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低渗油藏储层裂缝的参数反分析优化方法研究

刘钦节  
【摘要】: 低渗油藏地应力场和储层裂缝的分布特征,对低渗油藏的油气运移、注采井网部署与调整、钻井管柱优化设计等都具有重要影响。但长期以来人们对石介质固有属性的认识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局限性,对油藏地应力及储层裂缝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重点针对岩石力学参数、油藏地应力及储层裂缝预测分析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借鉴前人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数学、力学、计算机等知识通过理论推演、数值模拟、油田实例分析及配套软件开发等途径,提出适于低渗透油气储层的油藏应力场及储层裂缝分布规律的预测分析技术。首先,基于岩石声学特性和力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推导了确定力学参数的模型方法,参照岩心测试数据结合最优化反分析技术利用油田现场大量的常规测井信息计算岩石力学参数,研究了储层岩石参数的随机性和模糊性,预测分析了储层岩石弹性模量及泊松比的概率分布类型,并计算得出其统计特征值。其次,推导分析了以关键井处地应力的大小和方位为约束条件,利用多井多目标约束的最优化技术确定储层岩石地应力分布规律的模型方法。实例计算表明约束井处地应力大小及方位误差皆能满足实际工程要求,并获取了研究区域储层平面内三向主应力、孔隙压力及破裂压力的分布规律,回归拟合了江苏油田三向地应力随深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再次,根据储层岩石所受的复杂多轴应力环境,研究分析了储层岩石地应力状态函数和基于多强度参数的破坏曲面方程,建立了储层裂缝预测分析的多参数判据模型,有效弥补了常规岩石破裂准则中参数过于单一、无法考虑储层岩石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等缺陷。同时,为了考虑岩石材料原始微缺陷等对储层裂缝的影响,文中将位错理论引入到储层裂缝预测中,提出了基于位错模型的储层裂缝预测的新方法,为储层裂缝的分析预测提供了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油气储层岩石强度参数的概率模型分析,提出了利用Monte Carlo法随机有限元模拟技术预测分析储层岩石裂缝发育情况的模型方法。江苏油田W油区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成果较好地分析预测了裂缝发育区域,并通过裂缝发育指数与裂缝密度间的拟合关系,预测分析了研究区域油藏储层裂缝密度分布规律。最后,设计开发了“地应力及裂缝预测分析系统(RSFA)”软件,为论文的理论研究成果较全面、方便地应用于油田生产实际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初步实现了论文理论方法向工程实际应用的转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范晓丽;秦启荣;赵刚;姚江;王亮;唐义祥;;阆中—南部地区大二亚段裂缝预测与评价[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1年03期
2 汤志;;复杂结构井在边台北难采储量开发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1期
3 刘杰;张永志;;GPS重力数据的粒子群算法联合反演断层三维滑动速率[J];测绘科学;2011年04期
4 王海军;梁利平;程鑫;刁宗宝;洪荆晶;郭强;;岩心定向与储层裂缝探测技术研究进展[J];断块油气田;2011年03期
5 龙鹏宇;张金川;唐玄;聂海宽;刘珠江;韩双彪;朱亮亮;;泥页岩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对页岩气勘探和开发的影响[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1年03期
6 张秀霞;张永志;;遗传算法反演龙门山断裂带断层三维滑动参数研究[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1年02期
7 聂海宽;张金川;;页岩气储层类型和特征研究——以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古生界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11年03期
8 杨浩;郑秀华;李江;魏学斌;;巴麦区块泥盆系超低渗储层敏感性试验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9期
9 张旭东;薛承瑾;张烨;;塔河油田托甫台地区岩石力学参数和地应力试验研究及其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6期
10 夏明;;地层倾角资料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研究[J];华章;2011年22期
11 李静;查明;刘震;;基于声波测井资料的地应力分布研究——以饶阳凹陷任北奥陶系潜山为例[J];岩土力学;2011年09期
12 兰凯;熊友明;闫光庆;刘明国;刘匡晓;;川东北水平井储层井壁稳定性及其对完井方式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4期
13 刁法启;熊熊;倪四道;郑勇;葛粲;;利用GPS位移反演日本M_w9.0仙台地震及M_w7.9强余震静态位错模型[J];科学通报;2011年24期
14 魏小龙;刘红岐;安子铉;杨美锦;何小兵;周路钧;;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发育程度对电阻率的影响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5 王时林;秦启荣;董海英;苏培东;;黄龙场构造长兴组裂缝预测[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6 施豫琴;郑西芳;;Js油田低渗储层地质因素对酸化的影响研究[J];内江科技;2011年06期
17 吴满生;王志章;狄帮让;张雨晴;贾志坤;段永明;;新场气田须二段裂缝综合预测方法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8期
18 申建;;论深部煤层气成藏效应[J];煤炭学报;2011年09期
19 魏岳;孙伟;;分形理论在地质学中的应用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0 吕保民;;煤厚变化对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的控制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铁汉;;论岩体特性随深度的变化[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次大会论文集[C];1994年
