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在稀土分析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研究了荧光光度法测定稀土元素钕、钇和镧,主要内容如下:
1.介绍了荧光分析法分别在无机元素和有机化合物中的应用;其次对荧光分析法在稀土元素方面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对荧光分析法测定稀土元素的应用前景加以展望。
2.文章建立了一种钕(Ⅲ)—CPB—荧光桃红荧光新体系,对微量钕进行了分析测定。文中讨论了实验的最佳条件:以氢氧化钠溶液为反应介质,浓度为1×10-5mo1/L荧光桃红溶液4mL,1.0mL CPB标准液,实验的最佳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12mmin。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和表观活化能分别为0.03/s和45.95kJ/moo1。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1.7μg/mL,检出限为8.56×10-3μg/mL,可见方法的灵敏度较高。可用于钕铁硼合金中痕量钕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9%-2.4%,样品回收率在95%~108%之间。
3.在硼酸-硼砂缓冲溶液介质中,表面活性剂吐温80的存在下,痕量钇(Ⅲ)离子能显著提高钙黄绿素的荧光强度,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钇(Ⅲ)的新体系。文中考察了荧光体系的光谱特征,研究了试剂用量、酸度、温度、时间及共存离子对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的最大激发波长λex和发射波长λem=492/512nm,钇(Ⅲ)的含量在0.04~2.0μ g/mL范围内与△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F=2.3842c+3.2648,相关系数为0.9961,检出限为0.023μ g/mL。此法用于醋酸铈中钇的测定,测定结果与电感耦合原子发射光谱法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4%-2.1%,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4%-103%。
4.基于镧离子对过氧化氢氧化荧光素有较强的催化效果,建立了测定镧的新体系。文中确定了实验最佳条件:荧光素6.0×10-5mo1/L,过氧化氢5%,最合适酸度为pH6.5的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最佳反应时间为20min,温度为75℃。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2-0.20μg/mL,检出限为1.97×10-3μg/mL,可用于赤泥样品中镧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19%-0.45%。
|
|
|
|
1 |
马淑兰,刘亚文,李道伦;x荧光分析废渣样品[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82年Z2期 |
2 |
张光华;;荧光分析代替刻槽取样及其在矿山中的应用试验[J];有色矿山;1987年10期 |
3 |
曾佐涛;徐其亨;;钴的新荧光分析试剂的合成及应用[J];化学试剂;1991年04期 |
4 |
高俊杰;;表面活性剂在荧光分析中的应用[J];沈阳化工;1991年06期 |
5 |
揭念琴,杨景和,傅伟,张仁秀;荧光分析中的荷移反应Ⅹ.以荧光熄灭法测定铬的研究[J];分析化学;1994年08期 |
6 |
安福林;用X射线荧光分析法测量铁板镀锌厚度[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95年04期 |
7 |
司炜,张金锐,杨海鹰;轻烃中痕量硫的紫外荧光分析系统的改进[J];分析化学;1997年01期 |
8 |
刘恺,邬旭然,郑素华;基于全反射原理的X荧光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9年03期 |
9 |
汪镜亮;稀土元素荧光分析的进展[J];分析测试通报;1987年01期 |
10 |
孙芝地;;矿浆载流X荧光分析的取样装置[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1993年03期 |
11 |
敖登高娃,赛音,袁金龙;水扬基荧光酮荧光熄灭法测定茶叶中的微量锰[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S1期 |
12 |
王进玉;X荧光与文物考古研究[J];光谱实验室;1997年04期 |
13 |
李青会,顾冬红,干福熹,张斌,马波,承焕生;扬州西汉墓出土古玻璃的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J];核技术;2003年12期 |
14 |
高恩德;;变形铝合金主成分的偏析及荧光分析取样模的研究[J];轻金属;1980年04期 |
15 |
陈友存,熊少祥,李建军,程介克;超痕量荧光分析检测信号随时间变化的现象[J];化学通报;1998年05期 |
16 |
蒋治良,李芳;超痕量铱的催化荧光分析新方法研究[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1998年01期 |
17 |
王国栋,谭继廉,付克明,田宇;全反射X荧光分析技术及其应用[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2年03期 |
18 |
刘建平;样品粒度对荧光分析结果的影响[J];金属矿山;2002年08期 |
19 |
李耀群,姚闽娜;空间分辨荧光分析技术[J];分析化学;2004年11期 |
20 |
秦峰;;熔融片制样法在水泥行业荧光分析中的应用[J];水泥技术;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