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激素类药物的研究及应用
【摘要】:
激素类药物就是以人体或动物激素(包括与激素结构、作用原理相同的有机物)为有效成分的有机物。激素类药物可以分为: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激素、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该类药物常见使用方式有静脉使用、口服、外用及其他。常见剂型有注射粉针、水针、胶囊、片剂、霜剂、膏剂、气雾剂。激素类药物可以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帮助机体恢复正常机能。例如:糖皮质激素类主要影响糖和蛋白质等代谢,且能对抗炎症反应;肾上腺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临床上用于各种严重的过敏性疾病、严重的支气管哮喘、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剥脱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湿疹等。
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CL),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分析速度快、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在环境、药物分析和医学研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用于药物分析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本文共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介绍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应用及特点;详细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化学发光体系在药物分析中的研究应用;阐述了本章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第二部分是研究报告(第二~六章)。
论文的第二章,研究了在碱性条件下,醋酸泼尼松能降低NBS-钙黄绿素的化学发光,其强度与醋酸泼尼松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线性关系。建立了测定醋酸泼尼松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并详细研究了影响化学发光强度的因素。在优化实验条件下,醋酸泼尼松的线性范围为2.0×10-8~1.0×10-5 g/mL,检出限(3σ)为1.3×10-8 g/mL。本法成功应用于片剂中醋酸泼尼松的测定,并对该体系的机理进行探讨(已被Analytical Letters录用)。
论文的第三章研究了在碱性条件下,雌二醇对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钙黄绿素化学发光体系的化学发光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强度与雌二醇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线性关系。基于此首次建立了雌二醇的化学发光抑制分析法,并详细研究了影响化学发光强度的因素,对抑制化学发光可能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方法对雌二醇响应的线性范围为2.0×10-8~8.0×10-6 g/mL,检出限(3σ)为8.5×10-9 g/mL,对1.0×10-7 g/mL的雌二醇进行了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2 %。方法应用于注射液中雌二醇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已在分析测试学报发表)。
论文的第四章基于在硫酸介质中,苯甲酸雌二醇可以增强KMnO4-邻菲咯啉钌的化学发光反应,进一步研究发现,Na2SO3的加入,大大增强KMnO4-邻菲咯啉钌-苯甲酸雌二醇体系的发光强度。建立了一种灵敏、快速、选择性好的测定苯甲酸雌二醇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在优化的条件下,该法线性范围ΔI=2914+11.71×108c (r=0.9961),检出限为2.4×10-8 g/mL。本法成功应用于苯甲酸雌二醇针剂的测定,并对该体系机理进行探讨(已被Luminescence录用)。
论文的第五章研究了在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能够氧化黄体酮从而产生微弱的化学发光信号,当该反应体系中存在亚硫酸钠时,体系发光信号显著增强。建立了一种灵敏、简单、快速测定黄体酮的化学发光新方法。在优化的条件下,黄体酮的线性范围为8.0×10-8~1.0×10-6 g/mL,检出限(3σ)为4.6×10-8 g/mL。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合成样品中黄体酮含量的测定。
论文的第六章,在H2SO4介质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氧化雌二醇从而产生微弱的化学发光信号,当该反应体系中存在罗丹明B时,体系发光信号显著增强,据此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测定雌二醇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基于这一现象,本文建立了一种化学发光测定雌二醇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10-8~1.0×10-5 g/mL,检出限(3σ)为1.2×10-8 g/mL (3σ)。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注射液中雌二醇含量的测定。
|
|
|
|
1 |
Larry J.Kricka
,沈波;化学发光和生物发光技术[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1992年05期 |
2 |
石杰;陈桂娟;吴拥军;常小平;孔娜;;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那格列奈[J];分析试验室;2008年12期 |
3 |
姜招峰,杨世杰,周翔;血清中过氧化氢酶活力的化学发光微量分析法[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9年01期 |
4 |
李文标;楚延;王浴生;;三七叶皂甙对人粒细胞化学发光的影响[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91年Z1期 |
5 |
李冬田,李秋香,郑玉廷,佟惠春,任中原;直接酶标HBVDNA探针及化学发光自显影检测技术的应用[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4年06期 |
6 |
刘明泽,王子健,王虹,杨晓林,马梅;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甲状腺素[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6年03期 |
7 |
骆建新!610083成都,张晓!610083成都,杨秀岑,伍莉萍,邱岳!610083成都,宋海星!610083成都;流动注射协同增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胰岛素[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
8 |
朱勇飞,周宜开;一氧化氮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1年01期 |
9 |
田穗康;张琰图;罗丽荣;;化学发光成像分析法检测健康食品中的褪黑激素[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10 |
吕伟标;;雅培AXSYM化学发光试剂残留量的再利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8年16期 |
11 |
石文兵;;AuCl_4~--鲁米诺体系测定氨苄西林钠[J];分析试验室;2009年09期 |
12 |
张玮玮;;BECKMAN DXI800化学发光仪故障分析[J];医疗装备;2011年06期 |
13 |
李益新,方允中,黄素敏;血卟啉衍生物光敏反应中化学发光的实验观察[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87年06期 |
14 |
张学军,陈宜芳,毕克菊,刘亦芬;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化学发光反应的比较[J];生物物理学报;1992年03期 |
15 |
贺彩霞,崔华,赵晓宇,赵化章,赵贵文;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金银花中的绿原酸[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
16 |
刘振宅,金天弘,吴玉霞;化学发光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17 |
郭玉华,屈凌波,吴拥军,薛乐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2004年05期 |
18 |
贾翠兰;许时菲;茹先古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试剂的节约方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年06期 |
19 |
陈效兰;徐淑静;肖柳婧;杨娟;;鲁米诺-铁氰化钾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头孢拉定[J];分析试验室;2010年01期 |
20 |
崔晓岚,崔莲仙,严仪昭;炎症反应中组织损伤机制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和脱颗粒的研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