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茶树根际土壤氨氮转化菌的分离、鉴定及效应研究

韩晓阳  
【摘要】:茶树是一种喜欢铵态氮的植物,由于北方土壤硝化作用明显,一部分铵态氮被硝化,N素损失量较大。同时,在茶树生长季节茶农重施有机肥,而有机态氮转化成无机氮的速度慢,氮素供给量不足,不能够满足茶树对氮肥的需求。因此,如何在降低化肥使用量的同时,提高氨氮微生物转氨的能力,增强土壤有机肥转化速率,同时利用固氮微生物固定氮素,从而起到提高土壤铵态氮含量的作用,成为目前生态茶园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拟从山东茶树根际土壤中筛选氨化菌和固氮菌等促生菌,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同时,将筛选出的高活性氨化菌(T1)、固氮菌(T2)和两者的混合菌(T3)接种茶园土壤,以不接种(CK)为对照,研究接种对根际微生物种群及多样性、土壤化学性质、茶苗生长及N代谢的影响,探讨土壤微生物与茶树生长发育的关系,为茶园土壤管理和茶树可持续生产提供依据。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从茶园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获得33株氨化细菌菌株。从中筛出三株不同种属的高活性菌株,经鉴定菌株SNT3属于芽孢杆菌属,菌株SNT6属于微小杆菌属,菌株SNT33属于不动杆菌属。三株菌株的最适宜生长温度均为35℃;在pH适宜范围和氨化能力方面,三株菌株存在明显差异,其中SNT3的菌株pH适宜范围最大,氨化能力最强。 2.从茶园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6株固氮菌株。从中选出两株不同种属的菌株,经鉴定菌株GD5为褐球固氮菌,菌株GD15为恶臭假单胞菌。两菌株生长最适宜的pH7,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0℃;GD5具有溶磷作用和分泌生长素的能力,而GD15仅具有分泌生长素的能力。 3.接种处理对茶园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及土壤化学特性有显著影响。接种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上升,优势度指数下降,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增加,物种之间更趋于稳定。同时接种后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多,真菌总量有所减少。细菌中氨化细菌和自生固氮菌的数量呈现增长趋势,硝化细菌的数量受到抑制。接种试验后根际土壤的pH都有所下降,T1和T3接种处理pH较高。在有机质方面,各处理含量变化不大,但接种处理促进了有机碳的积累。在速效养分方面,铵态氮、速效P、速效K接种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处理。T1、T2、T3处理铵态氮浓度比CK分别提高40%、42%、65%;硝态氮浓度接种处理显著低于对照。在酶活性方面,接种处理酶活性高于对照。经分析细菌与铵态氮和4种土壤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真菌与铵态氮呈负相关,与硝态氮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酶活性呈正相关;放线菌与脲酶和天门冬酰胺酶呈极显著正相关;特征性细菌与无机氮和土壤酶之间相关性明显且有一定的差异性。 4.接种后茶苗生物量和新梢全N量显著高于对照。叶片中硝酸还原酶、谷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相似,均以处理20d最高。接种处理酶活性高于CK,枯草芽孢杆菌处理和褐球固氮菌处理无差别,与混合菌处理有差别但不显著。根系中NR活性变化不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郜红建;刘腾腾;张显晨;张正竹;宛晓春;;安徽茶园土壤氟在茶树体内的富集与转运特征[J];环境化学;2011年08期
2 张艳君;成泽艳;刘建军;仝胜利;;信阳地区茶树根际真菌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4期
3 许允文;;茶树越冬防护措施[J];中国茶叶;2006年05期
4 田永辉;;茶树根际氮、磷、钾有益微生物群落研究报告[J];贵州茶叶;2001年01期
5 叶秋萍;;茶树根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J];福建茶叶;2006年04期
6 田永辉;茶树根际固氮微生物固氮效能研究[J];蚕桑茶叶通讯;2001年01期
7 梁月荣,徐月荣,奚彪,刘祖生;茶园土壤化学成分与茶苗生长的关系[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5年05期
8 张艳君;成泽艳;刘建军;王妤若;;信阳茶区茶树根部真菌多样性研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刘红艳,邓欣;我国茶树根际微生物研究现状及展望[J];茶叶通讯;2003年04期
10 田永辉,魏国雄,夏绍湄,卢天国;茶树根际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动态[J];中国茶叶;1999年02期
11 杨海洋;刘祥磊;朋鹏城;孙涛;王世强;;Al~(3+)胁迫对茶树根际细菌及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21期
12 田永辉;不同树龄茶树根际固氮菌组成及多样性研究[J];福建茶叶;2000年03期
13 田永辉;魏杰;卢天国;;不同群落茶树根际微生物组成及生态特征[J];贵州茶叶;2001年02期
14 梁月荣,陆建良,刘祖生;茶树根际土壤抗酸铝微生物的分离与初步鉴定[J];茶叶科学;1999年02期
15 田永辉;;不同基因型茶树根际微生物动态及根际效应[J];贵州茶叶;2000年01期
16 梁月荣,刘祖生,陆建良,骆颖颖;茶树根际土壤抗酸铝真菌ALF-1(Neurosporasp.)对酸性土壤pH的影响[J];茶叶科学;1999年02期
17 孙海新,刘训理;茶树根际微生物研究[J];生态学报;2004年07期
18 吴丽莎;王玉;李敏;刘润进;丁兆堂;;崂山茶区茶树根际丛枝菌根真菌调查[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19 梁月荣,刘祖生,陆建良,骆颖颖;茶树根际土壤抗酸铝真菌ALF-1(Neurosporasp.)抗酸铝机理[J];茶叶科学;1999年02期
