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黄水河项目区地下水信息集成技术研究

赵钰  
【摘要】:地下水是分布广泛的淡水资源,也是我国重要的供水水源,对生活、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需求量呈递增趋势,地下水提取量不断加大,地下水的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环境逐渐改变,变化的环境使得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发生一系列变化,引起地下水环境恶化。 龙口作为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尤其地下水问题更为严重,需要对地下水变化动态进行实时监测。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龙口市地下水海水入侵问题,深入研究了地下水信息集成技术,建立了以水位埋深、水温、电导率为监测参数的地下水信息管理系统。论文的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1)研究概括了项目区的地理位置、气象条件及地下水动态变化情况。通过收集和整理该区域的地下水相关资料,得出该项目区近几年地下水海水入侵问题有所遏制。根据监测井布设分散、人员管理受限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采用无线传输技术、自动化技术、Web数据库等技术,研发基于B/S结构的地下水信息管理系统。所研制的地下水资源数据共享与处理系统,实现了网络环境下分布式地下水资源数据的获取、分析与评价,提供面向用户的一站式数据处理与服务,通过统一的门户网站面向不同领域和社会提供数据与信息的共享服务。 (2)研究提出了地下水动态监测网优化方案,给出了地下水监测站布设方案及监测频次要求。采用Kriging方法进行地下水水质监测网布设密度进行优化,增设了部分水质监测井,为提高地下水资源管理水平和效率提供支持。 (3)研发的地下水信息平台采用Delphi和.NET作为开发工具,编程实现数据管理和网络发布等功能。以Sql Server2005作为数据库管理软件,设计构建了地下水数据库结构,包括了地区信息、人员信息、监测井位置、采集信息等15个表结构。系统依托GPRS无线网络,管理人员可以通过Web浏览器以网页的形式查看地下水的水位、温度、电导率的数据,能够生成各种报表和曲线。 (4)研究分析了系统运行期间地下水信息的动态变化数据情况。采集的监测数据与实际测量数据进行对比,获取的数据较为准确,能够反映实际情况。对监测数据整理研究分析得出,靠近海岸的东海开发区地下水水质较好,未在地下水降落漏斗范围内,海水入侵影响不大,而在自来水厂范围的地下水水质偏差,不适宜灌溉和利用,需要加强保护措施。 (5)最后,结合项目区地下水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给出了地下水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科;;第一届全国地下水长期观测会议开幕词[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59年04期
2 鲍士敏;;美国夏威夷大学水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斯蒂芬·刘教授应邀来华讲学[J];工程勘察;1981年04期
3 武汉地质学院山西供水水文地质科研组;《山西省运城盆地地下水资源分布图》编图方法的改进[J];地质科技情报;1985年03期
4 王一呜;;西亚和埃及的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地理科学进展;1987年01期
5 陈梦熊;参加“地下水资源未来危机”国际学术会议的报导[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4年06期
6 王晓青;山东省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7年06期
7 倪深海,刘传宝;大汶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J];地下水;1998年01期
8 宁维亮;山西省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1999年02期
9 张广华,金文君;浅谈地下水资源评价[J];内蒙古水利;1999年04期
10 ;河北省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J];海河水利;2002年05期
11 刘成社;一项地质大调查结果表明黄河下游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J];河南国土资源;2003年03期
12 陶芳胜;淮北市水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J];治淮;2004年09期
13 石明山;;可视化管理城市地下水资源[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4年04期
14 邓玲玲;黔南地区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15 孟慧芳;对呼和浩特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J];内蒙古水利;2005年03期
16 李振兴;人类活动对山西地下水资源的影响[J];山西水利科技;2005年04期
17 吴珏;;沈阳市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6年01期
18 刘新建;;对限制开采地下水资源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03期
19 王德贵;兰玉田;;加强管理 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14期
20 李双英;;浅谈地下水资源对湛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智民;陈海洋;;湖北省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评价[A];湖北省地质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2 万力;;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牟丽丽;于雪峰;安瑞强;刘正茂;;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动态分析[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白玉华;张永祥;任仲宇;张岩;;拓宽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内容[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5 李思亮;刘丛强;肖化云;陶发祥;郎赟超;;贵阳地下水N-C同位素地球化学:污染物转化和迁移[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施德鸿;;半干旱平原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与管理[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20)[C];1990年
7 陈海波;杨世松;周宁;;鄂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A];矿产资源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论文专辑[C];2004年
8 殷铭;;北京市数字地下水信息系统建设[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林峰;;西安市地下水污染及防治对策[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10 廖先锋;;河北平原地下水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薪;河套平原农业灌溉影响下地下水中砷迁移富集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2 曹国亮;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变化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张晟瑀;宁夏南部西吉县劣质地下水形成机理及治理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陈宗宇;从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中古环境信息研究地下水资源演化[D];吉林大学;2001年
5 高正夏;基于变值系统理论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6 王玮;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7 陈超;基于GIS的第四系地下水资源价值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8 何建华;疏勒河流域地下水~(14)C年龄校正[D];兰州大学;2013年
9 万伟锋;西安市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数值模拟及防治方案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10 周念清;基于GIS的徐州市地下水资源管理研究[D];南京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宗立;遥感与GIS在固原县地下水资源勘查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4年
2 杨旭;基于GIS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于慧明;灵武大泉地下水资源构成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赵钰;黄水河项目区地下水信息集成技术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5 朱小杰;北京市地下水资源区划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04年
6 杨小冬;基于WebGIS的地下水资源实时模拟与评价系统设计及应用[D];武汉大学;2005年
7 蒋秀华;地下水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河海大学;2006年
8 许向科;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流动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杨峰田;地下水、土环境硝基苯生物降解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李蔚;基于物探信息的分布参数的地下水数值模拟与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响司徒瑜;地下水:创新评价数量和质量[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2 晏飞;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N];徐州日报;2008年
3 李凯;水文地质重大编图项目或将启动[N];中国矿业报;2007年
4 记者 王永强;天津划定地下水禁采限采区[N];中国水利报;2007年
5 记者 盛家宝;苏锡常:地下水禁采任务全面完成[N];中国水利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刘彦海 通讯员 孙美贞;全民念好“护水经”[N];中国水利报;2010年
7 记者 王洪斌 通讯员 蔡媛媛;山西模拟研究地下水促合理开发[N];中国水利报;2007年
8 宁仁;宁夏多项措施保护地下水[N];人民政协报;2007年
9 李凯;专家为北方地下水资源号脉[N];中国矿业报;2007年
10 本报评论员;中华水塔,更应珍惜每一滴水[N];青海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