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煤层气储层渗透率演化过程模拟研究

孙立东  
【摘要】: 渗透率是影响煤层气勘探选区的重要参数,但关于渗透率演化机理的认识不清楚,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煤储层渗透率评价方法。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储层为目标层,以煤层气储层的渗流机理为切入点,以煤岩力学性质的变化为主线,利用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煤岩学、数学地质、有机地球化学以及岩石力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剖析了煤层埋藏深度、地应力、煤岩热演化程度、地层压力等地质参数,恢复重建了研究区埋藏史、热演化史、应力发育史,在综合分析上述地质参数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煤层气储层渗透率演化的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并对目标层的渗透率演化进行了成因分析,恢复了各个地质时期渗透率的发育规律,为低渗透率储层的我国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法。 研究表明渗透率的演化受到煤岩热演化程度、地应力、储层压力的综合控制作用。在综合分析煤层埋藏史、煤岩热史、煤层地应力发育史基础上,利用地质过程数值模拟的数学方法原理,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煤层渗透率演化的数学模型,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目标层渗透率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渗透率随时间呈现“余弦式”发育,其中三叠世-早白垩世为煤储层渗透率迅速下降阶段,早白垩世-第四纪为煤储层渗透率缓慢回升阶段。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东民;蔺亚兵;张遂安;;煤层气升温解吸特征分析与应用[J];中国煤层气;2011年03期
2 陈钢花;董维武;;遗传神经网络在煤质测井评价中的应用[J];测井技术;2011年02期
3 桑浩田;桑树勋;周效志;刘会虎;时伟;张凯;;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井生产历史拟合与井网优化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李艳霞;赵靖舟;李净红;;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气藏成藏史[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5 许浩;汤达祯;秦勇;孟昌忠;陶树;陈贞龙;;黔西地区煤储层压力发育特征及成因[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刘艳;刘忠民;沙丽红;赵春艳;;安定地区长6—长4+5油层组主要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6期
7 张兴平;;高、低产煤层气井AVO正演特征及其识别[J];中国煤炭地质;2011年06期
8 张公社;田文涛;陶杉;白建梅;石惠宁;程浩;;煤层气储层煤粉运移规律试验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9期
9 张辉;于洋;高德利;郑江莉;;煤层气多分支井形态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亮;姚勇;黄晓明;;山西柳林地区煤层气储层孔渗发育特征研究[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兴科;杨永恒;郑孟林;;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紫金山岩体构造背景及其演化[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杨兴科;杨永恒;赵亮;郑孟林;季丽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早白垩世热力构造的厘定和表现形式[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王建强;翁望飞;;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早白垩世原始地层厚度恢复[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王宝清;王凤琴;魏新善;王飞燕;;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古岩溶的发现及其意义[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员争荣;钟玲文;张慧;雷崇利;;煤层气储层性能综合评价方法与应用[A];煤田地质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煤炭学会、中国地质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赵红格;刘池洋;翁望飞;桂小军;岳乐平;梁美艳;;新近纪鄂尔多斯盆地东西部的构造反转及其意义[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朱静;余芳;;鄂尔多斯盆地子洲-清涧地区山西组沉积相研究[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刘正;傅雪海;王可新;申建;;潞安矿区屯留井田煤层气储层物性特征[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2007年
10 孙斌;赵庆波;邵龙义;李五忠;;大宁—韩城地区煤层气勘探目标评价研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强;煤层气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刘新社;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岩性气藏形成机理[D];西北大学;2008年
3 吴少波;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延长油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储层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永乐;煤层气储层保护钻井液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孙立东;煤层气储层渗透率演化过程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3 景兴鹏;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储层压力分布规律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4 彭海艳;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5 叶黎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6 霍凯中;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煤层气资源预测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7 郑军;煤层气储层敏感性实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8 杨永恒;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紫金山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热力构造演化[D];长安大学;2006年
9 杨仁超;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古生界沉积相与层序地层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10 刘洁;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天桥岩溶系统地质构造对地下水控制分析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袁伟本报记者 彭旭峰 通讯员 秦伯平;油气勘探何以登上三重天[N];中国石油报;2007年
2 记者 杨文礼通讯员 刘文涛;毛乌素荒漠文明花盛开[N];中国石油报;2007年
3 安蓓张艺;“瓦斯”越来越像宝,壳牌来山西为的就是它[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4 本报记者 陈其珏;能源巨头壳牌“杀入”中国煤层气开采领域[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安蓓张艺;壳牌进入我国煤层气上游开发领域[N];经理日报;2007年
6 实习记者 牛顺生;壳牌首次加入中国煤层气项目[N];北京商报;2007年
7 黄继汇;壳牌开发山西煤层气项目[N];中国证券报;2007年
8 林建东 胡朝元 陈信平;煤层气AVO技术[N];中煤地质报;2011年
9 胡同 完生 本报记者 张哲浩;“老字号”破解世界级开采难题[N];科技日报;2005年
10 记者 张斌峰;开发“低品位”石油资源具有战略意义[N];陕西日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