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氨酰-L-谷氨酰胺与甘氨酰-L-酪氨酸的合成工艺研究
【摘要】:谷氨酰胺是生物体内含量最为丰富的氨基酸,在游离氨基酸库中占50%~60%。作为一种条件必需氨基酸,谷氨酰胺在正常条件下能够满足需求,但是在创伤、感染等危重疾病情况下需要外界补充。酪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却是初生婴儿、肝脏衰竭等疾病的必需氨基酸,对处于高度紧张、严寒、疲惫、长时间工作的人群有帮助。但是谷氨酰胺和酪氨酸在水中溶解度较低,化学性质不稳定,升温和灭菌过程中易产生毒性物质,限制了两种氨基酸在临床上的应用。甘氨酰-L-谷氨酰胺和甘氨酰-L-酪氨酸是人工合成的二肽,在人体内可迅速被分解为谷氨酰胺和酪氨酸而发挥作用。两种二肽易溶于水,在加热消毒和长时间储存过程中性质稳定,临床评价较好。因此,甘氨酰-L-谷氨酰胺和甘氨酰-L-酪氨酸与谷氨酰胺和酪氨酸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市场前景广阔。本文在参照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用酰氯法制备甘氨酰-L-谷氨酰胺,并对其工艺进行了研究和优化。使用氯乙酰氯和谷氨酰胺经过酰化反应、氨解反应制备目的产物。在氨解反应中,使用氨水/DMF体系替换氨水体系,使用碳酸铵替代碳酸氢铵催化反应,降低了杂质甘氨酰-L-谷氨酸含量;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了N-氯乙酰-L-谷氨酰胺与氨水和碳酸铵的用量,其摩尔比为1:16:6。在析晶过程中调节pH=7.5~8.5可以提高产品纯度。经过工艺改进,总收率可达70.9%,较原工艺提高了3.5%,纯度由97.2%提高到98.9%,大大降低了杂质甘氨酰-L-谷氨酸的含量,在纯化过程中可以使用重结晶替代原工艺中的树脂柱纯化工艺,更利于工业化生产。本文也对肼解法制备甘氨酰-L-谷氨酰胺进行了研究。使用甘氨酸为原料,经过苯酐保护、酰氯化、然后与谷氨酰胺缩合,经肼解除去保护基制得甘氨酰-L-谷氨酰胺。在缩合反应中,使用甲苯/水/丙酮溶剂体系替代甲苯/水体系,促进了反应的转化率;使用碳酸钾替代其他碱性试剂为缚酸剂,减少了酰氯的水解;确定了L-谷氨酰胺与酰氯的摩尔比为1:1.2,反应pH值为7.5~8.5,反应温度为0~5℃。在肼解反应中,使用甲醇为溶剂,确定了缩合产物与三乙胺和水合肼的摩尔比为1:1.1:1.8。该工艺更加稳定可控,四步反应总收率72.8%,较原工艺提高了8.8%(以谷氨酰胺计)。本文在参照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用酰氯法制备甘氨酰-L-酪氨酸,并对其工艺进行了研究和优化。使用氯乙酰氯和酪氨酸经过酰化反应、氨解反应制得产品。在氨解反应中,使用氨水/DMF体系替换氨水体系,使用碳酸铵替代碳酸氢铵催化反应,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了N-氯乙酰-L-谷氨酰胺与氨水和碳酸铵的用量,其摩尔比为1:10:2。在析晶过程中使用水/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并使用水/乙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进行重结晶,可以提高产品纯度。经过工艺改进,总收率可达68.2%,较原有工艺提高了5.8%,产品纯度提高到98.3%,在纯化过程中可以使用重结晶替代原工艺中的树脂柱纯化,更适于工业化生产。另外,我们对两种二肽中的有关物质进行了研究,合成了三个有关物质。目标物和有关物质的结构和纯度经核磁共振氢谱(1HNMR)、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确定。
|
|
|
|
1 |
刘洪英;徐红岩;周乐;;精氨酰甘氨酰天门冬氨酸三肽的合成[J];西北农业学报;2007年02期 |
2 |
郭庆山;邢荣花;颜振宁;;甘氨酰二肽与乙酸钠相互作用的电导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3 |
赵淑富,田在峰,王增林,杨魁跃,牛春吉,倪喜缵;稀土与甘氨酰-L-亮氨酸的配位作用[J];应用化学;1995年03期 |
4 |
颜振宁;王小鸽;赵扬;王键吉;;298.15K甘氨酰二肽在乙酸钠水溶液中的体积性质[J];化学学报;2009年02期 |
5 |
郭磊,林双君,杨义芳,齐莉,王梅祥,陈义;芳基甘氨酰胺的手性毛细管电泳拆分[J];色谱;2002年05期 |
6 |
廖本仁;安国成;竹俊如;杨帆;汤杰;;苯甘氨酰胺结晶诱导的动态动力学拆分[J];有机化学;2011年09期 |
7 |
任吉民,裴奉奎,王文韵,倪嘉缵;水溶液中稀土离子与甘氨酰丙氨酸作用的NMR研究[J];应用化学;1992年04期 |
8 |
许关煜;左旋苯甘氨酰胺通过鉴定并投产[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1998年19期 |
9 |
丁杨;任祥祥;沈淑仪;王彩霞;刘英菊;乐学义;;三元甘氨酰-L-缬氨酸-铜(Ⅱ)-多吡啶配合物SOD活性及电化学性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
10 |
牛春吉;张树功;倪嘉缵;聂毓秀;尹昕;许以侣;;稀土与甘氨酰替-L-亮氨酸配合物XPS研究[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1990年06期 |
11 |
马贵斌,杨频,曹耀珊;双甘氨酰二肽铜(Ⅱ)、镍(Ⅱ)络合物的溶液光谱测定及其理论解析[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
12 |
乔青安,蔡政亭,冯大诚;水分子辅助的一碳单元转移机理的密度泛函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2004年06期 |
13 |
丁杨;邓剑生;乐学义;;(甘氨酰-β-丙氨酸)(二吡啶[3,2-d:2',3'-f]喹喔啉)铜(II)配合物合成、结构及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J];有机化学;2011年07期 |
14 |
柳建学;任吉民;牛春吉;裴奉奎;王文韵;倪嘉缵;;水溶液中甘氨酰-缬氨酸与稀土配位作用及其配合物构象的NMR研究[J];化学学报;1992年02期 |
15 |
任吉民,牛春吉,裴奉奎,王文韵,倪嘉韵;水溶液中甘氨酰替亮氨酸与Ho(ClO_4)_3和Yb(ClO_4)_3相互作用的NMR研究(英文)[J];波谱学杂志;1991年01期 |
16 |
何美,关伟,孙锦玉,张向东,刘祁涛,杨秋芬,付桂红;氨基酸与甘氨酰-甘氨酸形成质子配合物的稳定性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17 |
何小丹;许崇晟;储艳秋;丁传凡;;气相中环糊精与甘氨酰-苯丙氨酰-苯丙氨酸和甘氨酸三肽非共价复合物的质谱研究[J];化学学报;2013年03期 |
18 |
张哲;阮乐;;甘氨酰-L-谷氨酰胺的合成[J];化学试剂;2011年02期 |
19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