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PC机群的低渗透油藏的并行数值模拟

房朝连  
【摘要】: 低渗透油藏将是我国未来油气开发的主要对象,油藏数值模拟可为这类油藏的科学、高效开发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但传统的数值模拟方法没有考虑低渗透油藏的非线性渗流特点,不能正确描述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规律。因此,本文在研究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考虑拟线性渗流规律和启动压力梯度随渗透率的变化,建立了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方程;考虑井所在网格间流动和网格间流动的协调性,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的内边界条件;综合外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形成了低渗透油藏的数值模拟数学模型;采用全隐式差分格式建立了数值模型,并利用并行算法中的区域分解法,形成了方程求解的并行策略,实现了渗流数学模型的并行求解,编制了低渗透油藏并行数值模拟软件。对理想的五点法井网和大庆油田实际油藏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基于PC机群的并行算法可以较大幅度的提高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的计算速度,而低渗透油藏中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对地层的压力传播有着很大的影响,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在油藏的开发早期,压力波传播的范围越小,压力降越大,而在油藏的开发后期,则主要表现在压力降的增加;由于在井-网格方程中考虑了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因此井底流压进一步的降低;而对注采井间压力分布的研究表明,在相同的产量和注水量条件下,启动压力梯度越大,注采井间的压力梯度越大,即需要更低的生产井井底流压和更高的注水井井底压力。该成果可应用于低渗透油藏的各种开发方案模拟,对于此类油藏的科学、合理和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霞;覃忠校;苗勇;;营11块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配套技术研究及应用[J];内江科技;2009年04期
2 胡华君;马铭勖;李光明;;低渗透毛管束单相渗流模型的建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李爱芬;张磊;李春芹;刘敏;;特低渗透油藏气驱启动压力实验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8年05期
4 王杨;杨胜来;吴彬;李智锋;;大庆特低渗砂岩单相水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研究[J];复杂油气藏;2010年01期
5 郑华;张运军;李永寿;;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表征研究[J];内江科技;2010年06期
6 宋冬梅;朱学谦;周琦;严秋芬;;文东油田沙三中油藏储层特征对开发的影响[J];新疆石油天然气;2006年02期
7 祝春生;程林松;张淑娟;;低渗透油藏不稳定渗流的近似解法[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8 刘今子;宋洪庆;朱维耀;安岩;张明江;;考虑低渗透储层厚度非均质性的有效驱动半径计算及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王正波;岳湘安;韩冬;王金峰;;影响低渗透油藏低速非线性渗流的实验研究[J];矿物学报;2008年01期
10 赵志成;;低渗透油藏双线渗流油井指示曲线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11 田冷;顾永华;何顺利;;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产能计算模型及参数敏感性分析[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1年01期
12 张秀安;郭肖;杨凯;张苏;;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对低渗透油藏产能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3 叶文波;李长胜;;井网部署研究在坪北特低渗透油田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06年05期
14 郝斐;程林松;李春兰;周体尧;姚运杰;;特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5 许建红;程林松;周颖;马丽丽;;一种求解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的新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年05期
16 宋洪庆;朱维耀;沈全富;宋吉水;黄小荷;;低渗透非均质油藏动用程度评价新方法[J];特种油气藏;2009年01期
17 同登科;吴上;;低渗透分形油藏-井筒耦合流动分析[J];特种油气藏;2011年02期
18 刘卫东;刘吉;孙灵辉;李洋;兰喜艳;;流体边界层对低渗透油藏渗流特征的影响[J];科技导报;2011年22期
19 姚同玉;王明;朱维耀;李继山;;低渗油层压裂水平井两相流研究[J];力学与实践;2011年01期
20 赵志成;;应力敏感性低渗透地层渗流规律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忠兴;余光明;高春宁;何永宏;刘萍;;低渗透油藏改变渗流场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宋付权;;低渗油藏中幂律流体的垂直裂缝井不定常渗流[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尹洪军;刘宇;付春权;张永平;杨知胜;石继平;;低渗透油藏垂直裂缝井地层压力分布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4年
4 郑忠文;秦文龙;肖曾利;宋向华;蒲春生;;低渗油藏渗流规律及水驱油特征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徐绍良;岳湘安;侯吉瑞;王宝祥;;边界层流体对低渗透油藏渗流特性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6 宋付权;许友生;;低渗透多孔介质一维水驱油特征[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上册)[C];2005年
7 石磊;;卫星油田储层启动压力梯度分析[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陈晓星;宋付权;;微尺度下液体启动压力的分子动力学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11年
9 宋付权;;幂律流体在低渗透分形介质中不定常椭圆渗流[A];第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3年
10 宋付权;刘慈群;李同桂;;变形介质中三参数非线性渗流[A];第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伟;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2 刘华林;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及有效驱动压力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3 沈瑞;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渗流规律与油藏工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4 韦珩;低渗透油藏双子表面活性剂分形研究与分子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5 李洋;微尺度下非线性流动特征及降低流动阻力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0年
6 赵玉武;低渗透油藏纳微米聚合物驱油实验和渗流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0年
7 何英;低渗透油藏井网部署的油藏工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9年
8 程海潜;PC弯曲孔道内接触应力、预应力摩阻损失及张拉伸长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杨钊;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分类方法及开发对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10 罗万静;混合井网渗流理论及优化布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朝连;基于PC机群的低渗透油藏的并行数值模拟[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2 张波;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3 肖建华;低渗透油藏采收率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张祥吉;超低渗透油藏井网部署及注采参数优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刘卫华;低渗透油藏压裂注采井组渗流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6 袁泽波;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压后产能评价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7 王冕冕;低渗透油藏井网井距及有效动用方式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8 王万彬;低渗透油藏表面活性剂驱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9 吕新波;低渗透油藏油井流入动态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10 唐永亮;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俞永福: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就像十年前的PC互联网[N];经济观察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好宇;手机安全比PC更需要重视[N];电脑报;2010年
3 王如晨;PC“老兵”赖泰岳退休 德国人空降宏碁中国[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曾航;伟创力苏州大扩产 PC制造之都争夺升温[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5 记者 朱梁;商务PC安全新标尺[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林剑;一季度销量再创新高三大因素加速PC市场回暖[N];通信信息报;2010年
7 特约作者 苏驰;PC系统的新高速公路[N];电脑报;2010年
8 ;“电脑下乡”引爆PC业变局[N];民营经济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夏欣 董军 胡雅清;微利时代重战PC[N];中国经营报;2010年
10 记者 孙洪滨;2015年产量要上450万吨[N];东营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