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油气成藏系统的划分与评价

薄冬梅  
【摘要】: 本文综合利用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分析化验、测试等资料,应用石油地质学、有机地球化学等学科的理论为指导,借鉴成藏系统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从油气藏特征、油气成藏条件、成藏过程、成藏系统的划分与评价等几个方面,对东营凹陷民丰地区的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 通过分析烃源岩地化特征,建立了民丰地区沙三中、沙三下和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的区分标准。利用常规地化指标对比法及数理统计中的聚类分析法进行了油源对比分析,明确了源-藏空间对应关系:盐家地区沙三、沙四段原油来源于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永安镇原油主要来源于沙四上和沙三下烃源岩。 论文对全区砂体的分布特征、断裂体系特征、不整合分布特征、砂体与断层的组合特征及输导类型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了输导体系与油气运移聚集的关系。利用地质、地化等方法对永安镇断裂带的油气运移方向及路径进行了剖析,认为油气运移受多种输导要素的作用,断裂在油气垂向运聚中具有重要作用,断-砂匹配决定了油气的分布。 在获取盆地模拟所需关键参数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地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运移聚集史;模拟计算了三套烃源岩的生、排、聚量及排烃系数。结合圈闭形成期、烃源岩生烃史和饱和压力特征,确定了研究区主要成藏期次:古近纪东营期末和新近纪明化镇期末,不同构造单元油气成藏时期存在差异。利用可视化流线模拟技术,对该区油气运聚特征分析认为,油气运移方向及数量受控于古构造背景、生烃强度和生烃范围;前期盐家地区为油气主要指向区;后期生烃强度及生烃范围扩大,并向全区范围供烃。 结合流线模拟技术,将研究区划分为胜坨东成藏系统、盐家成藏系统、永安成藏系统和永安东成藏系统,并分析了各成藏系统油气资源的分布规律及潜力,其中盐家成藏系统探明程度较低,尚有较大勘探潜力,永安成藏系统探明程度略高于三次资评中东营凹陷整体平均水平。通过综合分析,建立了各成藏系统的成藏模式,对其主控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两系统油气运聚均受古构造背景、异常高压、生烃强度及范围的影响,其中控制盐家成藏系统油气运聚的关键因素是沉积相带与烃源岩的配置关系、砂砾岩体的构造形态及物性,而永安成藏系统油气运聚的主控因素是油源断裂及断砂匹配关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圣柱,金强,田义民;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油源及其成藏特征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5年04期
2 刘华;蒋有录;龚永杰;周艳;;东营凹陷新立村油田稠油成因[J];新疆石油地质;2008年02期
3 李继亭;曾溅辉;吴嘉鹏;;利用东营凹陷典型剖面分析地层压力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J];岩性油气藏;2011年04期
4 王海华;丁启光;;含氮化合物在东营凹陷南斜坡油气运移中的应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卢浩;蒋有录;薄冬梅;刘华;;东营凹陷永安镇—盐家地区油源特征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年06期
6 卢双舫;纪贤伟;王跃文;薛海涛;申家年;;松辽盆地滨北区油气运移与油源对比[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年02期
7 杨宪彰;徐志明;赵丹阳;;含氮化合物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年06期
8 朱家俊;;东营凹陷与地层水运移相关的低电阻率油层[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年03期
9 石万忠;陈红汉;陈长民;庞雄;朱明;;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地层压力演化与油气运移模拟[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10 查明;东营凹陷沙三、沙四段石油运移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J];现代地质;1997年04期
11 张林晔,蒋有录,刘华,谭丽娟,张乐;东营凹陷油源特征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年03期
12 袁彩萍;徐思煌;贾霍甫;王新征;韩忠义;;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孔店组烃源岩特征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6年02期
13 张卫海;陈中红;查明;曲江秀;;东营凹陷烃源岩排油机理[J];石油学报;2006年05期
14 杨子成;张金亮;;东营凹陷南斜坡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和油源对比[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5 安作相;马纪;庞奇伟;;油气运移研究进展[J];新疆石油地质;2008年06期
16 刘华,蒋有录,杨万琴,王宁;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油-源特征分析[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年01期
17 刘庆,张林晔,沈忠民,孔祥星,王茹;东营凹陷富有机质烃源岩顺层微裂隙的发育与油气运移[J];地质论评;2004年06期
18 刘四兵;沈忠民;陈义才;汪巍;刘庆;;东营凹陷孔店组原油油源追踪[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19 李春光;东营凹陷复杂断块油气田成因机制探讨[J];断块油气田;1994年03期
