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济阳坳陷构造反转特征及其与叠合盆地演化关系

侯旭波  
【摘要】: 反转构造的研究是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济阳坳陷盆地构造反转及其所产生的反转构造为研究对象,在对大量地震、录井及测井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判识出了济阳坳陷盆地构造反转过程中形成的反转构造;进而依据不整合发育特征、磷灰石裂变径迹以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方法,确定了济阳坳陷盆地构造反转的期次;综合运用平衡剖面恢复、断层活动速率及反转强度系数等方法动态、定量表征了构造反转的运动学特征,明确了各期次反转构造的时空展布规律;结合盆地演化及区域地质背景资料,探讨了济阳坳陷盆地构造反转的形成机制及其对盆地叠合关系的影响;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剖析了与反转构造相关的典型油气藏,并就济阳坳陷盆地构造反转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中、新生代经历了盆地转型期的T3-K1期负反转、K2期正反转、Ed末正反转以及盆地幕式演化间隙期的Es4末正反转;构造反转存在4种表现形式,即盆地横向拉伸-挤缩的转变、垂向沉降-隆升的转变、断层正断-逆推的转变以及反转构造的形成;盆地在横向与垂向上的反转具有普遍性,反转强度均具有T3-K1期最强、K2期和Ed末次之、Es4末最弱的特点;构造反转过程中形成了正反转和负反转两大类构造样式,具体可细分为断层型负反转、褶皱型正反转、继承断展型正反转和新生逆冲型正反转4小类,共9种表现形式;其中,T3-K1期负反转以断层型为主,表现为NW向断层由逆到正的转换,盆地内广泛发育,反转强度具有自北东向南西降低的趋势;K2期正反转使研究区东北部产生NNE向逆冲断层,主要表现为新生逆冲型正反转;Es4末正反转较弱,仅形成少量的反转挤压背斜,以褶皱型正反转为主;Ed末正反转表现为边界断层由正到逆的转换,形成继承断展型正反转,反转强度具有东强西弱的分布趋势;济阳坳陷构造反转的形成受控于板块运动方式、深大断裂的发育演化、周边造山带的形成及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改变,反转构造的发育具有选择性,其发育程度、反转强度及表现形式与不同时期相叠加的拉张和挤压应力场来源、方向、大小及先存断层的产状相关;构造反转影响了盆地的格局及垂向叠合关系,盆地转型期的构造反转使不同性质的盆地发生相干型叠加,而盆地幕式演化间隙期的构造反转仅表现为盆地局部地区沉积中心的迁移;盆地的构造反转滞后了深部源岩的二次生烃、优化了生储盖垂向结构、控制和影响着油气的运聚,有利于伸展断陷盆地形成挤压背斜型油气藏、不整合型油气藏和潜山油气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鹏;;反转断层反转率的计算及在济阳坳陷的应用[J];海洋地质动态;2010年02期
2 夏斌;黄先雄;蔡周荣;贾红义;吕宝凤;王冉;;济阳坳陷印支—燕山期构造运动特征与油气藏的关系[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年06期
3 杨品荣,陈洁,蔡进功,杨永红;济阳坳陷构造转型期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1年03期
4 鲍倩倩;吴智平;李伟;侯旭波;陈伟;;济阳坳陷东营组沉积末期正反转构造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9年03期
5 戈亚生;;济阳坳陷早第三纪的两次海侵及其后的地质演化[J];山东国土资源;1985年02期
6 宋国奇,穆星,车燕,姜慧超,庞雄奇;济阳坳陷溶解气运移释放成藏机理与模式[J];地学前缘;2000年04期
7 刘震,戴立昌,赵阳,许晓明,张善文,蔡进功;济阳坳陷地温—地压系统特征及其对油气藏分布的控制作用[J];地质科学;2005年01期
8 贾俊德;;济阳坳陷地层油藏形成条件及油藏特点[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7年05期
9 韩美;;济阳坳陷大地构造特征探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10 樊庆真,杨显成;济阳坳陷深层资源潜力和有利勘探方向[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8年01期
11 李荣西,廖永胜,周义;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热演化与生烃阶段[J];地球学报;2001年01期
12 马雪团;济阳坳陷车古201潜山储层综合评价[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3 王永诗,金强,朱光有,郭长春;济阳坳陷沙河街组有效烃源岩特征与评价[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年03期
14 郑德顺;吴智平;蔡进功;王克;;济阳坳陷中、新生代断层切割关系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1期
15 杨玉丽;;济阳坳陷青南洼陷成藏规律研究[J];才智;2008年11期
16 艾能平;程明;;济阳坳陷走滑伸展构造与低压含盐流体联合控藏作用研究[J];海洋地质动态;2009年03期
17 周光甲,阎汉杰,鄢华荣,毛景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济阳坳陷渐新统有机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4年02期
18 信广林;倪立灯;;济阳坳陷礁灰岩地震地质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9年01期
19 孙明良,陈践发,廖永胜;济阳坳陷天然气氦同位素特征及二氧化碳成因与第三纪岩浆活动的关系[J];地球化学;1996年05期
