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新型环境污染物—人工甜味剂三氯蔗糖降解实验研究

吴莹  
【摘要】:新型人工甜味剂三氯蔗糖是近年来被广泛认可的人工合成蔗糖取代物,由于三氯蔗糖的优越口感而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食品、个人护理产品等多个领域。但是三氯蔗糖几乎不被代谢降解,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排放至环境中。其环境危害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毒理学、环境科学学者的关注,三氯蔗糖应视为一种新兴的有机污染物而得到重视。本文主要研究了人工甜味剂三氯蔗糖的SBR生物污泥及化学法降解,为正确评价其在环境中的行为,减少对环境的危害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用HPLC-ELSD检测器对三氯蔗糖降解实验跟踪分析,降解产物用HPLC-MS检测器进行测定。分析高级氧化法降解动力学,同时利用体外细胞毒性(MTT)法对三氯蔗糖降解产物进行毒理学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三氯蔗糖生物活性污泥法降解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生物活性污泥法降解三氯蔗糖,在驯化好的活性污泥系统中,三氯蔗糖并未有效的成为活性污泥中微生物营养源,在模拟SBR活性污泥体系中,三氯蔗糖的生化去除率不高。(2)电化学法对模拟废水的三氯蔗糖有一定去除效果。该体系下三氯蔗糖的去除最佳可达64.3%。UV光反应体系下,通过光化学反应对三氯蔗糖的降解率达到61.2%,双氧水的掺加大大提高了三氯蔗糖光解速率和去除率,其加入可以提高三氯蔗糖在UV体系降解反应速率,在体系中加入浓度达到7 mmol/L时,降解效率可达到79.2%。(3)UV-电化学掺加双氧水联用体系降解三氯蔗糖反应历程中,三氯蔗糖去除率可达97.9%,降解历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同时说明双氧水的掺加对UV-电化学联用体系降解该污染物具有促进作用。(4)三氯蔗糖降解反应途径主要发生糖苷键断裂发生的水解反应,反应历程中未能得到更小分子量的无机化合物,但是整个反应历程是三氯蔗糖分子逐渐被降解为小分子的有机化合物。(5)通过对三氯蔗糖及其电化学-UV协同联用降解产物的(MTT法)细胞毒性结果可以看出,三氯蔗糖其本身的细胞毒性不大,基本与阴性对照的结果一致。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三氯蔗糖本身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三氯蔗糖在该体系下降解产物细胞毒性远远高于三氯蔗糖本身。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金禾实业:具备成本及产业链优势[J];股市动态分析;2021年08期
2 徐萍;;单酯法三氯蔗糖生产过程中提高酯化收率的方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1年11期
3 肖燕;向秋平;李慧敏;;食品中三氯蔗糖的测定方法改进[J];食品工业;2019年09期
4 陈成;陈宜武;张升港;胡加成;;浅析三氯蔗糖的生产与应用[J];现代食品;2019年19期
5 袁文月;乔国桂;王雷;;三氯蔗糖特性与应用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19年24期
6 徐镇;;含乳食品中三氯蔗糖的快速测定[J];食品安全导刊;2017年36期
7 曾伟山;;三氯蔗糖废物处理技术研究[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8年03期
8 阮光锋;;三氯蔗糖的安全性解读[J];饮料工业;2016年01期
9 姜云;;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快速准确地测定食品中三氯蔗糖含量[J];中国食品;2020年11期
10 唐怡君;卢丽升;韦爱桂;陶玉荣;欧港;孔祥瑞;;广西三氯蔗糖进出口创新发展[J];商业故事;2019年04期
11 刘晶晶;;饮料中的三氯蔗糖会致癌吗[J];中国食品;2016年06期
12 ;三氯蔗糖在饮料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0年05期
13 郑亚琴;;三氯蔗糖中锡的检测[J];职业与健康;2008年10期
14 何燕;;三氯蔗糖市场现状与前景分析(上)[J];上海化工;2007年04期
15 何燕;;三氯蔗糖市场现状与前景分析(下)[J];上海化工;2007年05期
16 李文彬;;新型甜味剂三氯蔗糖[J];天津化工;2006年03期
17 汪家铭;注重三氯蔗糖的开发应用[J];应用科技;1998年07期
18 朱洪杰;孔佳音;;三氯蔗糖研究进展及相关技术在我国的专利保护[J];生物产业技术;2016年05期
19 陈晓春;严敏;刘海峰;李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制品中三氯蔗糖含量[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鹤云;郑兴;;水环境中新兴污染物三氯蔗糖的研究进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1年科学技术年会——环境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一)[C];2021年
2 刘琳;牟志春;徐琴;郝鹏飞;林洪;;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6种甜味剂[A];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专刊[C];2012年
3 朱霞霞;侯恩太;李大禹;倪士峰;;非营养型强力甜味剂三氯蔗糖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A];毒理学史研究文集(第十五集)[C];2016年
4 李新玲;;三氯蔗糖的特性及在乳制品中的应用[A];第四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陈焕章;;三氯蔗糖的合成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6 ;新发药业有限公司[A];中国企业信用发展报告(2016)[C];2017年
