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考虑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海底斜坡稳定性分析研究

曹杰峰  
【摘要】:海底滑坡是具有巨大危害的海洋地质灾害之一,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被认为是导致海底滑坡的重要因素。由于海洋环境的不可见性及不可预测性,多数对于海底斜坡土体不稳定性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事后进行的。借助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水合物分解引起的海底斜坡稳定性进行模拟预测,给出了斜坡失稳后的滑动面位置及滑动后的位移、应力等信息,且对真实的海底斜坡进行了模拟。为进一步预防水合物分解引起的海底斜坡失稳提供了依据,对预防由此引起的海底斜坡有较大的意义。简要分析了水合物分解引起的海底滑坡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简要介绍了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屈服准则的的选取,并验证了基于ABAQUS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边坡工程中的可行性。 2、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选取三种不同的海底斜坡模型进行分析模拟,计算出均质海底斜坡、折线形海底斜坡以及分层海底斜坡模型的稳定安全系数,并给出失稳后可能出现的塑性区、位移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得出了影响海底斜坡模型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3、分析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引起海底滑坡的失稳机理,并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尽量接近实际的基础上建立理想的海底斜坡计算模型。计算出水合物不同分解程度对应的海底斜坡稳定性安全系数,并给出失稳可能出现的塑性区、位移等信息,研究了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对海底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初步证明了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应用于海洋能源土斜坡稳定性分析的可行性。 4、针对真实剖面模型进行简化分析,用两种方案分别模拟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造成的水合物分解对海底斜坡稳定性的影响,为预防水合物分解引起的海底滑坡提供参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贾永刚,单红仙;黄河口海底斜坡不稳定性调查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0年01期
2 胡光海;刘振夏;房俊伟;;国内外海底斜坡稳定性研究概况[J];海洋科学进展;2006年01期
3 胡光海,仲德林;海底土体失稳过程分类及其声学特征[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年03期
4 刘乐军,李培英,李萍,杜军,李珍;加拿大COSTA计划简介[J];海洋科学进展;2004年02期
5 甘华阳,王家生,胡高韦;海洋沉积物中的天然气水合物与海底滑坡[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6 龚建明;海底地貌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关系[J];海洋地质动态;2000年11期
7 王淑红,宋海斌,颜文;天然气水合物的环境效应[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4年02期
8 甘华阳,王家生;天然气水合物潜在的灾害和环境效应[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4年04期
9 方银霞,高金耀,黎明碧,唐勇;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与地质构造的关系[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5年01期
10 吴溪;;冰中之火[J];海洋世界;2009年07期
11 刘鹏;唐佳芝;李强;;关于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引发海底滑坡的思考[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年05期
12 赵广涛;谭肖杰;李德平;;海洋地质灾害研究进展[J];海洋湖沼通报;2011年01期
13 龚建明;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地震测线的布设:以冲绳海槽盆地为例[J];海洋地质动态;2000年09期
14 姚伯初;大洋科学钻探的贡献[J];海洋地质动态;2000年12期
15 李其京;许维秀;;天然气水合物与全球环境保护的关系[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04期
16 翁焕新;许赟溢;楼竹山;苏闽华;孙向卫;;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性及其环境效应[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年05期
17 刘松林;;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现状及其环境问题[J];科技风;2009年04期
18 杜义;;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3期
19 窦斌;蒋国盛;秦明举;吴翔;高辉;;水力输送法开采海底浅层天然气水合物技术研究[J];地质与勘探;2009年04期
20 顾问君;;可燃冰:人类的福音还是禁果?[J];广东科技;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鲁军;彭朝晖;;海底斜坡对匹配场定位的影响[A];2008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胡光海;刘忠臣;孙永福;张效龙;;海底斜坡土体不稳定性研究状况[A];海洋地质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冯秀丽;蒲高军;戚洪帅;;现代黄河三角洲埕北海域海底斜坡失效概率分析[A];渤海湾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论文集(第十集)[C];2005年
4 宋海斌;;天然气水合物体系动态演化研究(Ⅱ):海底滑坡[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油气资源)[C];2003年
5 曾繁彩;吴琳;;天然气水合物的环境效应[A];海洋地质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6 方银霞;高金耀;黎明碧;唐勇;;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的可能分布区域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秀娟;吴时国;王大伟;姚根顺;龚跃华;杨胜雄;;流体运移的控制作用及其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关系[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8 陈多福;陈先沛;徐文新;解启来;姚伯初;;南海北部陆缘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和分布区预测[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9 郭依群;梁金强;王宏斌;龚跃华;;南海北部海底滑坡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关系[A];海洋地质、矿产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方银霞;金翔龙;黎明碧;;天然气水合物对海底稳定性的影响[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锋;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引起的海底滑坡与环境风险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2 胡光海;东海陆坡海底滑坡识别及致滑因素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孙运宝;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地质灾害机理与钻前预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4 吕琳;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属性)的神经网络识别方法及软件开发[D];吉林大学;2011年
5 赵江鹏;天然气水合物钻控泥浆制冷系统及孔底冷冻机构传热数值模拟[D];吉林大学;2011年
6 贾瑞;天然气水合物热管式孔底快速冷冻机构及蒸汽法试开采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刘大军;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科学钻探参数检测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李洋辉;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强度及变形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邓辉;台湾西南海域地震数据处理及天然气水合物识别[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10 涂运中;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地层钻井的钻井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杰峰;考虑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海底斜坡稳定性分析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2 金晓杰;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南海某典型峡谷区斜坡稳定性评价[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3 杨林青;海底斜坡稳定性及滑移影响因素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杨晓云;天然气水合物与海底滑坡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5 张海宁;履带采矿车海底斜坡地形转向控制算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周越;天然气水合物测井解释方法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毕海波;台西南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含量估算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8 王峰博;天然气水合物制备过程中的多相流传递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9 庞群利;深水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天然气水合物预测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10 贺涛;天然气水合物保温保压绳索取心钻具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子 摘;天然气水合物21世纪新能源[N];中国石油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延宏;怎样认识“可燃冰”[N];科技日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祁梦竹;向冰取火(下)[N];北京日报;2009年
4 依民;开发利用“可燃冰” 希望与困难并存[N];北京科技报;2002年
5 王宪忠;天然气水合物[N];大众科技报;2000年
6 ;与国家需求共呼吸 立科学前沿同攀登[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窦克林 通讯员 陈惠玲;科技进步:我国海洋勘查的支撑[N];中国矿业报;2011年
8 樊栓狮;天然气水合物如何成为后续能源[N];中国化工报;2005年
9 毛彬;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利与弊[N];中国海洋报;2004年
10 曹金芳;向大学生普及天然气水合物知识[N];中国矿业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