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山东省农业水资源保护及循环利用研究

贾述  
【摘要】:水资源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与发展的战略性经济资源,是实现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社会的生存发展中,需要合理的管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山东省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省份,确保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是影响山东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农业水资源是实现农业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它为农业生产不仅提供了必要的支撑条件,同时,农业水资源的供给能力也制约着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当前山东省在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不仅存在着短缺和浪费的现象,另一方面,还存在着农业水资源的供需失衡问题。随着近年来山东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农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山东省农业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农业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山东省农业、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山东省未来的农业发展中,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和供需矛盾问题,分析未来农业水资源的供需变动趋势,研究农业水资源与山东省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从实践的角度为山东省农业水资源提供对策建议,将成为未来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点领域。 本文试图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均衡规划与价值理论等对山东省的农业水资源进行比较研究。首先分析了农业水资源与山东省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从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和城市发展对农业水资源变化的影响入手,定性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具体因素,再运用柯比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回归分析分别从理论和数据两个方面对这些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农业水资源制约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农业水资源的供需失衡。 接着在论文的主体部分通过对山东省水资源总量及其构成等自然因素的数据分析,并根据水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变化剧烈等具体特点,分别从水资源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了潜力分析和模型预测。在供水方面主要分析了水资源的供水潜力以及实现这些潜力的可能性;在需水方面通过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山东省农业需水量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农业水资源进行供需平衡分析。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了对策研究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利用原则、节约用水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分别就农业水资源短缺问题、可持续利用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利用的保障措施方面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业水资源的供需失衡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山东省农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加之其先天水资源匮乏和严重的水资源浪费与污染问题,导致山东省农业水资源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总供水量的不断减少和工业、生态产业等其他产业对水资源使用的挤占,另一方面,未来农业生产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且增加的比例要高于供水量减少的比例,在这种状态下,未来的水资源供需失衡状态势必会更加严重。而通过经济学相关理论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证实了农业水资源与山东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关系。因此,要实现山东省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确保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合理开发。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论文分析结果和山东省自然地理情况提出了以可持续利用原则、节约用水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为基础的相应策略建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唐攀;张萍;;加强陕西省水资源管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J];西北水电;2010年01期
2 曲红娟;;晋中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J];山西水利;2009年03期
3 欧阳莎;;也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立法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2期
4 张济世;河西水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的研究[J];甘肃科技;1999年05期
5 王世雷;高成庄;刘建设;;焦作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讨[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6 周宏;;陇南市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路及对策[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6年01期
7 樊春贤;;西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讨[J];陕西水利水电技术;2004年01期
8 樊春贤;;西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讨[J];地下水;2007年01期
9 张文同;;原平市水资源特点及可持续利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25期
10 李征;郑莉莉;;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济宁市创建节水型城市的几点思考[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11 邹正欣;许晓明;;广东北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7期
12 李朝霞;;西藏尼洋河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探讨[J];水资源保护;2007年04期
13 姜兆雄;长江水资源状况与可持续利用[J];水利水电快报;2005年13期
14 高明;;农业水资源保护的主体及其行为逻辑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5 张成安;姜男;;浅谈岫岩县水资源保护[J];吉林水利;2007年S1期
16 卢绪海;;关于夏庄小城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讨[J];地下水;2009年03期
17 寇怀众;李绍飞;李保会;;浅谈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7期
18 张新;;武汉东湖风景区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14期
19 黄初龙;;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0 徐树媛;张永波;;关于对水功能区划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山西科技;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中维;;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和法律研究[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2 张拓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宁波实践与探索[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3 李怀耿;苏晓辉;胡笑燕;;济宁市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利用探讨[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4 李望;;加强济南泉水资源保护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5 马静;董楠;;开封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科技创新与现代水利——2007年水利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刘志伟;;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环境影响问题初探[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水利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7 崔冬;;论环境行政指导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运用[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8 王恩庆;;关于陕北煤炭开采中水资源保护有关问题的思考与对策[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宋海鸥;朴光洙;马品懿;;论我国水资源流域管理制度的完善[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10 刘登伟;;建设和谐的京津冀都市圈水源供应环境——从水资源争夺到水资源补偿[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立业;水资源特许使用权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2 田林;经济新区水资源综合规划方法及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李曦;中国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4 夏建国;四川农业水资源评价及优化配置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5 石丽忠;辽宁省农业水资源评价与优化配置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6 蔡永民;论物权法视野下的水资源法律保护[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雷波;农业水资源效用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曹华;巴勒斯坦—以色列水争端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柏文峰;云南民居结构更新与天然建材可持续利用[D];清华大学;2009年
10 温明章;饮用水水源地生物资源及其在水质保护中的作用[D];武汉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述;山东省农业水资源保护及循环利用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2 王春霞;泰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付忠;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4 史俊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5 孟明星;汉江孤山水利枢纽水资源论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张生舞;三峡库区核心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管理体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陈云;河南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8 崔祎满;江汉平原水资源保护及战略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9 邓恒;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博弈[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李佳玉;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红育 欧阳新华;黄河将进一步加强流域工业园区水资源保护[N];黄河报;2010年
2 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徐明华;严格管理水资源 推进水利新跨越[N];湖南日报;2011年
3 本报特约记者 韩强;储昭平委员 “十二五”规划好水资源[N];江淮时报;2011年
4 本报评论员 肖擎;保护水资源 改善水环境[N];长江日报;2011年
5 记者 巴家伟;优化水环境 保护水资源[N];大连日报;2011年
6 记者 欧阳新华 张清;加大泾河水资源保护刻不容缓[N];黄河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黄哲雯;拿什么拯救你,枯竭的水资源[N];工人日报;2011年
8 记者 李建国 生效有;切实提高水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N];中国水利报;2011年
9 谢海军 苏广平;浅析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措施[N];陕西科技报;2011年
10 记者 杨亚非 特约记者 李国庆;长江水资源保护重点加强能力建设[N];人民长江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