2 徐洪海;;钻孔偏心对孔径变形法测试地应力的影响分析[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3 庞俊勇;黄醒春;吴忠;;鹤壁六矿地应力实测成果及其应用[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4 赵德安;蔡小林;梁文灏;李国良;陈志敏;李双洋;;我国地应力量测结果分析与深竖井开挖数值仿真[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杨家恩;刘增平;高乐;;唐口煤矿冲击地压研究规划[A];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讨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关英斌;李海梅;杨彦利;;承压水上近距煤层开采的底板破坏深度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7 贝建刚;崔永刚;;井下采场地应力分布特征的研究与实践[A];全国金属矿山采矿新技术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魏庆芝;宫旭东;付有升;刘德成;张义元;;应用测井资料计算地应力及预测水压致裂裂缝高度[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谷明成;陈成宗;;用应力—应变曲线估测岩体地应力的初探[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次大会论文集[C];1994年
10 蔡美峰;于波;吴文德;陈桂忠;贾立宏;;水压致裂法在峨口铁矿地应力场测量中的应用[A];全国岩石边坡、地下工程、地基基础监测及处理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钦节;低渗油藏储层裂缝的参数反分析优化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2 季宗镇;卞闵杨地区阜宁组储层裂缝定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刘金华;油气储层裂缝形成、分布及有效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4 李毓;碎屑岩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5 邓林;泥巴山深埋特长公路隧道重大岩体工程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孙业恒;史南油田史深100块裂缝性砂岩油藏建模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7 任晓娟;低渗砂岩储层孔隙结构与流体微观渗流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8 张晓峰;井中裂缝的定量表征及其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胥永杰;高陡复杂构造地应力提取方法与井漏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10 殷宝健;技术创新投资决策的期权博弈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格云;长庆油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_3储层裂缝发育特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尤广芬;储层裂缝预测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3 魏茂伟;低渗储层水锁伤害解除技术研究[D];济南大学;2010年
4 孙炜;火山岩储层裂缝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杨平;长庆超低渗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6 吴浩兵;大庆外围油田复杂应力场条件下整体压裂设计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7 汪华;川西孝泉—新场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的测井识别与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8 刘韶新;广州新图书馆施工过程随机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邓克能;阿曼Daleel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储层裂缝建模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10 李思涵;低渗透油田C5井区储层裂缝预测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于莘明 特约记者 曹菲;青藏高原演化与环境灾害密切相关[N];科技日报;2005年
2 王文祥;避免矿难应加强地应力监测[N];中国矿业报;2005年
3 赵文津;地震预报应加强地学基础研究[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4 记者 于德福;地质专家捕捉到地震前后地应力变化数据[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5 特约记者 李铭 陈万林;长庆井下借外力进入水平井新境界[N];中国石油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李德辉 通讯员 王静;彭实戈从数学王国到金融世界[N];联合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李晓明 本报通讯员 王高峰;地震大裂缝:打开地球内部奥秘的钥匙[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8 本报特约记者 李晓明;汶川地震:祸起龙门山断裂带[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赵凡;专群结合 多路探索[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10 马胜云;李四光与地震预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