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行业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形成及减值研究
【摘要】:近两年,影视文化行业内频繁爆雷,尤其是大规模商誉减值问题更是成为了影视文化类企业频繁爆雷的幕后原因和导火索。而在对此行业进行集中归纳分析后发现,影视文化行业内企业大规模商誉减值无一不具有以下若干共同点:一方面影视文化类企业“轻资产”特征明显,往往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使得企业本身的估值就过高,产生泡沫;另一方面,则是影视行业内的并购热潮带来的高估值和高溢价。因此,无论是出于规范资本市场和保护投资者权益,现阶段都亟须对影视文化类企业的巨额商誉和减值情况保持高度关注,深入挖掘影视文化类企业巨额商誉的形成和减值的内外动因和根本推动力,并以此为基点,作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建议,以此警示和加强对于此类问题的防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短期来看,并购式的外延扩张确实使企业迅速壮大乃至进一步占领市场份额,同时可以快速吸引资本涌入,短期内获得巨额的现金流,尤其对于上市公司更有助于其本公司股票在资本市场受到热捧,以此推高股价。但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超高溢价的溢价率肯定会形成高额的商誉,而巨额商誉无形中又成为了企业高资产价值中的泡沫,同时由于现行的商誉后续确认方法减值测试法具有较大的人为主观性,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进行利润操纵,通过影响报表数据来为本公司高管牟取私利,这无论是对企业的所有者还是市场的投资者还有企业日后的发展都埋下了巨大隐患。因此本文特选取了在2019年和2020年都计提了大额商誉减值的万达电影作为具体研究的模本,首先以万达电影的并购活动作为研究主线,整理相关文献,搜集具体资料,通过对与商誉有关的文献的筛选,为全文的展开奠定理论基础。然后结合整个行业的共点和万达电影的个点,将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通过操纵股价从而在股市牟利、业绩承诺对赌协议、外部监管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特定时代背景融入探究范围,并通过万达电影两次商誉减值后对于本单位内部的财务业绩和外部市场股价产生的具体影响来进行多角度综合分析。希冀通过以点带面,得出影视文化行业内影响企业计提商誉减值的真正动机和从辅因素,并通过商誉减值对于企业自身和资本市场的影响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主要具体通过规范商誉计量方法的选择、建立完整风险评估机制和业绩承诺目标、最后要强化第三方机构的专业监管评审和政府常态化长效化日常监管。由此内外协同,多管齐下,共促影视文化行业合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