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揉切压捆青贮机关键部件的设计
【摘要】:
目前,我国玉米收获作业的机械化程度还很低,约为2%。玉米收获基本上靠手工作业,劳动强度大。为了抢种小麦,玉米秸秆往往就地焚烧,既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又浪费掉大量的资源。近年来,各地积极推广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和秸秆青贮作业,已收到了好的效果。但是,现有的青贮机只能完成秸秆切碎作业,后续的运输和储存仍需要占用许多劳力和时间。如果在玉米联合收割机上增加揉切和压捆装置,使其集玉米穗茎兼收和秸秆揉切压捆于一体,将会大大提高作业效率。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想法,设计开发了玉米秸秆揉切滚筒、饲草(揉切后的茎秆)输送器和压捆装置。在查阅国内外有关玉米收获机和青贮机资料的基础上,对本地区典型的玉米收获机械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对比了不同机型及结构的优缺点,确定了改进目标,提出了在现有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增加秸秆揉切滚筒、饲草输送器和压捆装置的设计方案。
根据玉米秸秆的饲喂要求和青贮工艺,对揉切后玉米秸秆压缩受力、变形以及压缩密度等参数进行了研究,找出在压紧过程中各种参数的变化规律。并以此为理论依据,采用系统分析和优化设计的方法,对整机的作业效率、动力分配等进行了详细计算和优化。对秸秆揉切滚筒、饲草输送器等装置进行了结构设计,重点设计了以液压为动力的压捆装置,完成了液压系统的配置、液压元件的选型以及主要零件的强度校核。利用CAXA三维设计软件,绘制了大约100个零部件的三维模型。对主要部件进行了虚拟装配和干涉检验。为了保证设计的可靠性,对关键工作部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和动态检验。
以液压方式实现揉切后玉米秸秆的压捆成型,可减少动力和材料的消耗,提高机器的标准化程度,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同时,增加了玉米联合收割机的功能,简化了玉米秸秆青贮的作业环节,有利于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效果和玉米收获的机械化水平。
|
|
|
|
1 |
朱金山,林伟健;红碎茶揉切机的合理参数[J];茶叶科学;1987年02期 |
2 |
S.Samarasingham;谢宁;;对于洛托凡——传统揉捻工艺中带有锥形调节器和可调尾盘两种洛托凡揉切机的比较[J];茶叶;1980年02期 |
3 |
李熹明;刘佩娥;张明;陈美贞;;齿辊式揉切机揉切机理的探讨[J];茶叶通讯;1985年01期 |
4 |
粤茶捷;;为提高红碎茶品质鉴定转子揉切机[J];中国茶叶;1979年03期 |
5 |
陈尊诗;;印度齿辊揉切机的研究进展[J];茶叶通讯;1989年03期 |
6 |
单务本;彭继光;喻飘香;曾益峰;;不同揉切机制茶性能和品质的研究[J];茶叶通讯;1979年04期 |
7 |
孟海波,韩鲁佳,刘向阳,阎巧娟,刘依;秸秆揉切机用刀片磨损的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3年05期 |
8 |
韩鲁佳,刘向阳,阎巧娟,夏建平,谭奈林,李媛;9LRZ-80型立式秸秆揉切机的研制[J];农业工程学报;1999年03期 |
9 |
邓松如;;齿滚揉切机齿辊工作原理浅析[J];茶叶;1987年04期 |
10 |
王飞;陈义厚;;新型秸秆撕裂粉碎机的设计[J];机械工程师;2007年04期 |
11 |
殷鸿范;;《茶叶初制机械讲座》第七讲 揉切与发酵设备[J];茶叶;1989年02期 |
12 |
张堂恒;叶斌;;提高红碎茶品质的新工艺——CTC加工法[J];广东茶业;1990年02期 |
13 |
;国家科技新成果9LRZ—80立式秸秆揉切机[J];农牧产品开发;1999年09期 |
14 |
农志富;颗粒绿茶生产技术[J];湖南林业;2005年07期 |
15 |
侯春梅
,孙继平;简讯[J];山西农机;2004年02期 |
16 |
龚范武
,朱旗;叶细胞组织损伤对红碎茶品质影响的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3期 |
17 |
;行业动态[J];四川畜牧兽医;2003年03期 |
18 |
M、G、Hampton;邝炜;刘东;;比较燃料需求,抉择制茶工艺[J];广东茶业;1983年04期 |
19 |
王耀东;;值得总结和推广的经验[J];茶业通报;1983年03期 |
20 |
薛运凤;;《茶叶初制机械讲座》 第一讲 茶叶初制机械概述[J];茶叶;198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