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关联理论与系统功能理论对语篇连贯解释的比较

张文涛  
【摘要】: 连贯是语篇的主要特征之一,近年已成为语篇分析的重要研究方面。国内外不少的语言学家阐述了不同的连贯研究观点,如有的语言学家认为应从语用学角度对连贯进行分析,从命题与言外价值的联系来认识连贯;有的语言学家则过于强调连贯是心理现象,而不是语言现象。这些研究者往往只对语篇连贯的某一方面进行了研究,而忽视了其他方面,使得现有的语篇连贯理论不具备足够的阐释力。因此,为了使语篇连贯分析更系统化和多元化,本文对比分析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和关联理论中对于语篇连贯的解释,并试图提出一个研究语篇连贯的较为全面系统的框架。 在众多对语篇连贯理论的研究当中,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与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对语篇连贯做了较为系统的解释。本文第一章内容是对语篇连贯研究的简要介绍,并对这些研究进行了简要评价。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和关联理论角度对语篇连贯进行讨论,第二章从衔接和情境语境两大方面解释了语篇连贯,这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的重点,并论证了语境的三大变量与语言的三大功能的联系及与连贯的关系。第三章主要从关联理论角度分别从关联理论的两大原则、交际中的明示推理和认知语境三方面对语篇连贯进行了解释。第四章是对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的分析,本章虽有理论的阐释,但更多侧重于实例分析。 本论文提出这两种方式都有对语篇的独特的解释,不能相互替代。系统功能语言学从语篇自身入手解释了语篇连贯,但是,一旦牵扯到语篇交流双方的认知连贯问题就缺乏说服力了,在这种情况下关联理论能解决问题。本文在分析比较了两大理论对语篇连贯的成就与不足外,最后提出解释语篇连贯的理论框架:综合系统功能理论和关联理论,借助两大理论的互补优势,从语篇内外和语篇交流者两个角度对语篇连贯进行全面分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江景;;词汇衔接与语篇连贯的语义接口——语用推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刘丹凤;;浅析关联理论对语篇连贯的构建作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宋欣雄;王苏民;;语篇连贯的认知分析[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夏茹;;关联理论对语篇连贯的认知解释[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邵艳春;;关联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5年00期
6 段芳;;关联理论缺陷的批判性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9期
7 赖琴琴;;话语连贯的认知解析[J];考试周刊;2009年04期
8 贾宁;;语篇“衔接短路”现象再解读[J];大众文艺;2010年09期
9 黄勤;关联理论对话题相关的解释[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10 曾建湘;;关联理论、语篇特征与语言理解[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1 肖连莉;;话语分析、关联理论与阅读理解相结合的可行性[J];教学研究;2001年03期
12 金铠,夏伟蓉;从关联理论谈“空环”衔接[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3 回云崎;;关联理论语境观对语篇连贯的解释力[J];才智;2009年31期
14 唐毅;;英语写作中话语标记语使用的错误分析——一项以关联理论为基础的研究(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10期
15 孟志刚;从关联理论看对等原则的局限性[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6 宋德生;关联理论对于言语行为的解释力[J];云梦学刊;2000年02期
17 高启香;从关联理论看英汉翻译原则[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8 邱志华;语言模糊性的语用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11期
19 李寅,罗选民;关联与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20 吴泽扬,马芫;关联理论与语境[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雨;;从关联理论看英语影视字幕汉译[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闻艳;;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娟;;从关联理论角度探讨话语标记语well的语用功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吴文辉;;隐喻的关联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曦;;寻求听力理解中的最佳相关[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涂秀青;;认知、逻辑分析与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林凤来;;《围城》中的幽默比喻及其英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靳宁;贾德江;;再论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鲍德旺;杨士超;;关联理论与语用翻译关系之解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10 朱翀珏;;跨文化语用学礼貌探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少莲;中美拒绝策略对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陈海庆;语篇连贯:言语行为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胡春华;学术讲座中元话语的语用学研究:顺应—关联路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江晓红;转喻的认知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5 赵虹;言语反讽的关联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曾莉;非规约间接否定:作为语用策略的言语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纪蓉琴;主体间性视阈下的译者元语篇意识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项成东;等级幽默的语用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宋杰;品特戏剧的关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笑梅;从关联理论角度探索语篇连贯[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2 张文涛;关联理论与系统功能理论对语篇连贯解释的比较[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杨春红;话语标记语的语用认知分析及其在写作中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尹智盈;关联理论明示—推理交际模式的语篇连贯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邓春;在线新闻的关联翻译[D];重庆大学;2003年
6 姜学龙;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隐喻翻译[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林复;基于关联理论的广告语言阐释[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8 薄振杰;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启示[D];山东大学;2005年
9 邵琳娜;交替传译中模糊信息翻译的关联理论的探索[D];西南大学;2010年
10 翟蓓蕾;从关联理论看科普英语中隐喻的汉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慕军 首都师范大学;治文摘通病应从题目下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江晓红 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多元与融合:语用研究的认知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