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提高高3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开发效果的技术研究

朱大伟  
【摘要】: 蒸汽吞吐是目前开发稠油油藏的主要方法,随着开采的进行,特别是到了中后期,由于蒸汽吞吐开采自身缺陷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高3块为辽河油区高升油田主力稠油热采区块,目前已进入蒸汽吞吐后期,吞吐效果越来越差。因此,以高3块稠油油藏为研究对象,通过蒸汽吞吐主要开发指标评价与预测、蒸汽吞吐合理开发界限研究,落实油藏开发状态和继续开发潜力;依据高3块稠油油藏地质条件和蒸汽吞吐开发生产动态资料,分析高3块稠油油藏多轮次吞吐后期影响开发效果的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高3块蒸汽吞吐注采工艺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和优化,并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对多井整体吞吐(或多井同步蒸汽吞吐)、一注多采、间歇蒸汽吞吐、蒸汽+化学剂和分层配注汽(其优化后的参数可通过暂堵调剖或机械分注来实现)等注采工艺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其提高高3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的开发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高3块现阶段处于蒸汽吞吐后期,地层能量消耗殆尽,整体采出程度较高,但是仍然有一定的开发潜力,确定最优的注采参数,选择合理的开发方式,都可进一步提高高3块的开发效果。研究解决了高升油田蒸汽吞吐后期存在的开发难题,提高了蒸汽吞吐效果,对现场工艺技术的应用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同时研究思路和研究结论可为同类油田开发提供借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晓娜;包敏;冯瑞霞;;硼中子测井技术在河南稠油油田中的应用与评价[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6年04期
2 付亚荣;梁连兴;王桂林;武乃生;;螺杆泵配套工艺技术在稠油油藏开发中的应用[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3 周俊杰;匡艳红;武尚北;王新红;朱琳;;大港油田孔102井蒸汽吞吐热采试验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05年06期
4 凡玉梅;;稠油油藏边水封堵实践与效果评价[J];海洋石油;2005年04期
5 刘文涛;李晓良;王庆魁;刘建青;;常规亲水稠油油藏注水吞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年S1期
6 屈宏;汪嘉月;唐湘明;;ca油田稠油油藏系统保护油气层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6年03期
7 田刚;唐洪明;王春华;;疏松砂岩稠油油藏适度出砂开采方式研究[J];新疆石油地质;2007年02期
8 蔡文斌;李友平;李淑兰;谢志勤;白艳丽;;胜利油田火烧油层现场试验[J];特种油气藏;2007年03期
9 常玲;常波;桂林;;石油磺酸盐复合体系在稠油开发中的应用[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10 赵业卫;姜汉桥;刘立成;崔士斌;徐英莉;李建;;稠油油藏水平井注蒸汽监测资料解释方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11 刘军;;水平井精密筛管防砂完井技术在草20区块的研究与应用[J];今日科苑;2008年14期
12 李爽;;侧钻水平井技术在稠油油藏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10期
13 杨阿玲;王新海;;稠油油藏试井技术理论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11期
14 薛瑞新;;国内外稠油开采技术研发趋势[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27期
15 罗艳艳;李春兰;黄世军;;稠油油藏出砂量预测方法研究及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09年01期
16 滕飞;;注蒸汽开发稠油油藏开发指标预测模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07期
17 陈姣妮;王江涛;钱成;;潭口稠油热采规律探讨[J];石油化工应用;2009年08期
18 倪杰;龙学渊;;塔河油田稠油替喷工艺[J];油气井测试;2009年06期
19 贾丽华;王胜;孙宝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火烧油层含油饱和度[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0 刘斌;;测算稠油经济采收率的LB经验法[J];特种油气藏;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稠油油藏渗流机理研究及软件开发[A];力学与西部开发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罗艳艳;程林松;丁祖鹏;;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井筒离散模型[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侯俊胜;;辽河油区锦99块(兴)稠油油藏测井储层参数计算方法及应用[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张允琇;;油藏地质研究管理系统[A];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王史;文刘军;张学翠;;水平井精密筛管防砂完井技术研究与应用[A];胜利南区稠油开采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斌;王荣杰;魏世俊;;采油厂稠油热采配套技术的应用[A];胜利南区稠油开采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曹光胜;杨靖;;厚层块状吞吐热采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A];稠油、超稠油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韩勇;蒲春生;贾振旺;;感应加热注化学剂采油数学模型研究[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王晓娥;黄远;;稠油井化学降黏工艺优化决策数学模拟[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张保良;;稠油热采定量化研究之一:热-流耦合数学模型[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明云;含轻质组分稠油油藏蒸汽注采数值模拟自适应网格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汪绪刚;苏丹6区稠油油藏有限携砂冷采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0年
3 霍进;水驱后转注蒸汽开发稠油油藏精细油藏描述与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4 刘春天;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动力学研究及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5 何冠军;疏松砂岩常规稠油油藏适度出砂提高产能基础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6 王红涛;稠油油藏注蒸汽储层物性参数变化规律及治理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7 唐亮;稠油油藏CO_2泡沫蒸汽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8 李金发;稠油油藏多轮次吞吐后期改善开发效果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9 李春玉;厄瓜多尔ST区块油藏地质与开发特征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蒋生健;齐40块中深层稠油蒸汽驱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涛;改善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开发效果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2 朱大伟;提高高3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开发效果的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许万坤;陈庄稠油油藏转蒸汽驱开采方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4 郭书菊;注蒸汽开采稠油油藏提高开发效果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5 张勇;新型泡沫调驱体系在热采井中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6 桂烈亭;锦45区块Ⅱ类稠油油藏蒸汽驱试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7 张金芝;提高稠油油藏注汽效率技术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8 马成;稠油油藏顶注底采双管吞吐数值模拟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9 陈光辉;林东馆三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开采工艺研究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10 梁双庆;厚层块状稠油油藏重力水驱效果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士振通讯员 曲波;王庄敏感性稠油油藏实现工业化开采[N];中国石化报;2008年
2 通讯员许忠 张立东 田爱玲;对应油井日增油7.55吨[N];哈密报(汉);2009年
3 记者 郑干臣 通讯员 尤军伟;用新技术叩开稠油油藏大门[N];中国石化报;2000年
4 王金法;荀旭;敏感性稠油油藏不再沉睡[N];中国石化报;2003年
5 记者 刘军;辽河油田二类稠油蒸汽驱技术获多项成果[N];中国石油报;2009年
6 王国章;胜利孤岛厂稠油开发稳步推进[N];中国石化报;2010年
7 贾新青 薄纯志 郑昕;胜利孤岛首个蒸汽驱试验田增油万吨[N];中国石化报;2009年
8 张慧 张媛 丁亚洲;工艺套餐增稠油百万吨[N];中国石化报;2011年
9 胡涛 岳晓术;破译难采储量的开发“密码”[N];中国石化报;2009年
10 记者 杨雯;塔河油田超深稠油开采技术获国家专利[N];中国能源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