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细菌纤维素耐低温生产菌株的选育及其改性的研究

王海波  
【摘要】: 以本实验室保存的木醋杆菌M12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和氯化锂-紫外复合诱变的方式对原始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利用CMC固体培养基,对诱变后的菌株进行平板培养,记录菌落数,做出致死曲线,得出最佳诱变剂量。在此诱变剂量下诱变原始菌株,经过初筛和复筛以及连续传代实验得到的一株耐低温、产酸少、细菌纤维素产量高且遗传性状稳定的突变株UV3,细菌纤维素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7.2%。 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培养基的碳源种类和浓度、氮源种类和浓度、有机酸、无机盐等添加物质对产量的影响;确定培养时间、接种量、pH值等发酵条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本实验室保藏的耐低温木醋杆菌的培养基成分以及各因素的最佳组合:葡萄糖25g/L、酵母浸粉5g/L、蛋白胨3g/L、柠檬酸1.2g/L、磷酸氢二钠2.2g/L、磷酸氢二钾1g/L、乙醇6mL/L、pH 5.0、接种量8%,发酵周期6d。经验证实验验证,优化后的培养基发酵合成细菌纤维素产量达到7.6g/L,与基本培养基相比,提高了35.7%。 在培养基中添加海藻酸钠、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谷氨酸等水溶性高分子物质来研究其对细菌纤维素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同时测定细菌纤维素产量、含水量、复水率等指标和厚度、硬度、剪切力等物理性质,从实验结果得出,添加水溶性物质的改性细菌纤维素在产量、复水率、厚度等方面都远胜于原液发酵产物,而且在电镜观察时发现其结构改变很明显,纤维束变粗,红外光谱测试的结果显示所加物质的特征峰都有明显的加强,其中聚谷氨酸改性的细菌纤维素在理化性质方面变化最大,说明聚谷氨酸可以较大程度的融入纤维结构中。进而可以得出结论添加水溶性物质可以明显地提高细菌纤维素的产量,改善细菌纤维素的性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蒋向辉;;如何提高水泥窑余热发电能力[J];大众科技;2011年07期
2 朱蒙芬;曹庆国;张昉;孙军喜;吕淼;谢晓丽;;呼伦贝尔市2010年气候对牧业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3 杨洪岩;袁旭峰;刘小平;王小芬;崔宗均;;水稻秸秆低温复合菌系多样性及发酵动态[J];微生物学报;2011年09期
4 符娇兰;;2011年3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J];气象;2011年06期
5 张唯诚;;未来时装的“科技牌”[J];百科知识;2011年15期
6 薜艳侠;;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电学题[J];中学物理;2000年01期
7 张成军;穆建华;范小明;杨文海;;2008年1月三次低温连阴雪天气异同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8 董标;陈兆杰;王开松;宋云涛;程勇;吕佳佳;;ITER校正场过渡馈线冷质支撑的设计与传热分析[J];低温与超导;2011年05期
9 ;零下30℃的比基尼婚礼[J];科学与文化;2011年08期
10 王若夫;李俊有;;赤峰市主要畜牧业气象指标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年04期
11 李宝让;张乃强;刘东雨;徐鸿;;熔盐法合成Bi_3NbTiO_9的晶粒生长动力学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1年04期
12 刘华;;1951~1999年中国降水和气温的SEOF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13 徐大伦;颜伟华;杨文鸽;何斌辉;丁宁;陈丹;顾玲芳;;响应面法优化双髻鲨(Sphyrna zygaena)肌肉盐溶蛋白的提取和凝胶形成条件[J];海洋与湖沼;2011年02期
14 华夫;;假如南粤变成热带[J];黄金时代;2007年05期
15 姚雪灿;金源;李明涛;曹世勋;张金仓;;煅烧时间与温度对超导/铁磁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2011年03期
16 ;科学家制造出新型单分子磁体[J];中国材料进展;2011年05期
17 许露;梁红伟;刘远达;李春野;柳阳;边继明;李国兴;李万程;吴国光;杜国同;;MOCVD法制备Cu掺杂ZnO薄膜[J];发光学报;2011年09期
18 吴悠;陈渊;;外磁场下单离子各向异性海森堡铁磁体的低温磁性质(英文)[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9 赵晋锋;余爱丽;王寒玉;杜艳伟;王高鸿;常海霞;;非生物逆境胁迫下ZmCIPK10基因表达分析[J];生物技术进展;2011年02期
20 ;科学家制造出新型单分子磁体[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长江;尹学琼;吉立;雍国新;林强;;羧甲基细菌纤维素的制备及溶液性质[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2 朱艳彬;夏露;李珊;刘振鸿;;新型生物材料细菌纤维素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进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3 杨光;付丽娜;臧珊珊;周平;;基于细菌纤维素的医用功能材料[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张书香;夏攀登;耿兵;徐安厚;初善壮;;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的低温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张梦影;冯玉红;;细菌纤维素研究进展[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C];2006年
