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力场对急冷TiAl基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摘要】:
本文利用离心铸造的方法,在金属型中浇铸了目标成分为Ti-48Al-2Cr-2Nb(at.%)的TiAl基合金,随后对其进行热等静压(HIP)处理(1270℃/173MPa/4hr)。在确保合金中各元素分布均匀性的前提下,研究了快速冷却TiAl基合金晶粒尺寸和片层间距的变化规律,HIP工艺对其析出相尺寸的影响,以及TiAl基合金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
TiAl基合金的成分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熔炼过程中Al元素将产生一定的挥发,使得合金中Al元素含量略低于目标成分,而离心力场对成分均匀性无明显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快速冷却条件下TiAl基合金的晶粒尺寸变化和片层间距变化,以及HIP工艺对其析出相尺寸的影响都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样品横截面边缘区域的晶粒尺寸最小,最大尺寸晶粒出现在过渡区域内,片层间距和HIP过程中析出相在截面内的尺寸变化符合抛物线规律。
金属型离心铸造TiAl基合金内部存在难以消除的微观缩松,铸态样品横截面内的显微硬度分布不存在明显的规律性。HIP工艺明显减小了样品横截面的显微硬度平均值,且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表现为中心区域附近较高,而边缘区域较低。
耐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50N/10min(载荷设定为50N,磨损时间设定为10min)和100N/5min实验条件下,铸态样品的摩擦系数为0.140;经HIP处理后,在50N/10min和100N/3min实验条件下,材料的摩擦系数为0.158。HIP对TiAl基合金摩擦系数的影响,可归结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消除了铸件内部的微小缩松,提高了材料的致密度;二是显微组织结构由全片层向双态结构的转变对其耐磨性能的影响。
|
|
|
|
1 |
苏彦庆,郭景杰,贾均,丁宏升,崔红保,柳松青;TiAl基合金涡轮熔模型壳离心精密铸造[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2年04期 |
2 |
周科朝,黄伯云,曲选辉,雷长明;TiAl基合金超塑性变形的力学特征[J];热加工工艺;1998年03期 |
3 |
张健,王玉庆,吴欣强,周本濂;离心铸造原位Al/Mg_2Si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研究[J];铸造;1998年09期 |
4 |
鲁世强,黄伯云,贺跃辉,唐建成,张俊红;TiAl基合金的超塑性变形机理[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3年07期 |
5 |
郑运荣,赵林岩;Cr对Ti_3Al+TiAl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J];金属学报;1994年03期 |
6 |
刘文胜,黄伯云,贺跃辉,周科朝,曲选辉;TiAl基合金显微组织与室温断裂韧性关系的研究[J];稀有金属;1997年01期 |
7 |
曲恒磊,周廉,王克光,赵永庆,魏海荣;TiAl基合金高温氧化动力学分析[J];钛工业进展;2000年03期 |
8 |
王利捷,陈宏,郝建民;TiAl基合金的辉光离子碳氮共渗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5年04期 |
9 |
陈伶晖,黄伯云,曲选辉,谢佑卿,贺跃辉,曹鹏,徐强;TiAl基合金的复合热机械处理[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6年01期 |
10 |
梁伟;渗硅TiAl基合金的氧化动力学[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5年03期 |
11 |
黄伯云,曲选辉,贺跃辉,孔高宁;TiAl基合金的渗碳处理[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4年04期 |
12 |
梁伟,杨德庄,黄孝瑛,赵兴国;双相TiAl基合金室温塑性变形的微观机制——Ⅲ.变形的协调性与室温塑性[J];自然科学进展;1999年02期 |
13 |
孙锋,林栋;大晶粒TiAl基合金的超塑性变形行为[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14 |
刘会杰,冯吉才;TiAl基合金连接技术的研究进展[J];焊接;2001年04期 |
15 |
孔凡涛,董孟环,陈玉勇;Ti-47Al-1.2Ce合金显微组织及稀土相[J];中国稀土学报;2002年01期 |
16 |
鲁世强,黄伯云,贺跃辉,唐建成,张俊红;TiAl基合金的超塑性力学性能[J];材料导报;2002年06期 |
17 |
欧文沛,黄伯云,贺跃辉,曲选辉,陈小群;全层片状组织的TiAl基合金高温塑性的研究[J];材料工程;1996年08期 |
18 |
张志敏;盛文斌;;自耗电极/感应凝壳熔铸TiAl基合金成分均匀性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7年05期 |
19 |
蒲忠杰,石建东,邹敦叙,仲增墉;TiAl基合金显微组织与拉伸性能间的依存关系[J];材料工程;1992年S1期 |
20 |
贺跃辉,刘业翔,黄伯云,曲选辉,雷长明,孔高宁;渗碳处理对TiAl基合金抗氧化性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199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