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业水资源保护及循环利用研究
【摘要】:水资源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与发展的战略性经济资源,是实现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社会的生存发展中,需要合理的管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山东省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省份,确保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是影响山东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农业水资源是实现农业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它为农业生产不仅提供了必要的支撑条件,同时,农业水资源的供给能力也制约着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当前山东省在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不仅存在着短缺和浪费的现象,另一方面,还存在着农业水资源的供需失衡问题。随着近年来山东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农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山东省农业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农业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山东省农业、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山东省未来的农业发展中,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和供需矛盾问题,分析未来农业水资源的供需变动趋势,研究农业水资源与山东省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从实践的角度为山东省农业水资源提供对策建议,将成为未来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点领域。
本文试图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均衡规划与价值理论等对山东省的农业水资源进行比较研究。首先分析了农业水资源与山东省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从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和城市发展对农业水资源变化的影响入手,定性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具体因素,再运用柯比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回归分析分别从理论和数据两个方面对这些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农业水资源制约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农业水资源的供需失衡。
接着在论文的主体部分通过对山东省水资源总量及其构成等自然因素的数据分析,并根据水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变化剧烈等具体特点,分别从水资源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了潜力分析和模型预测。在供水方面主要分析了水资源的供水潜力以及实现这些潜力的可能性;在需水方面通过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山东省农业需水量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农业水资源进行供需平衡分析。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了对策研究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利用原则、节约用水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分别就农业水资源短缺问题、可持续利用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利用的保障措施方面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业水资源的供需失衡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山东省农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加之其先天水资源匮乏和严重的水资源浪费与污染问题,导致山东省农业水资源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总供水量的不断减少和工业、生态产业等其他产业对水资源使用的挤占,另一方面,未来农业生产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且增加的比例要高于供水量减少的比例,在这种状态下,未来的水资源供需失衡状态势必会更加严重。而通过经济学相关理论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证实了农业水资源与山东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关系。因此,要实现山东省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确保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合理开发。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论文分析结果和山东省自然地理情况提出了以可持续利用原则、节约用水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为基础的相应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