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SP启动子与内含子对转基因杨树中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

刘斌  
【摘要】: 杨树是世界主要的造林和经济树种,在中国和世界各地均有广泛的栽培。三倍体毛白杨杨以其生长快、抗性强,纤维长等优点,已成为目前营造人工速生丰产林的造林树种之一;且由于三倍体杨树的高度不育而只能进行无性繁殖,因此不存在转基因植物投放田间后外源基因污染其他植物的安全性问题,所以本研究选择BT-18号三倍体毛白杨作为转基因的实验材料,研究了激素浓度等因素对其叶片再生的影响,建立了离体叶片培养诱导植株高频再生的体系。 SP启动子来自于章鱼碱和甘露碱合成酶基因,并由人工拼接合成。研究报道,由SP启动子指导的烟草叶片组织中GUS基因的表达活性分别是CaMV 35S和双CaMV 35S启动子活性的156倍和26倍,并且SP启动子在根部具有很高的表达活性。本研究在BT-18号三倍体毛白杨高频再生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表达载体,通过改良的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获得大量的转基因植株,并分析了SP超强启动子和CaMV35S启动子在BT-18号三倍体毛白杨中的表达活性以及内含子(intron)序列对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杨树转基因育种工作提供许多极有价值的实践和理论依据。具体实验结果如下: 1. 建立了BT-18号三倍体毛白杨离体叶片的高频再生体系,确立了最佳分化培养基(MS+0.5mg/L 6-BA+0.3mg/L IBA+0.15mg/L KT+30mg/L Ad)、壮苗培养基(MS+0.3mg/L 6-BA+0.1mg/L NAA+0.1mg/L KT+20mg/L Ad)和生根培养基(1/2MS+0.1mg/L NAA+0.05mg/l IBA)。通过离体叶片再生的Kan梯度筛选实验,将转化芽的选择选压力定为40mg/l Kan。通过调整激素浓度、减少消毒时间、连续转移培养和加入吸附剂活性炭等方法解决了 WP=7 组织培养外植体的褐化问题;通过降低分裂素浓度、以透气性好的羊皮纸封口三角瓶、提高琼脂的浓度、生根移栽培养基采用1/2的MS培养基等方法解决了组培苗的玻璃化问题。 2. 构建了两个中间载体pUCGI和pUCG,两个表达载体pBI2和pBISN2。对载体构建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探索。 3. 改良和优化了传统的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提高了转化率,通过Kan筛选获得了大量转基因植株,并用PCR方法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了鉴定,分析并消除了产生PCR污染的原因。 4. 对转基因的叶片进行了外源基因瞬时表达的GUS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在瞬时表达中SP启动子活性强于CaMV35S启动子。结果还发现,CaMV35S+GUS基因在农杆菌中也能表达;农杆菌中缺乏真核生物的拼接机制,所以CaMV35S +GUS-intron在农杆菌中检测不到GUS活性。因此GUS-intron基因比GUS基因更适合作为检测基因。 5. 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了稳定表达的GUS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SP启动子转化的杨树植株的叶片具有向基表达的特性,随着叶龄的增大,GUS活性也逐渐上升;SP启动子在茎部组织的活性高于CaMV35S启动子活性的6~8倍;虽然CaMV35S启动子在根部组织中的活性较高,SP启动子活性仍比CaMV35S启动子的高8~10倍,内含子的插入使转基因沉默的植株比例下降了20~30%。 6. 通过对内含子作用机理的分析,为杨树和其他植物的转基因工作提出了很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丁红梅;邵根宝;徐银学;;内含子与基因表达调控[J];畜牧与兽医;2006年03期
2 徐玲;罗玉萍;周冬根;李思光;;U83 Box C/D snoRNA构建果蝇科系统发生树[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7年05期
3 黄宝春;曹国军;邵宁生;;内含子miRNA反馈调节宿主基因的表达与功能研究进展[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9年06期
4 陈乃富;断裂基因[J];生物学教学;1994年03期
5 成汝震,张斌;数据库语言对流式文件的处理及应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6 ;生物学[J];中国医学文摘(基础医学);1999年02期
7 顾其华!418000,舒畅,叶爱慧!418000,吕新生,唐孝亮!418000,况艳春!418000;p53基因第7内含子序列的多态性位点分析[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0年03期
8 张昕泂,胡惠民,董良,陆长德;人生长激素基因组DNA在家蚕BmN细胞中的瞬时表达[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7期
9 周春,王传铭,潘蓄林,曹槐;内含子研究与真核生物基因工程设计[J];自然杂志;2004年01期
10 陈俊,王宗阳;水稻OsBP-73基因表达需要其内含子参与[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4年01期
11 杜启艳,常重杰,陈颖;3种鲤科鱼β珠蛋白基因的比较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5年01期
12 邓科君;杨足君;刘成;赵为;刘畅;冯娟;任正隆;;红景天线粒体nad7基因内含子2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意义[J];遗传;2007年03期
13 刘良国;陶敏;段巍;刘少军;刘东;刘筠;;异源四倍体鲫鲤及其原始父母本细胞周期蛋白B基因克隆与分子遗传分析[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7年10期
14 魏新元;;内含肽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15 程国建;赵斐;吴晓怡;;神经网络在基因序列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33期
16 熊晔;周旭明;杨梅;张盼;杨云霞;杨光;;基于13个内含子的序列探讨鲸目的系统发育关系(英文)[J];兽类学报;2011年02期
17 季平,张志芳,何家禄,吴祥甫,Peter Hing-Yat Lam;我国首次将具信号肽和内含子的植物源性基因在蚕体中得到表达[J];中国农业科学;1996年01期
18 张静,石秀凡;酵母基因中转录正调控内含子序列特征的统计分析[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3年02期
