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丁津在山东省夏玉米田应用技术研究
【摘要】:本文在室内外对夏玉米田杂草发生种类、群落构成、除草剂筛选以及以特丁津为主体的配伍组合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夏玉米田杂草发生种类、危害特点及群落构成
采用目测五级分级法,对山东省夏玉米田进行了杂草种类及群落构成调查。结果表明:夏玉米田杂草隶属25科87种,以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混生为主。禾本科杂草以马唐、牛筋草、稗草、狗尾草为主,阔叶杂草以反枝苋、皱果苋、藜、小藜、马齿苋、铁苋菜、鳢肠、苘麻为主,莎草科杂草以香附子为主。
杂草种类与种植方式、上茬作物有关,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
夏玉米田杂草发生量大、出现频率高、危害重。马唐出现频率为100%,牛筋草、反枝苋、马齿苋、皱果苋、狗尾草、稗草、铁苋菜分别为100%、97.3%、83.4%、78.3%、43.1%、67.4%、53.2%和51.2%。马唐、牛筋草、反枝苋、马齿苋、皱果苋2级危害以上分别占61.8%、42.5%、37.0%、32.8%和12.9%;3级危害以上分别占23.4%、15.0%、18.6%、5.5%和4.5%。
夏玉米田杂草群落主要以马唐、牛筋草为优势种构成各种群落。主要群落有:马唐—反枝苋—牛筋草—马齿苋、马唐—反枝苋—鳢肠、牛筋草—反枝苋—香附子、牛筋草—鳢肠—反枝苋—马唐等。
2、特丁津应用技术研究
2.1特丁津不同施用时期防效比较,研究表明,特丁津在播后苗前土壤处理防除禾本科杂草效果明显优于苗后的防效。而防除阔叶杂草的效果芽前芽后均较高。
2.2特丁津田间施用量确定。80%特丁津WP在夏玉米田应用防除杂草的最适用量范围为100~150g/亩,对阔叶杂草防效明显高于对禾本科杂草防效,对阔叶杂草用量范围75~100g/亩即可。
|
|
|
|
1 |
周祖澄,蔡元定,金振玉,王洪玉,王淑瑜;氮肥增效剂、除草剂同氮肥混用的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80年02期 |
2 |
张宗涛;除草剂研究的最近进展[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80年02期 |
3 |
前田正男,谭征;日本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演变——主要以稻作为中心[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0年03期 |
4 |
;国外文摘选译[J];福建热作科技;1980年01期 |
5 |
陈之浩,何占祥,孙希文,杨志才,阮思新;均三氮苯类和取代脲类除草剂在麦田的应用及对后茬水稻产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1980年05期 |
6 |
傅光杞;眼子菜的防除[J];贵州农业科学;1980年06期 |
7 |
谢长生;农田化学除草的应用效果[J];江西农业科技;1980年06期 |
8 |
危寅如;杀草丹除草剂在晚稻田应用取得较好效果[J];江西农业科技;1980年07期 |
9 |
白秀峰
,张学立
,陈庆南;日本花生覆盖栽培概况[J];花生学报;1980年02期 |
10 |
农垦部新疆垦区科学考察组杂草小组;田园杂草考察简结[J];新疆农垦科技;198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