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并联机构与电主轴耦合系统动态性能分析
【摘要】:
并联机床是一种新型的机床,又称为虚拟轴机床,近年来并联机床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联机床的实质是机器人技术与机床结构技术结合的产物。并联机床的加工精度是其性能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人们对并联机床的加工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加工精度问题已成为并联机床能否应用于实际加工的关键。因此,研究影响并联机床加工精度的因素,分析并联机床的动态性能,提高并联机床的加工精度对并联机床的商品化和产业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总结国内外并联机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平面并联机床的动态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从运动学基本理论出发,深入研究了并联机床的运动学求解、误差分析、误差建模等方面的问题;其次,从动力学理论出发,对平面并联杆件结构和电主轴进行动力学建模,并采用扩阶方法得到了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同时对几种典型激励作用下耦合系统的振动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对平面并联机构与电主轴耦合系统的动态性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1)分析了并联机床误差的基本分类和误差的主要来源,指出分析平面并联机床动态性能的关键是要体现平面并联机构和主轴耦合的特点。因此通过应用有限单元法和转子动力学理论分别建立了平面并联杆件结构和电主轴单元的动力学模型,进而采用扩阶法得到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2)基于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简谐激励作用下耦合系统各关键点处的稳态响应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相应的幅频特性,由此对平面并联机床的动态性能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在20Hz以上的频率范围,并联杆件系统发生了较明显的振动变形,导致主轴发生较为强烈的振动,从而使平面并联机床的动态性能大幅降低。
(3)分别在平面并联机床为刚性和弹性两种情况下,对脉冲、阶跃、斜坡、简谐激励等作用下主轴的瞬态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对平面并联机构与电主轴耦合系统的动态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评价。结果表明,在上述几种激励作用下,并联杆件产生的弹性变形导致主轴的振幅显著增大,主轴的运动范围也远大于刚性平面并联杆件时的情况。
(4)分别研究了平面并联机构和电主轴的刚度、阻尼参数变化对平面并联机构与电主轴耦合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耦合系统的振动响应主要受平面并联杆件刚度和阻尼的影响,并联杆件的截面尺寸(决定杆件刚度的重要因素)和阻尼越大,平面并联机床的加工精度就越高;相比较而言,主轴的刚度和阻尼的变化对平面并联机床的加工精度的影响非常小。
(5)对平面并联机构的时域响应进行了测试,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得到了并联杆件系统的幅频特性。与仿真结果作对比,验证了理论建模和仿真分析的正确性。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首先,提出了将并联杆件结构和主轴作为动力耦合系统进行研究的构想;其次,采用扩阶技术建立了平面并联杆件结构与电主轴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
|
|
|
1 |
阮煜;;五坐标龙门铣床电主轴手动更换方法[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1年09期 |
2 |
张伯霖,夏红梅,黄晓明;高速电主轴设计制造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1年07期 |
3 |
周延祐,李中行;电主轴技术讲座 第二讲 电主轴的基本参数与结构(一)[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3年07期 |
4 |
沈福金;;电主轴的设计与研究[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6年03期 |
5 |
周延佑,林益耀;电主轴——最新颖的机床功能部件 第12届欧洲国际机床展览会系列报道之二[J];机械制造;1998年11期 |
6 |
钱木,蒋书运;高速磨削用电主轴结构动态优选设计[J];中国机械工程;2005年10期 |
7 |
孟彬,杜世昌,王乾廷;高速电主轴技术的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3年01期 |
8 |
升恒;;风洞冷却的电主轴[J];装备机械;2003年01期 |
9 |
朱润生,杨作兴,赵 雷,赵鸿宾,刘士良;主动磁轴承电主轴的磨削试验[J];机械工程学报;2002年06期 |
10 |
郭丽娟;窦怀洛;陈长江;;高铁轨道板磨削专用机床用电主轴的设计与加工[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1年13期 |
11 |
秦少军,傅敏士,吴宏岐;机床电主轴系统的可靠性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1年05期 |
12 |
张兵,包磊;高速切削加工及相关技术[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4年05期 |
13 |
郭军,张伯霖,肖曙红,赵虎;电机后置式电主轴热态特性的分析与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4年12期 |
14 |
沈福金;;外驱动主轴用在什么情况合适[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8年06期 |
15 |
秦少军;基于多影响因子的电主轴可靠性分析[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1年06期 |
16 |
李世珍,邓流芳;国外高速机床用电主轴概况[J];轴承;2001年06期 |
17 |
刘素华;从电主轴装备看高速数控机床发展趋势[J];安阳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
18 |
袁剑雄,王知行,李建生,徐秀敏;并联机床电主轴干涉校验[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1年04期 |
19 |
蒋书运;高速电主轴动态设计方法[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4年05期 |
20 |
马平,张伯霖,李锻能,李志英,肖章林;高速机床电主轴过盈配合量的计算[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1999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