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污水土地厌氧净化系统处理村镇污水的中试研究

王岩石  
【摘要】:污水土地厌氧净化系统,是一种人工强化的污水生态处理工艺,它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使污水的水质得到净化和改善,其净化机理包括微生物的降解、植物同化吸收和基质的物理化学作用。污水土地厌氧净化系统具有净化效果好、工艺设备简单、运转维护管理方便、能耗低、对负荷变化适应性强、工程基建和运行费用低、出水水质安全稳定、生态环境效益显著、可实现废水的资源化等特点,特别适合村镇规模小的污水处理。 莱西市东大寨村于2006年建成污水土地厌氧净化系统处理本村排放的污水,为了了解村庄的排水状况和研究污水土地厌氧净化系统除污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对污染物的降解规律,进行了本次试验研究,试验研究分为以下两部分: 1、对村庄水质水量波动情况的调查,由于该村的污水处理站只收集排水管网体系健全的新村区的污水,老村区的污水通过明渠排入村庄南部的景观河,因此,只是对新村区的污水水质水量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东大寨新村区在2月份排放的污水量最多,为3076.07 m~3;8月份排放的污水量最少,为408.43 m~3;月变化系数Km=2.17。昼夜污水的最大流量为1.715m~3/10min,平均流量为0.903 m~3/10min,10分钟变化系数为K10min=1.90;污水处理站昼夜进水中CODCr浓度的平均值为69.45mg/L、TP浓度的平均值为1.66 mg/L、氨氮浓度的平均值为17.28 mg/L。 2、对土地厌氧净化系统除污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通过中试试验发现:除了pH外,水温、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COD容积负荷是影响系统除污性能的主要因素,水温在22℃以上时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水温在10℃以下时系统的除污效果;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逐渐提高,系统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19.31~22.5h;随着水力负荷与COD容积负荷的增大,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在降低,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最佳时的水力负荷为0.05m~3/m2.d,COD容积负荷为0.01kgCOD/m~3.d,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系统的出水CODcr浓度始终低于60mg/L,达到了一级B排放标准,而出水的TP和氨氮没有达到排放标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明;王城华;;基于GPRS网络和B/S结构的排污远程监控系统[J];石油化工自动化;2009年02期
2 钟晓红;;就“香港策略性污水排放计划”列入中英联合联络小组谈判内容采访井文涌教授[J];世界环境;1997年04期
3 吴孝兵;;污水粪便变为宝 资源利用成循环[J];农业知识;2006年09期
4 王建勇;;坚持科学发展观 建立节约型氧化铝企业[J];有色冶金节能;2008年02期
5 ;恒安纸业三招治废水[J];湖南造纸;2011年02期
6 杨琦;地下室压力污水排放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1994年04期
7 王明杰,于湲;污水排放与水源污染的探讨[J];市政技术;2003年06期
8 郑金龙;;PLC控制在工业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氯碱;2007年07期
9 刘卉;;橡胶装置反应汽提区设备布置探索[J];石油化工设计;2008年04期
10 李忠贤;;XT08型旋转式水热交换机的研发与应用[J];染整技术;2009年12期
11 王心亚;;武汉市入河排污口现状分析及污染评价[J];水资源研究;2003年02期
12 赵路平;张雪;王择浩;王小佳;;“小鬼头”和洗浴中心的污水排放管道[J];环境教育;2006年04期
13 陈军;;一套有效的油污水净化系统[J];环境;1995年10期
14 张芊 ,傅国华;日本机动车排气净化系统[J];摩托车;2001年04期
15 肖翠萍;李永刚;;轧制油雾治理技术发展概况[J];有色金属加工;2005年06期
16 何玉玲;;不锈钢冷轧废酸净化系统[J];甘肃冶金;2006年04期
17 席东兴;荆川;;提高干法净化系统效率的方式[J];材料与冶金学报;2010年S1期
18 朱毅祖 ,俞裕国 ,袁一;Rectisol净化系统低温高压汽液平衡计算的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85年02期
19 刘焕新,金文开;氩气回收一次净化变二次净化系统的改造[J];低温与特气;1994年02期
20 孙文化,门福君,宫淑波;40kt/a硫酸焙烧净化系统技术改造[J];硫酸工业;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正;;石化行业水污染治理技术发展趋势 污水达标与资源化[A];中国水污染治理技术装备论文集(第十六期)[C];2011年
2 刘洪亮;王洋;曾强;;天津市农村地区垃圾污水现状调查与研究分析[A];2008农村改水改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黎艳;祝铭池;陈金芳;;大中型沼气工程净化系统的工艺方案[A];2011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张建红;吴礼云;刘正发;王元葵;林小利;李蔚然;吴立婷;;钢铁企业污水除盐站运行标准的制定[A];第三届膜分离技术在冶金工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马君显;;利用分布式白光光纤传感技术的城域污水排放实时监测网络系统[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6 陈国忠;;刍议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的现状与对策[A];2008农村改水改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夏文林;;2×31.5MVA密闭电石炉尾气净化系统的设计[A];中国硅酸盐学会环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杨熙;李常青;;工业实验室整体通风净化系统实际应用[A];第十四届西南地区暖通空调热能动力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辛顺;;生化法污水处理工艺的革新[A];2008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志向;杨世兴;;游泳池循环水净化系统运行管理[A];第五届全国水污染治理技术装备交流洽谈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黎明;基于混凝或生化处理的高盐污水氯化消毒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王莹;聚合物在油田污水中降粘降解机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3 邱木清;偶氮染料废水的植物—微生物复合净化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李云飞;SMAIP系统开发及其在村镇污水治理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李立君;复合阴离子改性铁盐絮凝剂处理稠油石化污水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李立君;复合阴离子改性铁盐絮凝剂处理稠油石化污水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陈晓文;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与环境[D];青岛大学;2007年
8 陈明君;中微子水基契伦可夫量能器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Hamadoun Bokar;利用GIS制图方法对长春市地下水污染环境和易损性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黄齐飞;低温等离子体辅助催化型颗粒物捕集器净化柴油机尾气污染物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岩石;污水土地厌氧净化系统处理村镇污水的中试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国强;某市市区污水管网改扩建二期工程设计与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李林志;大型湿法炼锌企业污水排放监测与水质预警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刘明琦;兰州地区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刘圣武;铁路客运站污水源热泵的适应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6 张伟;溪园水质净化厂工程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何丹;采用非线性k-e湍流模型的污水岸边排放数值模拟[D];四川大学;2005年
8 陈伟慧;基于嵌入式的污水多参数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D];南昌大学;2011年
9 康国虎;少污水排放型猪舍的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10 孙丽英;生态型养狐场模式的构建[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明庆吴壮志;旅顺污水排放得到有效控制[N];大连日报;2007年
2 记者 黄律己;金陵石化层层分解考核排污指标[N];中国石化报;2007年
3 记者 秦德胜;削减工业污水排放 推进面源污染治理[N];绍兴日报;2011年
4 记者 张燕;核心技术不过关致污水排放不达标[N];酒泉日报;2008年
5 王卫;大石化环保“全透明”[N];大连日报;2010年
6 记者 董林林;两座新污水提升泵站开建[N];蚌埠日报;2011年
7 记者 张均 通讯员 杨雄伟;青藏铁路格拉段2个污水处理点污水排放达饮用水标准[N];青海日报;2011年
8 王颜梅 张雪萍;海口全面清查污染源[N];海南日报;2006年
9 张龙朱雅萍;67家单位限期完成污水接管[N];常州日报;2007年
10 张鸣岐;下月起停止污水排放审批[N];天津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