20 孙永壮;;东营凹陷南斜坡地层油藏成藏规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慧;陈致林;王广利;王忠;;含氮化合物与有机包裹体的地质应用-以胜坨油田为例[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王海华;;咔唑类含氮化合物在东营凹陷南斜坡各油田指示油气运移方向的应用[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东营凹陷成烃成藏定量研究[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4 陶士振;邹才能;高晓辉;王京红;欧光习;;不同类型油气运移动力、聚集机理与分布规律[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鄢继华;陈世悦;;东营凹陷早第三纪“六扇”沉积特征初探[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6 隋风贵;;东营断陷盆地超压系统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及定量预测[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7 林娟华;;从江汉盆地含油气系统看今后勘探方向问题[A];中扬子及周缘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吕修祥;;渤海湾盆地八面河地区潜山油气聚集[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9 李晓燕;向立宏;解玉宝;银燕;;东营凹陷地层水成因演化与油气成藏[A];“资源保障 环境安全——地质工作使命”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11年
10 薛雁;吴智平;李伟;聂文龙;;东营凹陷新生代盆地结构及油气成藏特征研究[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薄冬梅;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油气成藏系统的划分与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2 李晓燕;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区古近系油气成藏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3 周振柱;东营凹陷“盐下”深层温压场演化与油气成藏[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张守春;东营凹陷异常压力形成机制及其与成烃成藏关系[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5 陈建军;酒西坳陷的生烃条件与油气源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6 李行船;油气运移动力学及动力耦合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7 徐旭辉;TSM盆地模拟资源分级评价技术及其在苏北溱潼凹陷中的应用[D];同济大学;2004年
8 郝雪峰;东营凹陷输导体系及其控藏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刘立安;东营凹陷古近系孔一段—沙四下亚段碎屑岩沉积特征与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孙永壮;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南斜坡层序地层与地层油气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连滨;东营凹陷永新地区古近系油气运聚规律及成藏模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2 吕慧;含氮化合物与有机包裹体的地质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3 李国兴;东营凹陷应力场演化与油气运聚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4 何胜;金湖凹陷东部含油气系统的划分及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5 付明世;文南地区同生断裂控油气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马良;南堡凹陷油气运聚动力学模拟及有利勘探目标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7 孔敏;琼东南盆地油气运移动力特征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8 韩元佳;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砂岩成岩作用与超压流体的关系[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9 焦婷婷;泥质岩裂缝油气藏的成藏机理——以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为例[D];西北大学;2004年
10 刘新颖;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油气生成、运移及成藏[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其勤;东营凹陷具备形成页岩气物质基础[N];中国石化报;2010年
2 江其勤江兴歌 李志明;完善油气资源潜力定量评价方法[N];中国石化报;2008年
3 江其勤 李静;给有机地球化学足够的支持和重视[N];中国石化报;2005年
4 王金法 姜化明;胜利油田生产经营强势发展[N];中国石化报;2004年
5 江其勤;开发原油轻烃分析新方法[N];中国石化报;2007年
6 胡先锋潘恩生;深层钻探研究取得新成果[N];中国石化报;2007年
7 林毅高永进;滩坝砂岩油藏助力胜利油田稳产[N];中国石化报;2007年
8 周林;找油气的三大科技利器[N];中国矿业报;2005年
9 江其勤;塔河油气运移与聚集研究获重要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6年
10 ;胜利王家岗油田30年产油千万吨[N];中国石化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