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东辛地区盐22区块砂砾岩体储层研究

王金华  
【摘要】: 东营凹陷东辛盐22区块砂砾岩体储层发育,但扇体为多期快速沉积,纵向上多期叠合,平面上交叉叠置展布,形成了复杂的沉积格局,因此其沉积期次划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构造地质学、沉积学等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地震、岩心、测井、录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东辛盐22地区的构造、沉积期次和沉积体系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这对于该区的储层预测及有利油气富集区优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三维地震资料入手,借助地震反演,通过统计砂砾岩厚度及砂砾岩百分含量,单井测井资料解释,结合沉积背景资料分析,该区位于北部陡坡带,陈南断裂控制了砂体展布,物源来自北部,对应盐16古冲沟,在沙四段沉积时期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沙四段沉积早期,水体较浅,扇体为快速混杂堆积。之后水体逐渐变深,扇体逐渐往北后移,造成多期扇体叠加。 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对东辛地区盐22区块沙河街组四段进行了沉积期次划分,将目的层段划分为12个期次,发育多个沉积旋回,且主要是正旋回。运用井—震结合的方法,以沉积期次划分为地层对比单元,进行地层对比,建立了东辛地区盐22区块沙河街组四段的沉积地层格架。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观察和粒度分析确定了研究区的沉积相类型,东辛地区盐22区块沙河街组四段发育近岸水下扇相和滑塌浊积扇相,以近岸水下扇扇中亚相沉积为主,主要发育主水道、辫状水道、辫状水道间等微相,结合测井相应特征建立了各微相的沉积模式。通过砂砾岩厚度统计、砂砾岩百分含量分析及地震反射构型分析综合判定,研究区受北部物源控制。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剖面相对比和平面相分析,揭示了该区沉积体系的时空展布规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蓉;;基于成像测井技术的砂砾岩体识别方法——以东营北带为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01期
2 徐茂斌,许建华,胡光明,史庆君,周李军;利津地区砂砾岩体储层微观特征[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年02期
3 孙春莲;;永北盐家砂砾岩体滚动勘探开发技术[J];科技资讯;2006年12期
4 张凤生;郭红旗;杨萱;;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评价砂砾岩体低孔低渗油气藏[J];石油仪器;2008年04期
5 孙卉;徐丽英;周旭红;赵立旻;边少之;;东部凹陷西部斜坡区有利砂砾岩体储层预测[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年02期
6 张丽艳,王磊,孙建孟;罗家地区砂砾岩体岩相特征及其分析技术[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孙波;黄克;王传忠;;埕南断裂带埕913砾岩体油藏滚动勘探开发技术[J];内江科技;2006年04期
8 张学才;;适于陡坡带砂砾岩体的地震资料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02期
9 黄芳;张建芝;杜波;;盐家地区沙四段砂砾岩体期次划分方法[J];内江科技;2011年07期
10 陈萍;;泌阳凹陷陡坡带砂砾岩体预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年02期
11 李利;牛强;杜焕福;邓美寅;;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盐22地区沙四段砂砾岩体储层微观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19期
12 范振峰;张金亮;;异常高地层压力与深层扇体成藏——以车镇北带砂砾岩体为例[J];新疆石油地质;2011年01期
13 段卫东,汤军,胡东;罗家油田沙四段砂砾岩体成藏规律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S2期
14 张颖;;沾化凹陷罗家—垦西地区砂砾岩体沉积相类型与时空展布特征[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年05期
15 于雯泉;林承焰;孙晓庆;吴国忱;李丽;;断陷盆地深层膏盐层系砂砾岩体细分层方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16 孟玮;钟建华;王嘉玮;;东营凹陷永北地区砂砾岩体储集层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质力学学报;2009年03期
17 孟玮;钟建华;李勇;禚元杰;;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分布规律[J];特种油气藏;2009年05期
18 付艳;;盐22区块砂砾岩体油藏沉积特征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年03期
19 杨剑萍,石德文;东营凹陷北部永921地区渐新世沙三段和沙四段扇三角洲沉积[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20 熊伟,闵伟,刘承华;胜北地区油气输导体系分析及其勘探意义——以坨75井失利原因分析为例[J];断块油气田;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玲;陈世悦;孙廷彬;郑珊珊;;断陷盆地陡坡带砂砾岩体时空展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坨826区块为例[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杨剑萍;;东营凹陷北带永921砂砾岩体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常国贞;;罗家地区砂砾岩体储层沉积学及储层建模[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4 张洪安;任来义;唐文忠;段海岗;;东濮凹陷老第三系隐蔽油气藏成藏特征研究[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5 高兴友;康德权;彭承文;;肇州油田州19区块开发前期精细油藏描述[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徐德奎;倪玉伟;田露;;提高区块整体挖潜效果的有效途径探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何灵芳;刘大锰;姚艳斌;李鹏;张百忍;;波阻抗反演在樊庄-郑庄区块煤孔渗特征研究中的应用[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冯雨峰;何洪杭;;杭州城市建设用地增量的功能结构与空间分布——2000-2003年规划用地审批项目的统计分析[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9 姚晓林;;贲门区块影和溃疡X线——病理对照分析[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10 吉庆生;高彦楼;梁海龙;;零散区块单井井-震相模式储层预测方法研究[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常玉;中深层砂砾岩体叠前地震成像技术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2 孙怡;陡坡带砂砾岩体地球物理储层预测方法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3 温志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成因分布与油气聚集[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谢风猛;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带砂砾岩体储层表征[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5 党庆功;海拉尔贝301区块调剖综合设计方案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6 张宾;伊朗Garmsar区块综合评价及目标优选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杨晶;CO_2驱油非达西渗流理论模型研究及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8 严科;近岸水下扇储层非均质四维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9 康德权;肇州油田州201区块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储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李建民;海—塔盆地开发区块断裂系统及对油水关系控制作用[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华;东辛地区盐22区块砂砾岩体储层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2 安洁;胜坨地区沙三—沙四段砂砾岩体沉积储层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付艳;东营凹陷盐22块砂砾岩储层预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4 郭雪娇;车镇凹陷北带古近系砂砾岩体沉积特征及其有效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樊海琳;盐家地区盐22块沙四段砂砾岩体储层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6 张姝玮;东营北带深层砂砾岩体油气层录井评价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张孝珍;砂砾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8 赵利忠;海拉尔盆地贝301区块扇三角洲沉积特征与储层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李成福;苏里格气田苏48区块上古生界气藏储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李梦刚;塔河油田外围区块超深井优快钻井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含海 谭滨田;加强砂砾岩体地质研究坨128块勘探取得成果[N];中国石化报;2009年
2 田真 吕嵘;在更浅的地方找稀油[N];中国石化报;2011年
3 特约记者 林勇;从砂砾岩中榨“油”[N];东营日报;2010年
4 刘泉洲姜化明;复杂断块油田破高成本坚冰[N];中国石化报;2007年
5 尹文盛 丁亚洲 孙玉荣;胜利油田新探明一储量千万吨级油区块[N];中国矿业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赵士振 通讯员 杨振勇;区块成本核算促进效益最大化[N];中国石化报;2011年
7 丁亚洲 孙玉荣;胜采坨128区块探明储量上千万吨[N];中国石化报;2009年
8 石磊;胜利油田东辛油厂 瞄准欠注层实现增储[N];中国矿业报;2005年
9 贺晓苹;黑龙江煤炭资源调查全面启动[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陈其珏;中石油PK项目勘探获重大突破[N];上海证券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