20 梁慧玲,董尚胜;茶园土壤微生物研究现状[J];茶叶;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建云;;茶园和根际土壤铝的动态及其对茶树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A];海峡两岸茶叶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梁远发;田永辉;王国华;王家伦;周国兰;姚雍静;;乌江流域茶叶优质栽培及生态效益研究[A];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谢忠雷;杨立国;李文艳;潘希波;陈柏言;高福民;;粉煤灰和脱硫石膏对茶园土壤外源铝活性的影响[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易志刚;;福建茶园土壤-茶叶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残留及富集[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5 张亚莲;常硕其;傅海平;刘红艳;段继华;李维;向芬;;茶肥1号埋青对茶园土壤的生态效应研究[A];科技创新 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湖南特色茶叶——湖南省茶叶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朱林;房婉萍;叶爱华;余梅;江昌俊;;植物硒代谢与茶树硒营养研究进展[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雷攀登;孙俊;宛晓春;张正竹;;茶树离体增殖与再生体系的建立[A];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C];2010年
8 杨利;范先鹏;赵书军;龙慈凡;陈福林;;略论湖北省茶园土壤优质化培育措施[A];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科技进步与农业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03年
9 张亚莲;常硕其;刘红艳;傅海平;李健权;;茶园生物菌肥的营养效应研究[A];湖南省茶叶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红娟;龚自明;高士伟;王雪萍;李传忠;毛迎新;谭荣荣;宗庆波;匡胜;吕宗浩;苏学章;刘会元;黄延政;屈家新;孔祥亭;杨朝基;汤维兵;魏栋华;谭从珍;;湖北省茶园土壤肥力水平评价[A];湖北茶产业发展纵论[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晓阳;茶树根际土壤氨氮转化菌的分离、鉴定及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2 徐劼;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对铅的吸收累积及耐性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段小华;影响茶树铝循环和茶叶品质因素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4 马士成;铝对茶树氟吸收、累积、分布特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杨亦扬;氮素对茶树叶片品质成分影响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韩文炎;茶园土壤微生物量、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刘晓静;茶园土壤—茶树—茶汤系统中氟和铝的迁移、转化特征及饮茶型氟中毒的防治探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8 徐华勤;稻草覆盖与三叶草间作茶园土壤微生物类群多样性及其活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9 薛冬;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硝化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王国昌;三种害虫诱导茶树挥发物的生态功能[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腾腾;有机酸和根表铁膜对茶树吸收富集氟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2 伍丽;不同品种茶树根际微生物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延升;田间条件下成龄茶树树体生物量和养分分布特性及根系生长特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4 范仕胜;水培茶树吸收累积铅在组织细胞中的定位表征[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5 杜娟;根内球囊霉菌对茶树抗铅胁迫能力的调节效应[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6 程伟丽;茶树铁的分布特征及稻改茶对土壤铁碳耦合关系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7 吴命燕;茶叶氟积累特性及降氟措施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李磊;不同肥料处理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黄媛;丘陵红壤区不同种植年限茶园土壤铝形态与茶树体铝分布格局[D];南昌大学;2011年
10 毛佳;茶树根系质子的分泌及茶园酸化土壤的调控[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东升;高温季节须防茶苗白绢病[N];湖北科技报;2000年
2 正安站记者 简祖雄 许雨松;滴滴甘泉润民心[N];遵义日报;2010年
3 ;鹤峰拒收闽商四十万株伪劣茶苗[N];恩施日报;2009年
4 李魁寿 记者 郑德忠;育苗育出新生活 茶苗圆了致富梦[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5 汪华红;倪炽农育售茶苗发大财[N];农民日报;2001年
6 陈恒康;甘棠茶农从品种科技入手做大茶苗产业[N];闽东日报;2008年
7 徐建华;受累质量广东油茶苗难赶农时[N];粮油市场报;2011年
8 赵兴 赵伟;夯基础 调结构 促增收[N];黔西南日报;2010年
9 记者 樊明富;浒洋库区三年要种万亩茶[N];遵义日报;2011年
10 朱乃章;点头茶苗热销中西部[N];闽东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