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黄瓜光能利用与光合效率调节机理的研究
【摘要】:
研究了日光温室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不同时期黄瓜叶片的生长发育速度,叶片发育过程中光合特性及光化学效率的变化,不同叶位叶片的需光特性和种植密度对需光特性的影响。探讨了弱光下日光温室黄瓜对光能的利用及光合效率调节,并对弱光下长期亚适温和短期低温对黄瓜光合机构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1.11月至翌年5月,本试验结构类型和保温设施日光温室内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FD)变化范围为110-1068μmol·m-2·s-1(晴天),中午透光率高于早晨和下午。不同季节室内气温(Ta)变化范围很大,白天为10~35℃,夜间8~27℃。地温(Ts)变化范围13~27.5℃,相对湿度(RH)43~91%。日光温室内PFD、Ta、Ts均以1月份最低,11月和3月其次,5月最高,RH相反。白天的PFD、Ta、Ts先升后降,而RH和CO2浓度则先降后升,峰值和谷值多出现在12:00~14:00。夜间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4:00~6:00。有机肥施用量对日光温室内CO2浓度有重要影响,在有机肥充足的情况下基本能够满足黄瓜生长对CO2的需要。
2.10~11月黄瓜叶片的生长发育速度最快,叶面积最大,12~1月的生长发育最慢,叶面积最小。一般叶片展出20d左右时光合速率(Pn)达到最大值,其增长速度大于叶片展开速度。叶片展开过程中,气孔与非气孔因素同时存在,对Pn都有一定影响;而在叶片衰老过程中光合功能的衰退主要取决于非气孔限制。
3.各时期展出叶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多随叶片展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变化均与叶片Pn的变化趋势相似;叶片初展时光化学效率多随叶龄的增大有较明显增加,衰老过程中,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
WP=9
(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的降低速度明显小于Pn。叶龄越大,叶片用于光化学反应的光能比例越大,而用于热耗散的光能越少。在黄瓜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光合作用暗反应是决定黄瓜光合速率高低的关键因素。
4.日光温室黄瓜叶片的Pn和羧化效率(CE)以中上位叶的较高,基部弱光和CE降低是导致下位叶Pn降低的主要原因。光合作用饱和光强也以中位叶最高,但光补偿点多随叶位的下降而降低,AQY、Fv/Fm和ΦPSⅡ日均值多随叶位的下降而增大。不同叶位叶片Pn的日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均呈单峰曲线型,高峰出现在12:00左右。Fv/Fm和ΦPSⅡ日变化与Pn相反,即上午逐渐减小,12:00以后逐步增加,变化幅度多随叶位的下降而减小。叶绿体数目、大小、基粒数和基粒片层数均以基部叶为最大或最多,上数第1叶的较小或较少。表明叶片初展时叶绿体发育不健全是Pn较低的原因之一,基部叶片对弱光环境有较强的适应和调节能力。单个细胞的平均淀粉粒数和淀粉粒大小以第1叶最多或最大,第4叶最少也最小。说明初展叶和基部叶的物质运输能力均较弱。
5.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植株各层次叶片的PFD逐渐降低,尤其是中下部叶片降低幅度较大。下位叶的Pn及饱和光强多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本试验肥力条件下,中密度处理的产量最高,高密度处理的其次,低密度处理的最低。
6.在测定范围内,日光温室盆栽黄瓜的光响应曲线高度、光饱和点、光(CO2)饱和时的最大光合速率(Amax)和AQY均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光补偿点则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减小。CO2响应曲线和CE随着PFD的增加而增加,AQY和光化学效率则随PFD的增加而减小。
7.功能叶的光饱和点和Amax显著高于老叶,说明老叶光合机构的暗反应效率明显下降;CO2饱和时老叶的Pn显著低于功能叶,但其CO2饱和点并未明显降低,表明光系统的吸能转能能力虽然有所减弱,但不是光合功能衰退的主要原因,与暗反应有关过程的衰退是黄瓜老叶Pn降低的主要原因。
