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辛油田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解释评价技术研究
【摘要】:
东辛油田由于受构造、沉积、成岩等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以油层电阻率变化大为主要特点的碎屑岩复杂油气层,其中包括与水层电阻率较接近的低电阻油层。本文着重研究了东辛油田低电阻率油气层成因、定性、定量解释方法以及应用效果分析。
以岩心分析资料为基础,结合有限的核磁等新方法测井资料,搞清了东辛油田低电阻油气层的成因和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一:高矿化度地层水的影响;二:孔隙结构的影响;三: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四:泥浆侵入的影响。
本次研究中实行岩电实验与油层物理实验相结合,深入地研究电阻率高低变化与微观孔隙结构的关系、测井解释参数与孔隙结构的关系、核磁测井中的T2分布与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岩心毛管压力资料和对应的核磁室内测量资料,分析建立了应用核磁测井资料确定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的方法。
另外针对不同类型的低阻油层建立了相应的定性、定量解释方法,定性解释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交会图和解释图版进行定性判别,定量解释方法主要是建立了以核磁测井为基础的可变m、n解释方法、利用以常规测井为基础的可动水法评价储层性能,另外就是利用双组孔隙模型对含油饱和度进行校正等方法。
研究成果在东辛油田得到了明显的地质应用效果。为油田的勘探开发进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