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渤海县域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利用结构优化
【摘要】:土地供需矛盾是区域土地利用中长期存在的关键性问题,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土地供需失衡、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农建争地”的冲突不断升级。近年来滨渤海地区发展迅速,工农业用地不断向海岸带、生态脆弱区延伸,出现了原有土地利用不充分、新开发利用土地质量差效益低的现象,暴露出适宜性评价缺失、调查论证不充分、土地利用空间配置不合理等问题。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方向决策的依据,是诊断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的基础,也是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先决条件。因此,深入开展滨渤海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诊断潜在土地利用冲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对于摸清区域土地资源适宜性情况,规避土地利用冲突风险,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用地效率和效益,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人地关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理论、最低因子限制律理论等为指导,以山东省无棣县为案例区,在RS、GIS技术支持下,采用多准则多目标综合评价法进行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通过构建冲突诊断矩阵,识别诊断潜在土地利用冲突,面向未来合理利用土地、规避风险进行土地利用数量和空间结构优化,并提出引导性对策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包括:(1)评价了无棣县土地利用适宜性,分析了县域农业利用和建设利用适宜土地的数量和空间特征。无棣县最适宜农用地主要分布在县域的西南部,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3.54%;较适宜的农用地面积最广,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7.61%;一般适宜农用地的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2.33%,主要分布在荒草地及需加以改良的盐碱地上;不适宜农用的土地占36.52%,主要分布在马山子镇和埕口镇。最适宜的建设用地占11.86%,主要分布在无棣县南部和西部,集中在海丰街道、棣丰街道、车王镇、碣石山镇;比较适宜的建设用地占全县面积的39.38%,主要分布在各乡镇的中心及交通沿线附近;一般适宜的建设用地占到全县土地面积的31.89%,在各乡镇都有相当大范围的分布;适宜性最差的建设用地占16.88%,主要集中在东北沿海滩涂地区以及远离镇中心的偏远地区。(2)诊断了无棣县潜在的土地利用冲突。全县30.64%的农用地存在发生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的风险,风险性最高的最宜农且最宜建(S1T1)的冲突区面积为8595.40 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4.30%。(3)提出了基于适宜性面向冲突规避的无棣县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化方案。到2030年,无棣县耕地74919 hm2,主要集中在适宜性较高的地区,一半以上分布于县域的南部与西部;林地3363 hm2,集中在较适宜农地区,主要集中在水湾镇和县城的东部;牧草地3445 hm2,集中分布在小泊头镇、西小王镇、柳堡镇。建设用地应控制在8334 hm2,主要布局在建设适宜性较高的现有中心城镇区域和高等级公路沿线,县城区的建设用地占全县建设用地面积的24.00%,所占比重最高。(4)提出了落实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的引导性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深入落实优化空间布局、全面推进土地整治、适度开发后备土地资源、推进土地生态建设等。本文评价了滨渤海典型区无棣县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诊断了潜在土地利用冲突,提出了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和引导性对策建议,研究结果可为无棣县及类似地区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高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提供参考。
|
|
|
|
1 |
张裕凤,布仁;内蒙古杭锦旗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0年01期 |
2 |
陈守煜;柴春岭;苏艳娜;;可变模糊集方法及其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
3 |
史同广;郑国强;王智勇;王林林;;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
4 |
金涛;;浅谈我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31期 |
5 |
陈宏斐;陈竹安;张立亭;;基于数据流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设计[J];水土保持研究;2010年02期 |
6 |
张慧;高峰;;具体树种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概况[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
7 |
严兵;土地适宜性评价[J];农业区划;1989年04期 |
8 |
何敦煌;关于土地适宜性评价工作的几个问题探讨─—以福建龙海市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1994年06期 |
9 |
徐永辉,陈文瑞;土地适宜性评价关键问题探讨[J];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
10 |
王学雷,李蓉蓉;江汉平原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年S1期 |
11 |
陈松林,刘强,余珊,林志垒;福州市晋安区土地适宜性评价[J];地球信息科学;2002年01期 |
12 |
张友焱,周泽福,程金花;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山西省中阳县圪针耳流域为例[J];水土保持学报;2003年01期 |
13 |
杨邦柱,王卫东,郑合英;土石山区小流域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3年06期 |
14 |
陈杰;邹自力;张晓平;;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土地适宜性评价[J];江西测绘;2005年03期 |
15 |
李萍;刘代平;段建南;;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土壤数字化[J];经济地理;2006年S1期 |
16 |
任周桥;刘耀林;焦利民;;基于决策树的土地适宜性评价[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年03期 |
17 |
凌云川;;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8期 |
18 |
刘忠秀;谢爱良;;区域多目标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临沂市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1期 |
19 |
徐丽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评价方法综述[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9期 |
20 |
李亚萍;马蓉;;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J];现代化农业;200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