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表面活性剂/渣油/盐水乳化体系分散机制研究

赵立娃  
【摘要】: 本文在由渣油、表面活性剂和水溶性盐所组成的乳化分散体系制备条件固定的情况下,分别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单剂、复配、浓度以及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对无机盐水溶性催化剂在渣油中分散性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Winner99粒度分析仪分析法研究各渣油-盐水乳化体系分散性能的优劣,并采用Sauter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跨度函数(Span)相结合建立分散性能参数Dp来表征渣油-盐水乳化体系分散性能的差异,Dp越大,分散性越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体系分散性能的影响不同,不同盐在同一渣油中的分散性也存在差异。因此,影响该体系分散性的因素比较复杂。本研究还在高压釜上考察了在渣油中分散性不同的水溶性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渣油的加氢裂化反应效果与催化剂种类和其在渣油中的分散性能有关,在同一渣油中,对于同一种催化剂而言,分散性越好,加氢效果也越好。 采用密度法计算克拉玛依渣油、大庆渣油和辽河渣油中胶质组分的结构参数,利用NMR法和改进的Brown-Ladner(B-L)法计算三种渣油中沥青质组分的结构参数,并且采用改进的B-L法计算三种渣油的其它平均结构参数,发现蒸馏水在不同渣油中的分散性与渣油中胶质和沥青质的平均链长呈正相关关系。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的分析方法,揭示了表面活性剂与渣油中活性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表面活性剂与渣油活性组分之间存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它们发生作用的红外区间,主要波数大于3000cm-1和芳香化合物红外吸收峰的位置。添加表面活性剂能改变渣油红外谱图的峰形,峰位和峰的强度,其主要作用力为氢键、静电和离子与偶极等作用力。 采用动态光散射技术在室温下,通过测定表面活性剂胶团的平均流体力学半径,发现水溶性Co、Mo、Ni盐能够降低表面活性剂的CMC和增加胶束聚集数,使胶束的平均粒径和体积增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传;崔敏;王继乾;石斌;阙国和;;表面活性剂对渣油沥青质体系分散性质的影响[J];应用化学;2008年01期
2 张磊;阙国和;邓文安;刘东;;水溶性盐在渣油中的分散动力学[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0年01期
3 张磊;阙国和;邓文安;;表面活性剂HLB值与渣油乳化体系分散性及电学性质的关系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9年02期
4 王海宁;表面活性剂在渣油-水系抑尘剂中乳化机理分析[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5 王海宁,吴超;表面活性剂乳化渣油的研究[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6 吴超,孟廷让,王坪龙,王海宁;渣油-水乳化液作为路面抑尘剂的研究[J];环境科学;1996年06期
7 王海宁,吴超;渣油─水系乳状液的制备工艺及抑尘性能研究[J];露天采煤技术;1995年04期
8 赵天波,李凤艳,李明;乳化重油的稳定性[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9 张磊;阙国和;;无机盐水溶液在渣油中分散行为的研究[J];当代化工;2008年02期
10 刘沛瑭;宋强;;乳化渣油粘结剂[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11 王坪龙,吴超,孟廷让,李建设;低浓度渣油-水系乳化液的抑尘性能现场试验研究[J];环境工程;1997年04期
12 赵国新,孙逊;注汽锅炉改烧渣油试验[J];油气田地面工程;1994年06期
13 郝锐,钱伯章;面向21世纪的重质油和渣油改质技术[J];石油化工;1997年04期
14 郭东红,张飞宇,江龙;渣油、煤、水三元合成燃料[J];化学研究;1997年03期
15 史瑞生;Engelhard公司开发出新的渣油催化裂化催化剂[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3年06期
16 李衍滨,韩崇仁,刘纪端,方维平,赵愉生;渣油加氢工业废催化剂的剖析[J];石油化工;2003年02期
17 ;改进的渣油催化裂化催化剂[J];工业催化;2003年10期
18 韩建宇,宣征南;渣油加氢分馏炉炉管爆裂原因分析[J];现代制造工程;2004年06期
19 陈光;渣油化学族组成方法的探讨[J];石油商技;2004年06期
20 尤廷秀;优化改造燃料油系统 实现装置的平稳运行[J];贵州化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宝;苑再武;郝京诚;;表面活性剂选择性电极研究季铵盐/脂肪酸盐二元复配体系[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周永新;;荧光分析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40)[C];1989年
3 何承前;侯研博;韩玉淳;王毅琳;;新型四聚表面活性剂PATC对Amyloid β(1-40)纤维的解聚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余浩;蒋显全;;表面活性剂在金属注射成型工艺中的应用研究[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5 贺田发;李淑昆;扬学敦;;含氟类表面活性剂研制初探[A];卤化银影像材料及其装备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张建玲;韩布兴;赵悦菊;李建申;杨冠英;;二氧化碳诱导Pluronic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胶束化及热力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7 王瑜;曹以诚;喻德峰;范雅珣;伍春娴;韩玉淳;王毅琳;;DNA与阳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相互作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周天华;游毅;赵剑曦;;Heterogemini表面活性剂热致液晶行为[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潘利琴;陈维增;张德亭;吴晓鸥;罗涛;;混合表面活性剂增敏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铬的研究[A];2011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周超;刘金彦;;十六烷基氯化吡啶在醇中的聚集行为[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淑军;新型金属络合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性质及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2 蒋炳英;胶束与金属胶束模拟水解酶催化酯水解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陈玉成;表面活性剂对植物吸收土壤重金属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4 李敏;水/有机两相催化体系中铑—膦配合物催化长链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陈洪;油气开采用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6 范金石;甲壳低聚糖类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
7 谭本祝;混合办公废纸脱墨化学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2年
8 李曙光;表面活性剂压裂液机理、压裂设计及评估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9 赵丰;界面分子组装体结构和形貌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10 齐伟;多金属氧簇杂化反胶束在二氧化硅基质中的超分子组装及功能化[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立娃;表面活性剂/渣油/盐水乳化体系分散机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2 周文军;可离子化有机污染物在表面活性剂改性黄土中的吸附特性[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党雪平;基于表面活性剂增敏的电化学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陈喜蓉;超声化学法制备纳米α-Fe_2O_3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5 张晓青;压电微生物信息传感仪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6 刘鹏成;超细钴粉的制备工艺与表面改性技术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6年
7 韩永才;乙醇/水混合溶液中表面活性剂CTAB自组装特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包莉;表面活性剂介质中8-羟基喹啉的光谱分析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9 于延芬;热水解法制备纳米TiO_2及其薄膜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10 刘三军;一水硬铝石浮选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作用[D];中南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保兴;阴阳离子对表面活性剂组合体将不断释放潜力[N];中国化工报;2001年
2 梁鹏;全球化是企业成功的关键[N];中国化工报;2000年
3 王斌 编译;名副其实的“工业味精”[N];中国化工报;2000年
4 书香;表面活性剂产业将有新动向[N];中国化工报;2001年
5 中轻联;张高勇同志因病逝世[N];消费日报;2007年
6 记者 王志田;让创新成为习惯[N];中国石油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孟朝红;表面活性剂发展呈现新趋势[N];中国化工报;2002年
8 杨改霞;表面活性剂洗涤用品产学研示范基地成立[N];中国化工报;2008年
9 辛安;国产表面活性剂基本满足需要[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张云普 江书程;只为石油滚滚流[N];中国石油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