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STR的反应器网络综合研究
【摘要】:反应器网络综合问题是过程综合的关键性子课题,其深入研究对反应过程开发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反应器网络综合还影响着过程系统的环境效应,因为环境污染问题往往与反应过程密切相关。另外,它与换热网络综合、分离序列综合等其他过程综合的子课题相比起步较晚。因此它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还是实现化工全流程过程综合的瓶颈问题。虽然已有许多学者作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在理论上和应用上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本文综述了反应器网络综合的研究进展,并在这一领域开展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1) 以反应器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反应器网络综合问题的分类方法进行了研究。为了降低复杂反应体系综合问题的求解难度,本文在阐述了全混流反应器(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CSTR)对平推流反应器(Plug Flow Reactor—PFR)等常用类型反应器替代性的基础上,以全混流反应器为基本反应器类型,构造了基于CSTR的反应器网络通用模型,并将其表述为仅含有代数方程的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
(2) 分别采用通用代数模型系统(General Algebraic Modeling System—GAMS)和遗传算法对基于CSTR的通用模型的求解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复杂反应体系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两者都可以得到与文献一致的优化结果。但采用GAMS求解此问题要比采用遗传算法更为方便有效。
(3) 基于PFR和CSTR两种有代表性的反应器类型,构造了一个反应器网络的超结构模型,并将超结构的数学模型表述为代数方程的形式。同时给出了求解此超结构模型的两次优化策略,即首先以较少的CSTR替代PFR,并通过初次优化来确定网络结构;然后以尽可能多的CSTR来逼近PFR,通过再次优化得到问题的最优解。该方法大大减小了问题的规模,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求解难度。对第Ⅱ类及第Ⅲ类反应体系的实例研究表明,采用本文构造的超结构模型和两次优化策略,可得到与文献相一致或较优的反应器网络结构
|
|
|
|
1 |
胡仰栋,华贲,程华农,宋学平,伍联营,韩方煜;反应器网络结构的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1年Z1期 |
2 |
陈启石,冯 霄;反应器网络综合优化方法的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02年05期 |
3 |
曹贵平,孙炜,张明华,朱中南;连续串联釜式反应器中苯酚羟化制苯二酚的催化剂活性分布[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4 |
高俊发;SBR法工艺分析[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
5 |
周红敏,金思毅;遗传算法在反应器网络综合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5年03期 |
6 |
廖质彬;非稳态非等温操作的CSTR的计算[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
7 |
李大字;李德强;刘霞;耿延睿;;基于UKF的递归神经网络训练算法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8年10期 |
8 |
赵振兴,欧阳藩;L-天冬氨酸生物反应器的最优组合[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1997年02期 |
9 |
刘赵淼;CSTR中三变量连续放热化学反应模型的非线性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10 |
王洪礼,郭树起,谭欣;生化系统中时间延迟与非线性振荡研究[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999年04期 |
11 |
高庆宇,汪跃民,臧雅茹,马克勤,赵学庄;硫化合物与H_2O_2在非催化反应中的非线性行为[J];物理化学学报;1996年01期 |
12 |
胡仰栋,华贲,韩方煜;基于导数分析确定最优反应工艺(Ⅰ)简单反应体系[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13 |
黄振炎;CSTR中以果糖、丙酮为底物的B-Z反应体系研究[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
14 |
张治山,赵文,周传光,袁希钢;反应器网络综合分区法中的简捷计算[J];化工学报;2004年01期 |
15 |
谢芳宁,潘勤敏,潘祖仁;CSTR中苯乙烯本体热聚合过程模型化和仿真分析[J];化工学报;1996年05期 |
16 |
范顺杰,徐用懋;聚丙烯反应器的动态模拟[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0年05期 |
17 |
李瑞年,阎克平;CSTR中氢氧反应的多重定态和振荡起燃[J];科学通报;1987年12期 |
18 |
杨开,贺佳杰;活性污泥法动力学模型解析(2)—PF型反应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11期 |
19 |
王春利,赵文,金思毅,周传光;RSR系统一般化特性方程[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4年03期 |
20 |
王春利,金思毅,赵文,周传光;反应分离再循环系统一般化特性方程[J];化学工程;200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