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小尾寒羊肠道正常菌群高通量测序分析及羊源微生态制剂的研制

邵明旭  
【摘要】:动物的肠道菌群具有营养与代谢,免疫与保护,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环境,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等作用,动物在一些应激(冷、热、惊吓、长途运输、细菌和病毒等)状态下,肠道菌群会发生紊乱,继而动物发生腹泻,免疫功能降低,生长指标下降等,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小尾寒羊是我国优质的皮肉兼用型地方绵羊品种之一,因其具有躯体高大、性早熟、耐粗饲、生长发育快、繁殖率高、抗病力强、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而被广泛饲养。然而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消化道类疫病多发,特别是细菌性疾病。而且目前缺少良好的治疗方法,尽管抗生素能治疗消化道类疫病,但会打破肠道菌群平衡状态,造成肠道菌群紊乱以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微生态制剂作为抗生素的辅助治疗剂,有无残留、无耐药性、无毒副作用、效果显著、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其不但能防病治病、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畜禽生产性能,还可以改善动物健康状况。但是目前缺少羊专用的微生态制剂,我们对羊肠道菌群的了解也不够深入。目前对肠道菌群的研究多应用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这些方法不仅耗时而且工作量大,且只能检测出一定丰度以上的微生物,对复杂的肠道微生物群的研究不够全面,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够测序到肠道中所有微生物DNA序列,全面分析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度,以满足我们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认识。因此,本试验采用Illumina Mi Seq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小尾寒羊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进行分析,并以分析的结果为依据,对小尾寒羊肠道细菌进行筛选,最后用筛选出的菌株研制成了微生态制剂,并对微生态制剂的效果进行了检验。通过Illumina Mi Seq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小尾寒羊空肠、盲肠和直肠样本中菌群组成、α多样性、β多样性和样本聚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样本菌群组成方面,小尾寒羊盲肠和直肠中主要细菌为Bacteroides(拟杆菌属),Ruminococcus(瘤胃球菌属),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Incertae_Sedis和Flavonifractor;空肠中主要细菌为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Chloroplast,Incertae_Sedis,Acetitomaculum和Ruminococcus(瘤胃球菌属);小尾寒羊空肠菌群组成与个体差异有关,而盲肠和直肠菌群组成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与个体间的差异相关性不大。在样本菌群变化趋势方面,可以推测出,从小尾寒羊的十二指肠端到直肠端,乳杆菌属的丰度越来越小,拟杆菌属的丰度越来越大。在α多样性分析方面,小尾寒羊盲肠和直肠的细菌丰度和多样性都大于空肠,而盲肠和直肠间的差异性不显著。在β多样性和样本聚类分析方面,小尾寒羊盲肠和直肠中细菌群落在进化上的相似度较高,而前两者与空肠中细菌群落相似度较低。依据高通量测序的分析结果,采用传统的生物学方法对小尾寒羊肠道中的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生长性能、耐酸耐胆盐和抑制有害菌生长等方面的筛选,结果显示:筛选出3株生长速度快、对酸和胆盐耐受力强、抑菌效果好的菌,分别为M1(干酪乳杆菌)、M2(植物乳杆菌)和L1(枯草芽孢杆菌),将这3株菌发酵混合后制成微生态制剂,并通过饲喂小白鼠,检验微生态制剂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微生态制剂是安全的。将研制的微生态制剂分别按低(3 m L/只/d)、中(6 m L/只/d)、高剂量组(12 m L/只/d)混饮给予家兔,并对家兔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方面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研制的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家兔平均日增重,降低料肉比,提高血清中兔瘟抗体水平、血清中IFN-γ和溶菌酶浓度,其中,中高剂量组效果最明显(P0.05),且中、高剂量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将研制的微生态制剂饲喂腹泻羊,并以腹泻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进行对照,经过5天的调理治疗后,腹泻试验组的羊全部恢复正常,由此证明研制的微生态制剂对腹泻羊具有很好的治疗和调理作用,可以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推广应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莫建华,王海彦;提高小尾寒羊多羔率的七项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00年09期
2 张国华;小尾寒羊荐部打伤的治疗[J];中国兽医科技;2000年11期
3 门志华;饲养小尾寒羊失败的原因及对策[J];河北畜牧兽医;2000年02期
4 邓秀;小尾寒羊当嫁妆[J];河北畜牧兽医;2000年10期
5 吴继东;小尾寒羊养殖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家畜生态;2000年04期
6 乔建迪,潘海英;谈谈如何养好小尾寒羊[J];河南农业;2000年09期
7 吕贵喜;怎样引养小尾寒羊[J];四川畜牧兽医;2000年11期
8 秋红;小尾寒羊多产技术[J];山西农业;2000年07期
9 陈伯华;小尾寒羊引种注意事项[J];山西农业;2000年12期
10 王景元;山东小尾寒羊发展的历史[J];中国草食动物;2001年03期
11 韩金枝;小尾寒羊夏季放牧六忌[J];河南畜牧兽医;2001年06期
12 杨红先;小尾寒羊中药保胎“三方”[J];河南畜牧兽医;2001年11期