6 董伟霞;包启富;陈聪;潘祥鑫;;仿滑石瓷釉的研制——用于低温釉中彩装饰[A];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装饰材料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第三次全体会议暨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色釉料暨原辅材料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第三次全体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乔应克;鲁国林;;导弹弹射用低温燃气发生剂技术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第22届年会论文集(推进剂分册)[C];2005年
8 陈旭微;杨玲;巩菊芳;章艺;;低温对绿豆下胚轴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杨光;付丽娜;周平;何峰;余龙江;;纳米纤维素人工皮肤的创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10 徐茂凯;高巨龙;张淑萍;;硅橡胶低温力学性能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霞;细菌纤维素纤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2 付丽娜;基于细菌纤维素的皮肤组织修复材料的制备和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杨加志;细菌纤维素杂化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4 马天文;表皮局部制冷致硬膜外亚低温对兔急性脊髓损伤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5年
5 曹勇;小流量涡流管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贾卉;应用胶原—壳聚糖和细菌纤维素为支架构建角膜基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颜志勇;细菌纤维素/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构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8 周伶俐;细菌纤维素生产菌的筛选、发酵及应用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9 山丹;耐冷苯胺降解菌的特性及其对苯胺废水处理的强化作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于天来;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波;细菌纤维素耐低温生产菌株的选育及其改性的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09年
2 于长江;细菌纤维素醚化反应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3 周浩;微生物合成细菌纤维素并运用于制备复合材料的初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4 崔思颖;产细菌纤维素深层发酵菌种选育及工艺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谢健健;载纳米银细菌纤维素抗菌材料的制备及其评价[D];东华大学;2012年
6 吴敏;水溶性多糖对生物合成细菌纤维素的影响[D];海南大学;2011年
7 吕瑾;细菌纤维素的分散及其在造纸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年
8 熊强;细菌纤维素生产菌的筛选及其产物性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9 陈欢;组织工程化细菌纤维素管制备及体外生物相容性初步评价[D];海南大学;2012年
10 王银存;新型高聚合材料—细菌纤维素高产菌的筛选及纤维素合成条件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罗蓉婵 陈保江;河口遭受低温寒冻灾害[N];云南日报;2011年
2 范南虹;细菌纤维素凝胶面膜获专利优秀奖[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刘超凡 赵国梁;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重要批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专题会议精神 全面打好抗击低温凝冻灾害这场硬仗[N];贵州日报;2011年
4 栾伟 本报记者 张楠;铁锋低温楼改造实现超速度超计划[N];齐齐哈尔日报;2011年
5 广西南宁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李艳鸣;冬季适宜“低温养生”[N];保健时报;2010年
6 记者 梁辉约;我市防御低温寒潮开“妙方”[N];闽东日报;2011年
7 绿艳丽 记者 李宝森;1893户居民今冬告别低温[N];黑龙江日报;2010年
8 实习生 董禹辰 记者 刘述波;两万低温户今冬将住暖屋子[N];哈尔滨日报;2010年
9 绿艳丽 实习生 董禹辰 记者 刘述波;1893户居民今冬告别低温房[N];哈尔滨日报;2010年
10 徐洁斯 廖铭燕;气象专家释疑“被低温”[N];中国气象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