19 王家太;杨勇;曾庆韬;;黑腹果蝇种组组蛋白基因间内含子区的分子进化[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20 范彦辉;师奇;陈金锋;王文娟;庞红侠;唐教伟;陶士珩;;大鼠与小鼠内含子中插入、缺失与替换的速度与模式[J];科学通报;2008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先芝;陈凡;吴乃虎;;番茄(Solanum esculentum L.)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内含子增强外源基因表达的研究[A];全国植物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宋卫涛;朱文奇;李慧芳;;部分家鸭催乳素基因内含子1SNP检测[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利绒;罗辽复;;线虫基因组外显子与内含子特征研究[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乔娜;程金花;赵文明;赵荣雪;陈国宏;;鹅THRSPα基因内含子多态性分析[A];中国家禽科学研究进展——第十四次全国家禽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东;蔺亚晖;李会良;王恒;;鼠约氏疟Pydyn基因的内含子序列分析[A];中国动物学会第七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楚瑞琦;彭振辉;谭升顺;刘平;杨闰平;王冬云;袁景奕;杜丘峰;;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维甲酸受体α内含子碱基突变[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7 张振波;雷明刚;邓昌彦;熊远著;万胜彬;;猪LPL基因内含子3的克隆、测序及PCR-NheI-RFLP研究(英文)[A];全国首届动物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胡红琳;王长江;王佑民;章秋;刘树琴;杨明功;;抵抗素基因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研究[A];全国首届代谢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臧丽;于灵芝;姜运良;;猪GDF11内含子1的测序及其SINE重复序列的研究[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有志;吴玉英;张学铭;樊永明;;三倍体毛白杨纸浆卡伯值近红外模型[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广德;三倍体毛白杨速生纸浆林蒸腾耗水特性及灌溉制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赵雪梅;三倍体毛白杨生长及其林地土壤养分动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富丰珍;三倍体毛白杨速生纸浆林光合特性及冠层管理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张颖;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短轮伐期人工林叶片养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徐军;抗冻肽表达载体构建与应用、绿色木霉分泌表达系统及AFP基因内含子功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年
6 金小娟;三倍体毛白杨的木素结构及其在制浆漂白过程中的变化[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7 刘克林;三倍体毛白杨林木营养动态及施肥试验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李素艳;三倍体毛白杨养分动态变化规律及施肥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张平冬;三倍体毛白杨超短轮伐纸浆材无性系选配及经营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10 任伟;干扰素调节因子3第二内含子内剪接异构体1的转录调控[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斌;SP启动子与内含子对转基因杨树中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2 水生英;桑天牛对三倍体毛白杨纸浆林树木生长和木材材质的影响及防治建议[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叶德柳;三倍体毛白杨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4 石超;三倍体毛白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分子鉴定[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2003年
5 陈文德;三倍体毛白杨幼林—黑麦草复合模式根系生长与养分特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6 王怡;干扰素调节因子3第二内含子中新剪接异构体2核心启动子的功能特征[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7 牟洪香;三倍体毛白杨优良无性系微体快速繁殖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8 陈县明;沙冬青低温诱导基因内含子与AmCIP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陈育;桃褐腐病菌Cyt b基因1166bp内含子对G143A突变影响的分子机理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10 袁胜亮;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的抗虫基因表达水平及抗虫机理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铁铮;三倍体毛白杨之父 朱之悌[N];科技日报;2001年
2 朔州市林科所 吴广彪 吴萍萍;浅谈三倍体毛白杨的病虫害防治对策[N];山西科技报;2001年
3 广文;三倍体毛白杨的苗圃建立和嫁接[N];河南科技报;2001年
4 潘明发;如何提高三倍体毛白杨成活率[N];中国水利报;2001年
5 章丘市普集园艺场(250206) 景华;三倍体毛白杨优良特性及建速生林与苗圃效益析[N];山东科技报;2001年
6 程桢;三倍体毛白杨杨木制浆造纸——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中值得重视的产业[N];发展导报;2002年
7 杨培军;山东泉林纸业建成4000亩三倍体毛白杨种苗基地[N];中国包装报;2001年
8 铁铮;毛白杨研究三获国家大奖[N];中国花卉报;2004年
9 龙三群;树立起自己的品牌[N];中国绿色时报;2000年
10 唐大刚;林业高新技术产业方兴末艾[N];山西发展导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