鑫;;电厂中CO_2捕集技术的成本及效率[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2009年09期
2 王雪松;许芳;石学波;;CO_2点阵激光联合羟基乙酸治疗面部炎性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20年12期
3 林春燕;张祥;郝亚楠;刘长仲;;CO_2浓度和种群密度对两种色型豌豆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20年06期
4 寇迪;曹志忠;刘瑞瑞;宋涛;贺伟;;油气田CO_2腐蚀缓蚀剂的研究进展[J];化工技术与开发;2020年11期
5 张学彬;田志聪;刘璐;程士奇;高丹;刘增博;时雅滨;;均匀设计法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辣椒红色素工艺研究[J];中国调味品;2021年01期
6 吴金措姆;四郎玉珍;班旦;格桑卓嘎;郝宝成;拉巴次旦;;利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西藏白花杜鹃花中活性成分及GC-MS初步分析[J];西藏农业科技;2020年04期
7 刘立家;焦燕;杨文柱;杨洁;于俊霞;;外源盐对盐碱土壤CO_2吸收的影响[J];地球环境学报;2020年04期
8 叶鑫;虞新磊;胡朝阳;徐年军;孙雪;;CO_2和乙酸钠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及其虾青素积累的影响[J];核农学报;2021年03期
9 向征;陈尚里;张景;;玉米储藏中米象密度与CO_2含量的变化关系[J];粮食储藏;2020年06期
10 周方明;蔡佳桢;薛瑞博;石铭霄;;低功率激光激发CO_2电弧稳定性的影响[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06期
11 郭晓鹏;;带喷射器的CO_2制冷系统运行特性研究[J];制冷技术;2020年06期
12 王景昭;汤佳香;;乙烯装置CO_2含量高原因分析及对策[J];乙烯工业;2020年04期
13 徐欢欢;张军;张园园;;CO_2体积分数对燃煤细颗粒物在水汽环境中凝结长大的影响[J];发电设备;202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子涵;陈晨;潘栋彬;钟秀平;聂帅帅;孟奕龙;;水射流破碎联合CO_2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新工艺及实验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21年
2 朱杰;张光辉;郭新闻;宋春山;;Fe基催化剂在CO_2加氢制烃反应中的尺寸效应[A];第十届全国催化剂制备科学与技术研讨会(成都)论文集[C];2018年
3 鲁艺;;含多胺基咪唑配体构筑MOFs材料在催化转化CO_2领域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8年
4 颜思顺;叶剑衡;余达刚;;CO_2参与的多氟化合物的选择性碳氟键羧基化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氟化学会议摘要集[C];2018年
5 谢海波;杜杰毫;金隆明;蔡龙;张丽华;郑强;;纤维素与CO_2的可逆反应[A];第十一届全国高聚物分子与结构表征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8年
6 朱巍;牟乔乔;张楚风;邓昭;彭扬;;二维金属有机配合物光催化CO_2研究[A];2019第四届中国能源材料化学研讨会摘要集[C];2019年
7 朱明辉;韩一帆;;仿生酶催化剂CO_2电催化还原性能调控[A];2019第四届中国能源材料化学研讨会摘要集[C];2019年
8 郝广平;;过渡金属-氮-碳催化剂应用于CO_2电催化还原制CO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九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9年
9 杨婷婷;顾传海;朱林华;史载锋;;CO_2基塑料的合成与性能利用[A];202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20年
10 彭峰;秦彬皓;;晶面控制与硫缺陷助力CO_2电催化还原转化CO[A];中国化学会2019能源材料和缺陷化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9年
11 陈展;陈天奇;陈梦金;付朝阳;;高温CO_2缓蚀剂的合成及其缓蚀性能的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20年
12 费泓涵;;功能金属有机框架(MOF)的宽谱白光发射和CO_2固化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2019年
13 余颖;余罗;巴鑫;施国栋;李正鹏;;金属铜及其氧化物用于太阳能量转换CO_2为燃料的研究[A];2019第四届中国能源材料化学研讨会摘要集[C];2019年
14 王集杰;汤驰洲;韩哲;李灿;;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CO_2加氢制甲醇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九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9年
15 贺涛;;半导体异质结中光生电荷行为与CO_2催化还原性能研究[A];2019第四届中国能源材料化学研讨会摘要集[C];2019年
16 郝晓凯;贾美林;贾晶春;;Cu_3PdN纳米晶在CO_2电化学还原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2019能源材料和缺陷化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9年
17 王键吉;;CO_2响应离子液体的设计及性能调控[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会议摘要集[C];2019年
18 道逍遥;孙为银;;Fe-MOFs无溶剂体系高选择性光催化还原CO_2至CO[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2019年
19 陈飞;陶晟;刘宁;;“招潮蟹”型催化剂的合成及在CO_2转化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20 董亚楠;李跃辉;;CO_2在催化氰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全国均相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赟;油田特殊工况因素对CO_2腐蚀及缓蚀剂有效性的影响机制[D];北京科技大学;2021年
