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磺隆防除夏玉米田阔叶杂草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试验研究了苯磺隆防除夏玉米田阔叶杂草的效果、苯磺隆对夏玉米的安全性以及苯磺隆与乙草胺、甲草·乙·莠、异丙草·莠配合使用综合防除夏玉米田杂草的效果。
结果表明:苯磺隆对夏玉米田中的阔叶杂草具有较好的防效,药后45天对苘麻、苋菜和铁苋的株数防效和鲜重防效达到94.8%~100.0%和98.7%~100.0%,对马齿苋和田旋花的株数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68.4%~81.1%和86.6.7%~90.8%;0.8~1.2g/667m~2剂量苯磺隆对4个玉米品种使用安全,本试验中仅对招玉6号品种造成减产,1.6g/667m~2以上剂量的苯磺隆对大多数玉米品种均能造成明显危害,表现为植株低矮、叶片颜色黄绿、叶脉紫红色,减产严重,并有死苗现象发生,剂量升高到2.0 g/667~m~2以上后,玉米苗大量枯死;将0.2%的洗衣粉与苯磺隆一起使用,能够提高苯磺隆的灭草效果,对阔叶杂草的株数防效与鲜重防效分别提高了2.5%和3.1%,起到与高剂量苯磺隆相同的防草效果;苯磺隆对幼龄杂草的防效较好,杂草2~3叶期喷药的防草效果为最好,大龄杂草喷药后,能够通过发生新芽,恢复生长,降低除草效果;苯磺隆与甲草·乙·莠、异丙草·莠配合使用的综合防草效果较好,对总草的平均株数防效为94.7%、鲜重防效为97.0%,并且还能显著地降低田间的麦苗密度和鲜重。
研究结果证明,苯磺隆无论是对阔叶杂草的防效还是对玉米的安全性上,均是可行的;苯磺隆(75%)生产应用的适宜用药剂量为0.8~1.0g/667~m~2,在此范围内,耐药性强的玉米品种可选择高剂量,耐药性差的玉米品种应选择低剂量,鉴于玉米品种间对苯磺隆的反应有差异,建议使用前最好先做安全性试验;苯磺隆的适宜喷药时期为玉米3~4叶期(杂草2~3叶期);在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发生均较严重的地块,建议用0.8~1.0g/667m~2剂量的75%苯磺隆干悬浮剂与42%甲草·乙·莠悬乳剂240ml/667m~2或41%异丙草·莠悬乳剂240ml/667m~2搭配使用,甲草·乙·莠或异丙草·莠于夏玉米播后苗前喷洒,苯磺隆于夏玉米3~4
|
|
|
|
1 |
王雅萍;;苯磺隆及其复配制剂除草剂受欢迎[J];农药市场信息;2009年23期 |
2 |
郭青云,金萍;60.75%异丙隆·苯磺隆WP防除麦田杂草药效试验[J];青海科技;2004年03期 |
3 |
陆进泉;2%霸草灵SC混用防除小麦田阔叶杂草效果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04年02期 |
4 |
程荣久,高传民,张瑞平;徐州市夏玉米发生黄化苗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05年04期 |
5 |
李贤安;张子金;;夏玉米制种田化学除草技术[J];种子世界;1985年07期 |
6 |
秦怀杰;;淮北地区夏大豆夏玉米化学除草存在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9期 |
7 |
张伟,闫泗云,程大勇;夏玉米施用化学除草剂产生药害原因探讨[J];农业科技通讯;2003年08期 |
8 |
过戌吉;;苯磺隆产品登记暴热品种[J];农药市场信息;2004年14期 |
9 |
吴翠霞;孙健;杨娜;;苯磺隆与氯氟吡氧乙酸混用对杂草的联合作用[J];农药研究与应用;2009年01期 |
10 |
;掌握生育规律 夺取夏玉米高产[J];河北农业科技;1973年06期 |
11 |
姚万山;;1987年郾城基地县夏玉米万亩500公斤开发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1988年05期 |
12 |
郑卓琳,李伯航,张淑敏;紧凑型夏玉米高产需水规律研究[J];玉米科学;1994年04期 |
13 |
袁宝玉,楚爱香,韩向阳,戚永安,茹海江,谢红敏;夏玉米单产11000~12000kg/hm~2试验示范[J];玉米科学;1998年04期 |
14 |
卜祥凤;夏玉米产量徘徊不前的原因浅析[J];农村科技开发;2002年06期 |
15 |
侯常青;;苯磺隆价格大战的思考[J];农药市场信息;2003年07期 |
16 |
张海申
,王友华;夏玉米的中后期管理[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4年08期 |
17 |
董其德;夏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J];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2005年07期 |
18 |
刁凤玲;吴茂平;张丽林;;夏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种子世界;2006年04期 |
19 |
吴志凤;;麦田除草剂苯磺隆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
20 |
何普泉;王传品;;苯磺隆生产工艺评述[J];农药;2007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