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顺酐电荷转移配合物的特性及应用研究
【摘要】:
常温常压,无催化剂的条件下,苯酚与顺酐固相混合得到黄色的液体有机电荷转移配合物。本文通过化学实验分析与仪器分析(IR、元素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苯酚-顺酐电荷转移配合物的组成与结构,并对其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此配合物对芳烃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与溶解性能,适宜在低温下作芳烃抽提的溶剂。
由于电荷转移作用,顺酐的碳碳双键的电子云密度有所增加,将有利于聚合反应的发生,本文主要研究了顺酐的自聚与共聚反应。
水解聚马来酸酐(HPMA)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水处理阻垢分散剂。本文采用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用此电荷转移配合物进行聚合反应合成HPMA。实验结果表明,以电荷转移配合物为前体合成HPMA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5h,引发剂用量7.5 wt%。与现行工业生产工艺相比,该生产工艺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对环境友好。HPMA对碳酸钙阻垢性能良好,经静态阻垢法测得,当pH=7时,阻垢剂用量60mg?L-1,其对CaCO3的阻垢率可达91.25%,对磷酸钙的阻垢率达85.11%。合成的HPMA阻垢剂不但适用于较高Ca2+浓度水系统,而且还适用于较高碱度的水系统;但HPMA阻垢剂只能适用于酸性和中性的水系统。
顺酐与苯乙烯共聚合得到苯乙烯顺酐共聚物(SMA),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功能化聚合物,本文主要研究苯乙烯与苯酚-顺酐电荷转移配合物的聚合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无引发剂情况下,控制苯乙烯与苯酚-顺酐电荷转移配合物的配比可得到各种分子量、性质不同的的SMA。
|
|
|
|
1 |
叶天旭;李芳;王铭浩;闫育锡;范佳鑫;;水解聚马来酸酐的最新合成工艺研究[J];应用化工;2009年12期 |
2 |
王一兵;芦菲;魏平慧;席时权;王海水;;TCNQ和TMB电荷转移配合物自组装膜的制备及光谱研究[J];光散射学报;2006年02期 |
3 |
叶燕珠,林深,王世铭;一种有机鄄无机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5年06期 |
4 |
林青松;前程似锦的电荷转移配合物[J];自然杂志;1998年03期 |
5 |
李云龙;谢青季;姚守拙;;EQCM监测高氯酸溶液中金电极上苯二酚电荷转移配合物的沉积[J];应用化学;2007年06期 |
6 |
赵春艳;马荣华;杨万丽;邓国;;二茂铁磷钼钒杂多酸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J];化学试剂;2011年03期 |
7 |
王静;蔡星伟;彭银仙;;固相法制备新型吖啶橙-磷钼酸电荷转移配合物[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8 |
柳士忠,王峥,库宗军,张卫华;含Dawson结构杂多钨磷(砷)酸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J];无机化学学报;1999年05期 |
9 |
李小华,张汉鹏;含钼、钨和钒的Keggin结构杂多酸荷移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
10 |
柳士忠,库宗军,王峥,陈晋阳;新型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无机化学学报;1999年02期 |
11 |
王一兵;芦菲;魏平慧;席时权;王海水;;2-十八烷基-7,7,8,8-四氰基对醌二甲烷和3,3′,5,5′-四甲基联苯胺电荷转移配合物LB膜的制备和表征[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年05期 |
12 |
潘清江;周欣;张红星;付宏刚;;Au(Ⅰ)电荷转移配合物光谱性质的从头算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02期 |
13 |
周端文;;Keggin结构(C_5H_(10)NH_2)_4SiMo_(12)O_(40)的合成与表征[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
14 |
周端文;朱琳;张海淼;孙丽娜;吴元明;;钨系列多金属氧酸哌啶配合物的合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
15 |
乔锦丽,袁雯,晋卫军;富勒烯 C_(60) 与三乙胺电荷转移配合物吸光及发光特性影响因素[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
16 |
靳素荣,姚礼峰,陈永熙;钼磷酸和2-吡啶-偶氮-2萘酚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1年02期 |
17 |
库宗军;张忠海;黄刚锋;张克立;;电荷转移配合物(C_7H_(10)NO)_3[PW_(12)O_(40)]·6H_2O的合成、性质及晶体结构[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年04期 |
18 |
袁小英,陈兆斌,柴建;含有萘环荧光团的共聚高分子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形成和发光特性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2年02期 |
19 |
周瑞文,曲小妹,王琨,祝波,张宏,杨振芳,刘延磊,漆小燕;两个新型的杂多酸喹啉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合成(英文)[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20 |
刘建兰;姚丙乾;任小明;沈临江;孟庆金;;离子对间电荷转移配合物:阴离子…π作用及近红外吸收(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