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记录种鳞柄伞Agaricus flocculosipes急性毒性、营养成分及培养特性研究
【摘要】:大型真菌最显著的直接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食、药用方面,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且符合现代营养学要求而深受大众喜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食、药用菌研究不断深入,新种资源不断被开发利用。
本研究采用传统分类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采集于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伞菌属大型真菌进行鉴定,将采集标本进行详细的形态描述及ITS序列分析,确认该菌为中国新记录种Agaricus flocculosipes。
采用最大耐受法测定子实体的急性毒性,用子实体粗提液对五周龄昆明小白鼠连续空腹灌胃一周处理,试验及后期饲养观察期间小白鼠均无中毒及异常反应,证明该菌子实体无急性毒性。
常压干燥法测得子实体含水量为42.50%;马沸炉高温灼烧法测得灰分含量为0.44%;脂肪分析仪法测得粗脂肪含量为1.40%;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得粗蛋白含量为51.59%。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所测17种水解氨基酸中,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非必需氨基酸10种,氨基酸组成中必需氨基酸为48.80%,非必需氨基酸为51.20%。分别从蛋白质化学评分、氨基酸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营养指数、氨基酸比值系数及氨基酸比值系数分等方面评价氨基酸营养价值,并与营养价值较高的姬松茸Agaricus subrufescens及香菇Lentinus edodes子实体氨基酸相比较。结果表明该菌子实体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且营养平衡。
分别从碳源、氮源、碳氮比、无机盐、温度及培养基酸碱度六个方面对A.flocculosipes菌丝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葡萄糖和蔗糖是该菌菌丝最适碳源,豆胨为最适氮源,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是最适无机盐;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菌丝生长影响依次为碳源氮源无机盐,最适组合为A3B2C2,即1000ml培养基中碳源(葡萄糖)25g,氮源(蛋白胨)2g,无机盐(磷酸二氢钾+硫酸镁)1.0g+0.5g。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培养基酸碱度为pH5.5-6.0。原种筛选结果表明,菌丝在麦粒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稻草次之,棉籽壳培养基上菌丝无法定植和萌发。
本研究对鳞柄伞A.flocculosipes进行了分类学鉴定,测定了其急性毒性和营养成分,确定该菌无急性毒性且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继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原种筛选的研究,为鳞柄伞的驯化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
|
|
|
1 |
胡青云;吕伟娅;;染发废水对鲤鱼急性毒性试验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
2 |
王雷;李凤;;取代芳烃对大型蚤急性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3期 |
3 |
于力;刘杰;王霞;李专;杨国强;李成;卢振兰;李莉;;鱼组合测废水急性毒性技术的特点与理论基础[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年S2期 |
4 |
刘征涛,周风帆,于红霞,王连生,金琼贝,马逊风,丁蕴峥,郎佩珍;有机毒物对水蚤的急性毒性[J];环境化学;1994年03期 |
5 |
谢进金;齐兆明;陈琳钦;林娟娟;冯琳;谢进辉;;乐果对金鱼的急性毒性影响[J];云南环境科学;2006年02期 |
6 |
张晶晶;张斌;刘萍;张福兴;郑娟;冯润花;刘露;陈洋;;11种药剂对大型蚤急性毒性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年04期 |
7 |
吴晶;冯秀娟;钱晓燕;;稀土钇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及蚓体内蓄积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年12期 |
8 |
丁树荣,周风帆,孔志明,孔令仁,王炳坤,王连生;银对鲤鱼和金鱼的急性毒性及其在鱼体内的积累和分布[J];环境科学;1982年04期 |
9 |
陈景文,王连生,马逊凤,郎佩珍;部分硝基芳烃对鲤鱼的急性毒性及定量构效关系[J];环境化学;1996年04期 |
10 |
刘廷吉;李晓军;姜兆华;秦正龙;;取代芳烃急性毒性的自相关拓扑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6年02期 |
11 |
张克俊;孙守迁;唐勇波;司宏宗;;基于基因表达式编程预测醛类化合物急性毒性[J];分析化学;2009年03期 |
12 |
李娇;王姮;韩昭衡;石生宝;王永华;丁君;;8种常见农药对海胆胚胎各发育期的急性毒性[J];生态毒理学报;2010年02期 |
13 |
唐桂刚,白乃彬;醛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与对鼠急性毒性关系[J];环境科学;2000年05期 |
14 |
李鸣建;冯长君;;取代芳烃对三种水生生物急性毒性的自相关拓扑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15 |
郑先云;龙文敏;郭亚平;马恩波;;Cd~(2+)对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akamusi的急性毒性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
16 |
王凤平,王凯雄,朱荫湄;金属预处理对镉急性毒性的缓解作用[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7年01期 |
17 |
王睿睿;闫启仑;韩明辅;陈红星;闫吉成;关道明;;河蜾蠃蜚对镉的急性毒性响应[J];生态毒理学报;2010年01期 |
18 |
于淼;刘传虎;李效宇;张榜军;;溴化1-己基-3-甲基咪唑对大型溞胚胎的急性毒性[J];水产科学;2012年08期 |
19 |
黄庆国,赵元慧,张爱茜,王连生;取代芳烃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与其分子轨道能级的定量关系[J];科学通报;1995年04期 |
20 |
潘志崇,刘云,孙平跃;铜、锌离子对尾草履虫的急性毒性试验[J];水产科学;2005年10期 |
|
|
|
|
|
1 |
张玉山;栾家杰;宋建国;;氯法拉滨急性毒性昼夜节律实验[A];第十二届全国数学药理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
2 |
吴长兴;赵学平;吴声敢;陈丽萍;苍涛;王彦华;王强;;2甲4氯对鹌鹑毒性与繁殖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
3 |
程树军;潘芳;焦红;;化学品鱼类急性毒性的决策树及替代试验[A];第九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2010新疆)论文集[C];2010年 |
4 |
王宏;沈英娃;卢玲;朱红梅;陈宏;修瑞琴;许永香;高世荣;;典型有害化学品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
5 |
薛银刚;许霞;孙成;何欢;谢显传;;废弃农药厂污染场地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2年 |
6 |
唐自强;冯长君;刘长宁;;有机物对呆鲦鱼急性毒性的电拓扑模型[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CEPPH 2012)[C];2012年 |
7 |
郭蓉;罗朝利;史文慧;沈静萍;邢建华;;抗感灵颗粒急性毒性的实验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
8 |
张立;白乃彬;;酰胺系列化合物分子结构与对鼠急性毒性关系研究[A];Risk Assessment of Toxic Chemical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
9 |
刘新会;侯娟;骆文茹;;环糊精对苯砜基乙酸酯发光菌急性毒性的效应[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
10 |
耿宝荣;姚丹;纪冰;沈立福;黄浩;;重金属铬离子对两种无尾两栖类蝌蚪的急性毒性影响[A];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暨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