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日光温室黄瓜光能利用与光合效率调节机理的研究

艾希珍  
【摘要】: 研究了日光温室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不同时期黄瓜叶片的生长发育速度,叶片发育过程中光合特性及光化学效率的变化,不同叶位叶片的需光特性和种植密度对需光特性的影响。探讨了弱光下日光温室黄瓜对光能的利用及光合效率调节,并对弱光下长期亚适温和短期低温对黄瓜光合机构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1.11月至翌年5月,本试验结构类型和保温设施日光温室内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FD)变化范围为110-1068μmol·m-2·s-1(晴天),中午透光率高于早晨和下午。不同季节室内气温(Ta)变化范围很大,白天为10~35℃,夜间8~27℃。地温(Ts)变化范围13~27.5℃,相对湿度(RH)43~91%。日光温室内PFD、Ta、Ts均以1月份最低,11月和3月其次,5月最高,RH相反。白天的PFD、Ta、Ts先升后降,而RH和CO2浓度则先降后升,峰值和谷值多出现在12:00~14:00。夜间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4:00~6:00。有机肥施用量对日光温室内CO2浓度有重要影响,在有机肥充足的情况下基本能够满足黄瓜生长对CO2的需要。  2.10~11月黄瓜叶片的生长发育速度最快,叶面积最大,12~1月的生长发育最慢,叶面积最小。一般叶片展出20d左右时光合速率(Pn)达到最大值,其增长速度大于叶片展开速度。叶片展开过程中,气孔与非气孔因素同时存在,对Pn都有一定影响;而在叶片衰老过程中光合功能的衰退主要取决于非气孔限制。 3.各时期展出叶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多随叶片展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变化均与叶片Pn的变化趋势相似;叶片初展时光化学效率多随叶龄的增大有较明显增加,衰老过程中,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 WP=9 (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的降低速度明显小于Pn。叶龄越大,叶片用于光化学反应的光能比例越大,而用于热耗散的光能越少。在黄瓜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光合作用暗反应是决定黄瓜光合速率高低的关键因素。 4.日光温室黄瓜叶片的Pn和羧化效率(CE)以中上位叶的较高,基部弱光和CE降低是导致下位叶Pn降低的主要原因。光合作用饱和光强也以中位叶最高,但光补偿点多随叶位的下降而降低,AQY、Fv/Fm和ΦPSⅡ日均值多随叶位的下降而增大。不同叶位叶片Pn的日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均呈单峰曲线型,高峰出现在12:00左右。Fv/Fm和ΦPSⅡ日变化与Pn相反,即上午逐渐减小,12:00以后逐步增加,变化幅度多随叶位的下降而减小。叶绿体数目、大小、基粒数和基粒片层数均以基部叶为最大或最多,上数第1叶的较小或较少。表明叶片初展时叶绿体发育不健全是Pn较低的原因之一,基部叶片对弱光环境有较强的适应和调节能力。单个细胞的平均淀粉粒数和淀粉粒大小以第1叶最多或最大,第4叶最少也最小。说明初展叶和基部叶的物质运输能力均较弱。 5.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植株各层次叶片的PFD逐渐降低,尤其是中下部叶片降低幅度较大。下位叶的Pn及饱和光强多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本试验肥力条件下,中密度处理的产量最高,高密度处理的其次,低密度处理的最低。 6.在测定范围内,日光温室盆栽黄瓜的光响应曲线高度、光饱和点、光(CO2)饱和时的最大光合速率(Amax)和AQY均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光补偿点则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减小。CO2响应曲线和CE随着PFD的增加而增加,AQY和光化学效率则随PFD的增加而减小。 7.功能叶的光饱和点和Amax显著高于老叶,说明老叶光合机构的暗反应效率明显下降;CO2饱和时老叶的Pn显著低于功能叶,但其CO2饱和点并未明显降低,表明光系统的吸能转能能力虽然有所减弱,但不是光合功能衰退的主要原因,与暗反应有关过程的衰退是黄瓜老叶Pn降低的主要原因。 8.对黄瓜植株进行30%和70%的遮光处理后,其功能叶片的Pn、光合能力(A350)、CE、光合作用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均降低,暗适应下初始荧光(Fo)、Fv/Fm、ΦPSⅡ及光化学猝灭(qP)都有所增加,而非光化学猝灭(qN)呈下降趋势。 9.弱光下黄瓜叶片的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但Chla和Chl a/b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Chlb,即Chl b的相对含量增加。叶绿体数目及淀粉粒数目成比例减少,叶绿体和淀粉粒减小,叶绿体内基粒数和单个基粒中的片层数明显增加。这都有利于叶片有效地捕获有限的光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WP=10 10.对黄瓜幼苗进行长期弱光亚适温(T1)和短期弱光低温(T2)处理后,其生长速度和光合功能均显著下降。其中T1的Pn、CE、AQY降低幅度较小,但光合功能恢复较慢;而T2的Pn、CE、AQY降低幅度较大,条件改善后,光合功能可在短期内恢复正常。T1的Fv/Fm和ФPSⅡ降低幅度小且恢复快;而T2降低幅度大,恢复速度也较慢。说明长期弱光亚适温可能主要影响暗反应过程;而短期弱光低温条件下光合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反应活性降低。弱光亚适温条件下Pn的降低与气孔开度减小显著相关;而短期弱光低温下Pn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叶肉因素。T1、T2处理的叶绿体类囊体垛叠程度均增大,T1表现尤其明显;长期弱光亚适温下合成和积累的碳水化合物明显减少,而短期弱光低温下黄瓜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物质运输严重受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何凤洲;日光温室黄瓜套平菇李铁恩三分地收入9000元[J];北京农业;1996年09期
2 薛照文,尹旭彬,郭琪玖;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连阴天灾害的预防措施[J];北京农业;1997年10期
3 薛照文,尹旭彬,郭琪玖;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连阴天灾害的预防措施[J];长江蔬菜;1997年03期
4 黄伟波,赵新晓;盐碱地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J];蔬菜;1997年05期