20 钱峥,李淳,李跃,吕成远;济阳坳陷深层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其阶段划分[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林;吴智平;李伟;;济阳坳陷伸展域变换构造划分及其特征[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施继锡;余孝颖;;未熟—低熟油流体特征——以济阳坳陷古近系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3 刘传虎;贺振华;;济阳坳陷潜山储集层地震描述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龚育龄;王良书;刘绍文;;济阳坳陷地温场分布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陈海云;林春明;张云银;胡加山;;济阳坳陷新生代火成岩的识别特征及分布规律[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程本合;徐亮;项希勇;穆星;;济阳坳陷沾化东区块现今地温场及热历史[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1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C];2001年
7 陈洁;;山东地球物理平台助腾飞[A];山东地球物理六十年[C];2009年
8 贾红义;杨长春;于建国;王金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早始新世构造体制转换与油气成藏[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六卷)[C];2008年
9 刘宁;郝运轻;王世进;;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太古界岩石组合及储集特征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余朝华;吴时国;韩清华;邹东波;赵汗青;;济阳坳陷东北部走滑断裂构造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旭波;济阳坳陷构造反转特征及其与叠合盆地演化关系[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2 张云银;济阳坳陷第三系储层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邓美寅;济阳坳陷深层碎屑岩储层物性及其流体实时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宋鹰;松辽盆地裂后期构造反转及其动力学背景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5 王金铎;济阳坳陷古潜山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规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张善文;济阳坳陷深层稠油成因机理、储层评价与成藏规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2年
7 国景星;济阳坳陷上第三系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2年
8 马晖;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构造特征及其对层序的控制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9 王志战;沉积盆地异常压力体系及其预监测[D];西北大学;2006年
10 郭栋;济阳坳陷CO_2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智博;鲁西隆起与济阳坳陷新生代隆拗关系[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2 赵巧静;济阳坳陷原油中金的富集机理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3 张成凤;马尔科夫链模拟在济阳坳陷中的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4 王鹏;济阳坳陷孔店组转型期构造演化对原型盆地的控制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于仲坤;济阳坳陷Es_4-Ek油气资源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6 安峰;济阳坳陷火成岩油藏储集层特征与油气成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7 王颖;济阳坳陷古生界潜山的形成过程及与油气成藏的关系[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8 王志雄;济阳坳陷古潜山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油气富集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9 王润红;无机二氧化碳气藏与火成岩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10 袁海锋;济阳坳陷桩西埕岛过渡带下古生界古潜山储集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平 郑丽红 杨洁;走向胜利 超越“胜利”[N];科技日报;2005年
2 蔡廷永 周新科;东部老油区挑起稳产上产重担[N];中国石化报;2005年
3 ;胜利加快“重上三千万”步伐[N];中国石化报;2003年
4 ;潘元林:绿叶对根的眷恋[N];中国石化报;2003年
5 齐光亮 殷武跃;连片处理:实现深层构造认识的飞跃[N];中国石化报;2006年
6 高丽;胜利油田重点探井车660井顺利完钻[N];中国石化报;2006年
7 杨守娟 王喜春 宁彬 王金法;勘探:打牢胜利油田上产的基石[N];中国石化报;2006年
8 王金法 张可春 陈俊;重上三千万 科技走在前[N];中国石化报;2004年
9 王喜春 王金法;科技创新成为增储上产利器[N];中国石化报;2007年
10 严建文 汪华南;基础研究破解复杂地质勘探难题[N];中国石化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