7 罗予;张燕;;正常小鼠肠粘膜通透性测定[A];第三届特种医学暨山东-河南-湖北三省联合微生态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支德福;崔韶晖;赵轶男;陈会英;张树彪;;蔗糖酯型阳离子类脂的设计合成及其体外基因转运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八分会: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药物化学[C];2016年
9 陈桐;鞠昭函;李疆;赵珊;丁晓静;;毛细管区带电泳-间接紫外法测定食品中高倍甜味剂三氯蔗糖[A];第十二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5年
10 董姝君;郑明辉;;烹饪过程中多氯萘的产生[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延平;三氯蔗糖新型甜味剂的合成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9年
2 郑保辉;蔗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催化反应工艺[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3 晏文武;高效液相色谱及联用技术分离分析蔗糖衍生物及结构表征[D];浙江大学;2017年
4 支德福;蔗糖酯型阳离子类脂的设计合成及其基因转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延芳;三氯蔗糖的绿色合成开发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2 吴莹;新型环境污染物—人工甜味剂三氯蔗糖降解实验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7年
3 可钰;三氯蔗糖合成过程控制及分析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4 李灿;三氯蔗糖绿色合成工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5 董海;三氯蔗糖的合成新工艺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6 钱程;不同糖代谢状态下胃肠功能变化及其调控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7 邱文龙;三氯蔗糖合成中间体分析检测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8 齐珊珊;三氯蔗糖生产环境运行技术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3年
9 王国宇;三氯蔗糖的分离提纯与稳定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徐境含;基于肠道微生态探究三氯蔗糖致小鼠2型糖尿病的可能[D];东北农业大学;2021年
11 胡海威;蔗糖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12 杨志玲;关于HS公司的要素品牌战略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13 湛英杰;甜味剂三氯蔗糖合成新工艺的探索和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4 卢富国;单酯法合成甜味剂4,1’,6’-三氯-4,1’,6’-三脱氧半乳型蔗糖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15 吴红英;棉籽糖的氯代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16 吴晓宇;三氯蔗糖的合成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7 潘浩然;三氯蔗糖制备过程中氯化和脱酰化工艺及过程分析[D];广西科技大学;2017年
18 李娟;三氯蔗糖合成工艺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19 叶磊;蔗糖6位羟基的保护和脱保护反应研究及在三氯蔗糖合成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20 曹善健;新型汽油增溶剂、甜味剂三氯蔗糖、(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的合成[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南方日报记者 袁佩如 实习生 沈雁玲;建起国内第一条三氯蔗糖生产线[N];南方日报;2019年
2 证券时报记者 童璐;“337专利调查”不影响金禾实业“甜蜜事业”[N];证券时报;2016年
3 本报记者 于南;健康功能性甜味剂价格“起飞” 金禾实业扩充三氯蔗糖产能[N];证券日报;2017年
4 MSN见习记者 周文准 实习生 马丽清;福建三氯蔗糖闯世界[N];闽商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戈清平;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氯蔗糖企业期待政策加力[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2年
6 王颖;中国三氯蔗糖行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雷克鸿;三氯蔗糖:开创高倍甜美事业[N];中国食品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雷克鸿;三氯蔗糖带给食品生产安全高效[N];中国食品报;2011年
9 记者 甘勃;我国企业成功布局全球三氯蔗糖市场[N];大众科技报;2010年
10 王世停;盐城企业胜诉三氯蔗糖337调查案[N];新华日报;2008年
11 本报记者 汪秀芬;三氯蔗糖337调查案传捷报[N];中国贸易报;2008年
12 雷克鸿;“三氯蔗糖产品出口税则号“归类”研讨会举行[N];中国食品报;2012年
13 记者 吴绵;在美国赢了大官司[N];中国质量报;2009年
14 本报记者 戈清平;中国企业海外亮剑 胜诉“337调查”[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15 本报记者 李妍;捷康“糖”战完胜美国337调查[N];国际商报;2009年
16 本报记者 郭俐君;中国糖企首次主动应诉ITC案获完胜[N];中国工业报;2009年
17 本报记者 杨舒;中国企业:挥挥双手 主动说不[N];国际商报;2009年
18 本报记者 张晓飞;提高我国高新产业国际竞争力[N];国际商报;2012年
19 记者 马全祥 通讯员 胡晓洁;中国企业首例主动应诉诉讼案胜诉[N];北京社会报;2009年
20 本报记者 邵生余;海外亮剑,做大自己也救了同行[N];新华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