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迟眼蕈蚊性别分化、性腺染色体行为与唾腺染色体形态的初步研究
【摘要】: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俗名韭蛆,属双翅目,眼蕈蚊科,迟眼蕈蚊属,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农业害虫,近年来在我国危害严重。总体上,我国对韭菜迟眼蕈蚊的研究相当匮乏,研究多集中在田间发生规律,有效药剂的筛选及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上(冯惠琴和郑方强,1987;罗万春等,1997;郑方强,2002;梅增霞等,2003),在染色体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对韭菜迟眼蕈蚊精巢的发育动态,以及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形态和行为进行了研究,同时还研究了唾腺的发育动态和唾腺染色体上的DNA膨突(DNA puff)现象,旨在弄清韭菜迟眼蕈蚊的性别决定机制,并通过研究唾腺及其染色体,为寻找唾腺染色体上特定的功能基因奠定基础。研究结果主要如下:
1.韭菜迟眼蕈蚊的生殖对策以产单性别方式为主,其次是产优势性别方式,产双性别比例小,但是近亲繁殖会造成双性别子代比例增大。
2.韭菜迟眼蕈蚊生殖细胞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是n=4。
3.有丝分裂比较正统,早期染色体呈细线状缠绕在一起,难以辨认。中期染色体收缩成短棒状,排列在赤道面上,8条染色体虽然聚集在一块,但分成两组,相互对称,这两组分别为来自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后期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姊妹染色单体分裂到两极。
4.雄性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时,染色体没有典型的中期排列,直接从早期状态过渡到后期状态。后期时,来自父方的4条染色体进入细胞芽体,随后被消除。
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时,常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X染色体提前出现在纺锤体的一极,后期时,常染色体的染色单体按常规方式分裂到两极,X染色体不分裂,含有X染色体的染色单体组继续存在于细胞核中,构成精子细胞核,不含X染色体的染色单体组进入细胞质芽后被消除,随后,X染色体横向断裂成两条,即雄性参与受精时,精子细胞核内含有3条常染色体与2条X染色体,数目为5条。
雌性减数分裂是正常的,不发生染色体消除现象,第一次减数分裂后,
|
|
|
|
1 |
张秀海,田砚亭;植物性别分化的研究状况[J];河北林果研究;1998年04期 |
2 |
汪俏梅,曾广文;苦瓜性别分化程序表达的研究(英文)[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年03期 |
3 |
李利红,白静;果树性别分化研究进展[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
4 |
李惠华;何健;苏明华;赖瑞云;;番木瓜性别分化研究进展(综述)[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8年04期 |
5 |
夏仁学;园艺植物性别分化的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1996年S1期 |
6 |
夏仁学;;果树的性别分化及其早期鉴定[J];果树科学;1997年01期 |
7 |
孔冬梅;;激素对高等植物性别分化的调控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
8 |
李新红,赵文阁,郭玉民,薛建华;中国林蛙性腺的发育及温度对其性别分化的影响[J];动物学研究;2001年05期 |
9 |
于凤池,孙耘子,袁高峰,汪俏梅;栝楼性别分化特异大分子标记物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03年06期 |
10 |
李庆余;張淑靜;;环境条件对黃瓜离体芽性別分化的影响(初步观察)[J];植物生理学通讯;1965年03期 |
11 |
汪俏梅,曾广文;苦瓜性别分化的特异蛋白质研究[J];植物学报;1998年03期 |
12 |
黎炎,李文嘉;瓜类性别分化的化学调控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广西农业科学;2004年03期 |
13 |
詹冰津;池丽影;张军玲;张会会;;鱼类原始生殖细胞与鱼类性别分化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02期 |
14 |
朱丽华;陈龙英;王颖;龚繁荣;;硝酸银对迷你桔瓜性别分化及坐果性的影响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3年03期 |
15 |
叶玉珍,吴清江,黄文郁;稚鳖的性别分化及组织学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1998年02期 |
16 |
杨景娟;孟庆俭;许永玉;刘桂林;郑方强;;韭菜迟眼蕈蚊的性别分化及其生态与进化意义[J];昆虫知识;2006年04期 |
17 |
刘晓辉;;哺乳动物性染色体在性别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82年02期 |
18 |
侯亚南,秦瑶,李凤兰;美国肥皂荚花性别分化的形态学与组织化学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
19 |
陈顺伟,李春才,,王志明;青霉素对板栗花性别分化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园艺学报;1996年04期 |
20 |
陈彤;;激素控制罗非鱼类性别分化的研究现状[J];国外水产;198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