13 王佩宝;剥好小尾寒羊皮技术[J];农业与技术;2001年06期
14 李巧珍;小尾寒羊选种十要点[J];四川畜牧兽医;2001年05期
15 张联海,孙自立;小尾寒羊引进饲养中的问题[J];畜牧兽医杂志;2001年06期
16 李涛;怎样辨别小尾寒羊[J];新农业;2001年07期
17 吕贵喜;怎样引养小尾寒羊[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1年01期
18 吕贵喜;怎样引养小尾寒羊[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1年02期
19 陈鸿彦,李淑君,康军,孙红;寒羊运输后的管理要点[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1年03期
20 赵国明;该怎样引种小尾寒羊[J];农家参谋;200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绪仙;;小尾寒羊引种与开发利用[A];2006中国羊业进展——第三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柳楠;王金文;魏敬才;田春玲;王新颜;杨永林;李晶;樊庆灿;;小尾寒羊高繁品系多胎基因检测研究[A];《2009中国羊业进展》论文集[C];2009年
3 曹荣峰;王继芳;;小尾寒羊复旧期子宫平滑肌降解代谢的试验[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大林;;充分发挥小尾寒羊的高产多胎特性 加快肉羊产业发展[A];中国羊业高峰会暨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成立大会会刊[C];2003年
5 陈大林;;小尾寒羊品种资源优势保护与利用[A];中国羊业进展——首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会刊[C];2004年
6 郭继军;;浅析青海省小尾寒羊的利用现状与发展方向[A];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2003~2004)[C];2004年
7 冯维祺;马月辉;浦亚斌;;应重视小尾寒羊在肉羊产业中的利用[A];2006中国羊业进展——第三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金文;王德芹;张果平;李焕玲;崔绪奎;朱荣生;;小尾寒羊与杂交肥羔肉品质及营养特性的研究[A];第四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谭旭信;;小尾寒羊生产技术应用[A];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2007-2008)[C];2008年
10 柳楠;王金文;魏敬才;田春玲;王新颜;杨永林;李晶;樊庆灿;;基因检测技术在小尾寒羊高繁品系建立中的应用[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孙福亮;新吉细毛羊和小尾寒羊的毛品质性状及皮肤转录组学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2 柳淑芳;小尾寒羊多胎性状相关基因的鉴定和遗传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3 曹荣峰;小尾寒羊子宫复旧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4 宋雪梅;小尾寒羊5个与繁殖和疾病抗性相关基因的克隆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5 张蕾;小尾寒羊骨骼肌细胞Myostatin基因打靶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葛利江;小尾寒羊妊娠中后期胎盘和子宫颈成熟的监测[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7 张利平;BMPR-IB基因和PGR基因作为小尾寒羊多胎候选基因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8 杨开伦;集约化生产方式下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羔羊产肉性能和肉质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冠卿;小尾寒羊CSRP2、CSRP3和FSTL1基因克隆、结构特征及组织表达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2 倪志鹤;EM发酵小麦秸秆对小尾寒羊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刘佳;饲喂方式对小尾寒羊行为及生产性能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王晓龙;小尾寒羊ANKRD2基因的克隆、结构特征与表达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5 孙艳;小尾寒羊三个慢型骨骼肌肌钙蛋白的基因克隆、结构特征及组织表达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6 邵明旭;小尾寒羊肠道正常菌群高通量测序分析及羊源微生态制剂的研制[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7 张胜军;绵羊发情周期内日常行为与粪样生殖激素变化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6年
8 王杰;小尾寒羊、滩羊生长性能及其主要消化生理参数的比较[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9 张宁;不同日龄小尾寒羊与滩羊消化器官及其胃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吕爱军;小尾寒羊铜的适宜供给量和营养监测模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崔小红;小尾寒羊让农民笑得最开心[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5年
2 靳茂荣 杜怀国;武川县以寒羊养殖带动农牧业产业化快速发展[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5年
3 张明伟 李根银;引进小尾寒羊要慎重[N];山西科技报;2003年
4 张灿东;东平整治小尾寒羊外调秩序[N];中国畜牧报;2002年
5 姜风涛 张灿东;东平小尾寒羊走向西部[N];中国畜牧报;2003年
6 赵连波 本报记者 林铁山;寒羊“热”养[N];吉林农村报;2010年
7 吉标华 本报记者 安丽霞;小尾寒羊 大大效益[N];吉林日报;2001年
8 梁山;如何给小尾寒羊“接风”[N];河北科技报;2003年
9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 冀贞阳;小心冒牌“小尾寒羊”[N];河北科技报;2005年
10 赵国明;小尾寒羊还需改良[N];河南科技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