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偶极流体的相变理论

姜文正  
【摘要】: 偶极流体分子间的势能由长程势和短程势两部分组成。本文以偶极子势能为长程势,方势阱势为短程势研究了方势阱的宽度和深度对偶极流体相行为、临界点和三临界点的影响。第一章主要回顾了近几年来偶极流体的研究现状,第二章给出了研究偶极流体所必须的理论,并用密度泛函理论导出了巨势的表示式。第三章采用修正的平均场近似下的密度泛函理论导出了短程势为方势阱势的巨势具体表达式并进行了无量纲化,其中对a (x)的勒让德展开取前五项。第四章讨论了数值计算结果。讨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讨论了G取从0.1到0.8之间的每一个值时对应的l从1.2到1.8相图,从而确定了方势阱宽度和深度对相图的影响;加上外场后又讨论了外场对相图的影响。其次讨论了l和G对流体临界温度和三临界点的影响。另外,该论文需要相当数量的数值计算,其主要编辑的程序有确定偶极流体相图的程序,确定偶极流体临界温度和三临界点的程序和判定第一、二、三类相图的程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艳丽;苏克和;王欣;刘艳;;超长(n,n)型碳纳米管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物理学报;2011年09期
2 ;科研进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年05期
3 黄埔;童国平;;含苯巯基分子电子输运性质的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4 蔡绍洪;周业宏;何建勇;;外场下丙烯酸甲酯的激发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2011年09期
5 万邦江;胡武洪;;聚吡咯的电子结构及导电性的理论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18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荣;丁迅雷;郭文录;;Wn团簇上N_2分子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邢博;孙迎新;刘连池;刘洋;孙淮;;理论研究硅沸石合成初期低聚物的生成[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陈浙宁;陈征;傅钢;徐昕;;肉桂醛选择性还原的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李强;邓湘云;李德军;;TiB_2/TiN纳米多层膜界面的第一性原理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金铜音;王永霞;刘靖尧;;钯配合物催化降冰片烯聚合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A];第十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孙晓丽;谢冰;孙雨安;董春红;李存红;王国庆;;基于DFT的梓醇核磁共振谱的理论研究[A];第十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李伟奇;孙秀冬;;FeCl3催化芳烃和酮的分子内亲电闭环反应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方华;王曙光;;密度泛函方法研究E(AuL)_2~q(E=N,O,P,S,As,Se)体系闭壳层间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尹跃洪;宋燕;陈宏善;张材荣;;(AgBr)_n(n≤6)团簇的从头计算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樊继彩;商志才;;光诱导的1,4-加成反应中取代基效应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海燕;原子和分子在Rh(111)表面吸附行为的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项生昌;桥联二聚及多聚过渡金属化合物磁偶合作用的密度泛函研究[D];福州大学;2003年
3 孙巨龙;金属离子—分子络合物光解实验与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
4 王勇;离子液体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吕铁羽;GW方法和半导体准粒子能带结构[D];厦门大学;2007年
6 赵爽;密度泛函方法研究银团簇与原子的相互作用[D];复旦大学;2007年
7 乔靓;碳纳米管场发射性质的第一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张伟伟;纳米氧化钛的制备、改性及光阴极保护性能[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王会萍;几种杂环小分子电子结构和性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顾开春;1-炔基Fischer卡宾化合物(CO)_5M=C(OEt)C≡CPh(M=Cr,W)和取代吡唑的反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文正;偶极流体的相变理论[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2 张金波;密度泛函理论研究铁团簇[D];吉林大学;2004年
3 韩利平;青蒿素类衍生物的量子化学及其构效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4 郭景雪;非晶态合金Fe-B-P体系局域结构与性质的理论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07年
5 许向华;镍团簇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及其结合物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志良;多环芳烃的量子化学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7 高林娜;胶体铜催化剂催化特征的研究及量化计算[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8 李楠;氯苯三价阳离子离解势能面的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9 侯丽梅;2,6-二噻吩基并苯齐聚物的能级和电子光谱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薄冬生;咔唑聚合物及聚芴衍生物发光性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朴淑瑜 唐婷;探究稀土的光与磁[N];科技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庞利萍 辛晓 唐茵;承前启后 重任在肩[N];中国化工报;2011年
3 记者 李大庆 通讯员 贾宝余;我科学家提出元素碳的一种新结构[N];科技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