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凹陷阜宁组储层特征研究
【摘要】:
高邮凹陷是江苏油田主要的油气勘探开发区。近年来发现的沙40、瓦2、花11等含油断块储层埋深大,物性差,单层厚度薄,而且天然能量不足,一般常规试油产量较低。因此对其进行储层特征研究,分析有利储层分布规律,对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综合运用岩心、录井、测井、生产测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高邮凹陷阜宁组地层的储层特征、次生孔隙发育带及有效储层物性下限、有效储层控制因素及评价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阜宁组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砂体;储层可划分为晚成岩A1、A2亚期和晚成岩B期,主要发育压实、胶结、交代、溶解等成岩事件,储集空间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隙、特大孔隙和微裂缝,其中以粒间溶孔为主;储层物性孔隙度以15%含量最大,而渗透率主要集中在1~10×10-3μm2处。阜宁组储层纵向上发育多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内斜坡的沙埝、花庄和瓦庄地区,其中阜三段最为发育。含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限与深度有很好的相关性,随着阜宁组油层埋深的增大,砂岩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限有规律地减小,据此得到高邮凹陷阜宁组各深度段的物性下限。沉积作用是形成深部优质有效储层的主控因素,异常压力对有效储层的控制作用强于成岩作用;岩性为砂岩,厚度大,沉积相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晚成岩A1亚期、存在异常压力为优质有效储层发育的有利因素。根据有效储层主控因素分析,结合有效物性和产能分析,将深部储层分为8亚类,其中Ⅰ和Ⅱ1类为优质有效储层,Ⅱ2、Ⅲ1和Ⅱ3类为中等有效储层,Ⅲ2、Ⅲ3、Ⅳ类为非有效储层。
|
|
|
|
1 |
张喜林,朱筱敏,杨俊生;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地震相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2 |
刘小燕;;高邮凹陷下含油气系统构造特征分析及钻探目标研究[J];小型油气藏;2003年02期 |
3 |
朱立华;浅析高邮凹陷火成岩分布对油气聚集的影响[J];石油物探;1990年02期 |
4 |
刘小平,杨立干,徐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始新统剥蚀厚度恢复[J];新疆石油地质;2004年02期 |
5 |
张伟忠;张卫海;;高邮凹陷西部地区构造样式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13期 |
6 |
程国峰;宋全友;李宝钢;;高邮凹陷南断阶油气成藏模式[J];西部探矿工程;2009年04期 |
7 |
黄善炳;高邮凹陷戴一段砂岩储层硅质胶结作用及其对储集性的影响[J];石油实验地质;1993年02期 |
8 |
王军,刘小燕;高邮凹陷北斜坡辉绿岩区解释方法研究[J];石油物探;2004年02期 |
9 |
廖准良;周彬;陈军;;高邮凹陷北斜坡大沙埝地区的综合解释研究[J];新疆石油天然气;2006年02期 |
10 |
科地;;《高邮凹陷复杂断块油藏断层控藏作用及勘探关键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J];复杂油气藏;2010年02期 |
11 |
任红民,刘小燕,廖准良;高邮凹陷SN地区地震综合勘探技术应用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12 |
常象春,郭海花,张金亮,毛凤鸣;江苏高邮凹陷永安气藏烃类流体包裹体特征和天然气成藏条件[J];地质通报;2003年10期 |
13 |
祝幼华,阎泗民,杨晓清;苏北盆地高邮凹陷D1井白垩纪—古近纪微体古生物地层及沉积环境[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4年03期 |
14 |
张喜林,朱筱敏,钟大康,梁兵,曹冰,杨立干;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沉积相及其对隐蔽油气藏的控制[J];古地理学报;2005年02期 |
15 |
李储华;刘启东;陈平原;杨立干;徐健;罗龙玉;杨芝文;;高邮凹陷瓦庄东地区断层封闭性多方法对比研究[J];中国西部油气地质;2007年01期 |
16 |
宋占东;查明;张小莉;付艳;;烃源岩有机碳测井定量评价及在高邮凹陷永安地区的应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17 |
高国强;陈平原;;高邮凹陷北斜坡戴南组成藏规律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年02期 |
18 |
仇永峰;叶绍东;郑元财;崔晓晓;;高邮凹陷侵入岩特征及与油气成藏的关系[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年03期 |
19 |
田骏;;高邮凹陷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分析[J];内江科技;2006年01期 |
20 |
姜华;王建波;李永刚;刘喜玲;;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油气运移与聚集规律[J];内江科技;200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