2 张雨晨;CO_2刺激响应聚合物的定制及其在智能催化体系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3 李文慧;Co基催化剂制备及其CO_2加氢转化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4 相成志;地基红外差分吸收CO_2探测激光雷达激光稳频与信号处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5 杨慧娟;高活性CO_2还原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6 李艳南;固液两相胺基吸收剂及多孔材料负载离子液体脱除生物氢烷气中CO_2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7 许飞;4种针叶树种树干CO_2释放通量的时间动态及估算[D];东北林业大学;2017年
8 胡迎超;高温固体吸附剂循环捕集CO_2性能及成型改性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9 张晓艳;CO_2加氢Cu基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7年
10 蒋芸;卫星遥感CO_2反演及植被地区荧光校正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11 刘欢;非可逆三嗪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抗肿瘤活性评价以及CO_2参与的N-甲酰化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12 代增进;Ru(Ⅱ)/Ni(Ⅱ)-NNN钳形配合物用于催化醇脱氢和CO_2氢化还原反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13 宋夫交;功能化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CO_2吸附/催化加氢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14 张逸;新型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与在CO_2吸收及稀土金属萃取方面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5年
15 章高伟;冷却条件下超临界CO_2水平管内换热特性研究及循环性能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16 郑文涛;质子型离子液体捕集H_2S和CO_2气体的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17 刘国华;机动车尾气高温CO、CO_2排放因子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18 倪冬冬;非弹性X射线散射谱仪的研制及CO和CO_2的动力学参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19 范晶晶;煤层CO_2封存影响因素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8年
20 徐明怡;模拟大气CO_2升高对小叶章光合特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韦馨林;CO_2-原油混相带形成与运移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9年
2 张镱键;粉煤灰合成沸石分子筛及其CO_2吸附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21年
3 罗文蓉;气候变化对藏北高寒草甸CO_2净交换影响的模拟与预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年
4 陈晓有;温室青椒罐式CO_2自动施肥的生长和生理效应[D];内蒙古农业大学;2020年
5 田一哲;纳米流体的制备及其对CO_2的吸收强化[D];天津工业大学;2020年
6 杨英梁;离子液体介质中电化学还原CO_2研究[D];郑州大学;2020年
7 陈强;CO_2响应型智能微凝胶的制备及其废水循环处理性能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20年
8 路淇安;CO_2吞吐开采页岩油的增产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9年
9 段超龙;蒸发过冷对喷射器跨临界CO_2热泵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10 张艺;太阳能-CO_2热泵制热量调控及温度分层水箱联合应用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9年
11 刘璐;基于Wi-Fi与CO_2的在室行为预测研究[D];湖南大学;2019年
12 黄妍婷;纳米CeO_2促进型CuAl_2O_4催化CO_2加氢制甲醇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9年
13 冯香荣;崇州市不同等级沟渠CO_2、CH_4、N_2O通量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14 王宇航;镍修饰TiO_2NTs阵列复合材料制备及其还原CO_2性能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年
15 陈智艳;六核稀土簇-有机骨架材料用于催化CO_2转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16 吴宇;煤矸石基多孔硅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吸附CO_2的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9年
17 张文悦;CO_2侵蚀与AAR共同作用下纳米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18 董永发;环京津冀地区CO_2油藏动态封存潜力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19 葛强;致密油储层CO_2压裂增产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20 王晓培;山西省行业CO_2排放影响因素及其减排情景研究[D];山西大学;201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