8.对黄瓜植株进行30%和70%的遮光处理后,其功能叶片的Pn、光合能力(A350)、CE、光合作用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均降低,暗适应下初始荧光(Fo)、Fv/Fm、ΦPSⅡ及光化学猝灭(qP)都有所增加,而非光化学猝灭(qN)呈下降趋势。
9.弱光下黄瓜叶片的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但Chla和Chl a/b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Chlb,即Chl b的相对含量增加。叶绿体数目及淀粉粒数目成比例减少,叶绿体和淀粉粒减小,叶绿体内基粒数和单个基粒中的片层数明显增加。这都有利于叶片有效地捕获有限的光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WP=10
10.对黄瓜幼苗进行长期弱光亚适温(T1)和短期弱光低温(T2)处理后,其生长速度和光合功能均显著下降。其中T1的Pn、CE、AQY降低幅度较小,但光合功能恢复较慢;而T2的Pn、CE、AQY降低幅度较大,条件改善后,光合功能可在短期内恢复正常。T1的Fv/Fm和ФPSⅡ降低幅度小且恢复快;而T2降低幅度大,恢复速度也较慢。说明长期弱光亚适温可能主要影响暗反应过程;而短期弱光低温条件下光合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反应活性降低。弱光亚适温条件下Pn的降低与气孔开度减小显著相关;而短期弱光低温下Pn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叶肉因素。T1、T2处理的叶绿体类囊体垛叠程度均增大,T1表现尤其明显;长期弱光亚适温下合成和积累的碳水化合物明显减少,而短期弱光低温下黄瓜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物质运输严重受阻。
|
|
|
|
1 |
何凤洲;日光温室黄瓜套平菇李铁恩三分地收入9000元[J];北京农业;1996年09期 |
2 |
薛照文,尹旭彬,郭琪玖;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连阴天灾害的预防措施[J];北京农业;1997年10期 |
3 |
薛照文,尹旭彬,郭琪玖;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连阴天灾害的预防措施[J];长江蔬菜;1997年03期 |
4 |
黄伟波,赵新晓;盐碱地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J];蔬菜;1997年05期 |
5 |
吕松杰,魏国顺,吴水莲;日光温室黄瓜病毒病的防治方法[J];北京农业;1999年11期 |
6 |
钟松林;日光温室黄瓜高产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2年04期 |
7 |
韩殿方,卢连合;冬季日光温室黄瓜栽培管理要点[J];北京农业;1995年11期 |
8 |
王树峰,孟祥平;日光温室黄瓜番茄周年主副行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开发;1996年03期 |
9 |
石菊兰,李兴芳;早春日光温室黄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1年04期 |
10 |
冯勤华;;日光温室黄瓜高额丰产要点[J];山西农业(致富科技);2006年24期 |
11 |
;设施农业文摘[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8年04期 |
12 |
高丁石,孟兰梅,郑象征,魏艳丽;日光温室黄瓜采用麦糠覆盖防病效果好[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5年05期 |
13 |
秦勇;吐鲁番日光温室黄瓜品比简报[J];长江蔬菜;1996年05期 |
14 |
刘文进,杨秀花,魏领欣;日光温室黄瓜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1996年05期 |
15 |
任会芳;李巧云;;日光温室蔬菜施肥中存在的问题[J];河北农业科技;2006年06期 |
16 |
陈书乔;;日光温室黄瓜冬春季死秧原因及对策[J];河北农业;2010年03期 |
17 |
孙尚平;日光温室黄瓜栽培[J];山西农业;1994年10期 |
18 |
李平,刘林;日光温室黄瓜结瓜期七症解除法[J];中国土特产;2000年02期 |
19 |
吕松杰,魏国顺,吴水莲;日光温室黄瓜病毒病的防治方法[J];农村科技开发;2000年01期 |
20 |
魏德军,马耀辉;日光温室黄瓜主要病害及其防治[J];农村能源;200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