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棉花抗黄萎病效应及与杀菌剂联合作用研究
【摘要】:
本研究利用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幼苗期棉株进行处理,研究和评价了它们诱导处理棉苗后对棉花黄萎病发生的影响以及对黄萎病菌的作用;用5种杀菌剂进行了皿内离体毒力以及活体植株控制效果测定,筛选出对黄萎病较为有效的杀菌剂;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杀菌剂联合作用对棉花黄萎病的控制效果,明确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杀菌剂的增效作用及增效程度;并对其诱导抗性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通过棉苗活体诱导处理和接种试验,所试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适宜的诱导天数及合适浓度条件下能诱导棉苗抗黄萎病的发生,降低发病率和发病程度。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降低棉花黄萎病发生的效果存在差异,并且,诱抗效果也因棉花品种而异,所筛选的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水杨酸(SA)、二氢茉莉酸丙酯(PDJ)和萘乙酸(NAA)效果较好,用其处理中棉12(耐病品种),控制效果最好的处理,防效可达40%以上,而处理泗棉3号(感病品种),效果最好的可达20%以上。
离体测定SA、PDJ、NAA对棉花黄萎病菌的作用结果表明,NAA对黄萎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PDJ对菌丝生长、PDJ的几个浓度和SA、NAA的高浓度对微菌核的形成分别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它处理对黄萎病菌的各个生长形态抑制作用很小或表现出促进生长的效果。总而言之,SA、PDJ、NAA对黄萎病表现出的控制效果,与这三种物质对黄萎病菌各生长形态的抑制作用相关性不大。
多菌灵灌根和喷雾处理、三环唑灌根处理对棉花黄萎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控制效果;皿内测定多菌灵和三环唑对黄萎病菌的离体毒力结果表明,两种杀菌剂对黄萎病菌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以及微菌核形成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多菌灵、三环唑联合作用测定结果表明,NAA对多菌灵和三环唑具有增效作用,PDJ、SA对这两种杀菌剂具有相加作
WP=6
用,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杀菌剂联合作用,可以作为植物病害防治的一条途径。
对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棉花抗黄萎病的生理生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它们诱导处理棉苗后,能够引起棉苗体内SOD、POD、PAL、PPO、CAT活性和木质素、丙二醛含量的变化,棉苗体内抗病相关酶活性和一些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变化,可能与棉苗抗黄萎病性相关,具体机理需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