5 吕松杰,魏国顺,吴水莲;日光温室黄瓜病毒病的防治方法[J];北京农业;1999年11期
6 钟松林;日光温室黄瓜高产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2年04期
7 韩殿方,卢连合;冬季日光温室黄瓜栽培管理要点[J];北京农业;1995年11期
8 王树峰,孟祥平;日光温室黄瓜番茄周年主副行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开发;1996年03期
9 石菊兰,李兴芳;早春日光温室黄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1年04期
10 冯勤华;;日光温室黄瓜高额丰产要点[J];山西农业(致富科技);2006年24期
11 ;设施农业文摘[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8年04期
12 高丁石,孟兰梅,郑象征,魏艳丽;日光温室黄瓜采用麦糠覆盖防病效果好[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5年05期
13 秦勇;吐鲁番日光温室黄瓜品比简报[J];长江蔬菜;1996年05期
14 刘文进,杨秀花,魏领欣;日光温室黄瓜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1996年05期
15 任会芳;李巧云;;日光温室蔬菜施肥中存在的问题[J];河北农业科技;2006年06期
16 陈书乔;;日光温室黄瓜冬春季死秧原因及对策[J];河北农业;2010年03期
17 孙尚平;日光温室黄瓜栽培[J];山西农业;1994年10期
18 李平,刘林;日光温室黄瓜结瓜期七症解除法[J];中国土特产;2000年02期
19 吕松杰,魏国顺,吴水莲;日光温室黄瓜病毒病的防治方法[J];农村科技开发;2000年01期
20 魏德军,马耀辉;日光温室黄瓜主要病害及其防治[J];农村能源;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鑫;魏瑞江;康西言;;不同茬日光温室黄瓜果实生长特性与小气候因子关系[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2 彭英霞;林聪;王金花;;沼肥对日光温室黄瓜施用效果的研究[A];沼气产业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5年
3 王尧;宋卫堂;乔晓军;蒋俊鹏;;日光温室黄瓜干物质积累模型研究[A];2004年中国设施园艺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4年
4 谢忠奎;;温室集雨与集雨水高效利用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杨红娟;张福墁;;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日光温室黄瓜同化物运输及分配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成立70周年纪念优秀论文选编[C];1999年
6 史为民;陈青云;;日光温室黄瓜冠层结构与冠层光合作用模型的构建[A];2004年中国设施园艺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4年
7 艾希珍;李美云;;蔬菜作物光能利用及光合效率调节研究进展[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志杰;梁银丽;张锋;雷虹;张战利;;陕西设施蔬菜药害发生现状及预防对策[A];农作物药害预防及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韩建会;郄丽娟;齐铁权;苏俊波;;日光温室长季节黄瓜的水分生产效率分析[A];2008中国设施园艺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伟;眭晓蕾;张振贤;;黄瓜幼苗不同叶位叶片光合特性对弱光的响应[A];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任志雨;根区温度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2 艾希珍;日光温室黄瓜光能利用与光合效率调节机理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瑞江;日光温室黄瓜低温寡照灾害预警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赵云龙;碳晶电热板加温在日光温室黄瓜育苗与番茄栽培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3 马俊;日光温室黄瓜肥水气一体化施用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4 李欣;不同调控措施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及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段崇香;日光温室黄瓜有机基质栽培合理基质配方及需肥特性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6 王新右;不同配方栽培基质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与生理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7 闫鹏;不同水氮管理下日光温室黄瓜季氮素淋失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8 葛均青;日光温室黄瓜限根栽培的应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9 郑昭英;日光温室黄瓜“花打顶”形成机理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10 赵飞;光质对黄瓜叶片叶绿素荧光光谱动力学特征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家庄辛集市植保站 陈书养;日光温室黄瓜冬春季死苗要对症治[N];河北农民报;2010年
2 渭南市农科所 赵增寿;日光温室黄瓜管理中的几个问题[N];陕西科技报;2004年
3 山东农业大学 刘观浦;专家:可通过增磷控铵少硫避氯防控改良[N];山东科技报;2010年
4 曹哲峰 栗俊卿;日光温室黄瓜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N];山西科技报;2009年
5 梁艳清 王陆云;日光温室黄瓜套种冬瓜效益高[N];山西科技报;2000年
6 梅林 肖云辉 杨光学;日光温室黄瓜的中后期管理[N];山东科技报;2001年
7 黄仲生;怎样防治日光温室黄瓜类蔓枯病[N];山西科技报;2004年
8 范咏梅;日光温室黄瓜的田间管理措施[N];新疆科技报(汉);2009年
9 赵玉山;日光温室黄瓜高产栽培植株调整技术[N];山西科技报;2001年
10 苏广艳 鲁召军;温室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生与防治[N];河南科技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