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绍兴区域剖面构造特征与动力学机制
【摘要】:
下扬子区油气资源丰富,但由于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几年来的勘探未取得大的突破,尤其是中、古生界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因此,研究这一地区的构造特征,对进一步明确勘探方向、发现有利构造区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进行大量中、英文文献查阅,紧追踪科学前沿和下扬子区最新研究成果。以NG-13、GR52.2两条地震测线为主,结合钻井资料、重磁电资料、野外地质露头资料等,对宿迁—绍兴区域剖面进行了精细的构造解释,并以此大剖面为切入点对下扬子区构造特征、主要断裂特征、构造演化及动力学机制、典型构造样式等进行了详细研究。
区域综合解释剖面显示,下扬子区中、古生界大致以南京-镇江对冲带为界呈南北挤压对冲构造格局,南北两套逆冲推覆系统可划分为根带、中带、锋带,根带构造变形强度最大,发育一系列高角度逆冲断层;锋带次之,发育对冲构造;中带最小,主要发育大型宽缓褶皱。研究认为,对冲的动力来源主要为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扬子板块与华夏古陆沿江山-绍兴一线发生俯冲、碰撞及印支-燕山期扬子板块沿苏北-胶南一线向华北板块发生俯冲、碰撞。下扬子区中、新生界构造格局主要受控于太平洋板块向东亚板块俯冲方向的改变及印度板块的挤压作用。
本文还对大剖面上及下扬子区存在的典型构造样式进行了认真分析,可划分为挤压构造样式、伸展构造样式、反转构造样式等三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