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群中RE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囊膜糖蛋白基因的序列分析
【摘要】: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Reticuloendotheliosis, RE)是指由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 REV)引起的鸡、鸭、火鸡和其它禽类包括急性网状细胞肿瘤形成、生长抑制综合症、淋巴组织和其他组织的慢性肿瘤形成的病理综合症。这种疾病虽然不一定直接导致禽的死亡,但它们能降低其对其它疾病的抵抗力,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REV可感染众多鸟类,鸭是其常见的自然宿主,从鸭的肿瘤病料中可以分离出REV。REV代表株中有两株来源于鸭,即鸭脾坏死病毒(SNV)和鸭传染性贫血病毒(DIAV)。但在我国,除了疫苗污染外,还没有关于鸭群中REV自然感染状态的报道。
本课题利用REV env基因的保守序列,用地高辛标记核酸探针。从山东省不同地区不同日龄鸭群中采集法氏囊、脾脏、肝脏样品,通过组织DNA直接点杂交,常规PCR、巢式PCR检测REV核酸,并用组织匀浆接种CEF,培养分离病毒,IFA检测,完成了鸭群中RE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从不同地区nest-PCR阳性产物中随机选择克隆测序,做同源性和进化树分析,从核酸亲缘关系上推测鸭群中REV的来源。
实验一REV核酸探针检测方法的建立
以经典鸭源SNV株前病毒全基因组cDNA的感染性克隆质粒pB101 DNA为模板,用REV特异性引物扩增env基因片段。PCR产物经测序验证无误后,回收、纯化、定量,用地高辛标记,制备出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探针。该探针能与感染REV的细胞、组织提取的DNA发生特异性杂交。核酸探针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探针能检测到1pg特异性核酸,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该研究为REV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良好的方法。
实验二鸭群中RE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随机采集来自山东省不同地区97只鸭组织样品220份,以提取的组织DNA为模板进行特异性斑点杂交、PCR和nest-PCR检测。用nest-PCR从其中121份组织DNA中检出REV特异性核酸,阳性率为55%,这说明山东省已有相当部分的鸭群感染或感染过REV。这是国内首次对鸭群中REV感染状态的流行病学报道。对上述样品同时进行细胞培养分离病毒、点杂交和常规PCR检测,但均为阴性。这与从鸡体内很容易检测或分离到REV显著不同,说明REV在感染鸭体内病毒含量很低,或前病毒DNA与鸭基因组发生整合的机率比鸡低。本实验对肝脏、脾脏、法氏囊检出率的分析比较发现,法氏囊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肝脏和脾脏,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今后在检测鸭群的感染时,应加强对法氏囊的检测。
实验三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病毒囊膜糖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REV基因序列相对保守,无明显高变区,但囊膜糖蛋白基因(env)较REV其他结构基因如gag、pol较易发生变异,也是决定病毒抗原性的主要基因,因此我们选择env作为检测基因。通过三个地区样品REV env基因的序列分析发现,YN-1株、BZ-1株核酸序列与美国分离的经典鸭源SNV株同源性最高,LQ-1株与美国鸡源分离株同源性最高,而均与中国鸡源REV分离株的同源性相对较低。进化树分析也表明YN-1株、BZ-1株与经典鸭源SNV株处于同一分支,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LQ-1株与FA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三者与国内分离的鸡源REV毒株亲缘关系较远。由此推断,我国鸭源REV很可能是在引进未经对REV检疫的种鸭时引入的。
|
|
|
|
1 |
孔得翔;王素华;曲道峰;蔡渭明;杜爱芳;;弓形虫半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兽医学报;2009年01期 |
2 |
陈善真;李春玲;贾爱卿;王贵平;;副猪嗜血杆菌OMP5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
3 |
刘志杰;任慧英;刘文华;温建新;邹玲;韩先杰;魏笑笑;;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核酸探针的制备[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年12期 |
4 |
许键;喻梅辉;李新芳;李林;周伟一;何冰;仲英娜;赵素元;;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ET-HEV)核酸探针制备及临床诊断研究初报[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
5 |
华育平;王永林;;Puumala病毒核酸探针的制备[J];野生动物;1993年02期 |
6 |
杨仕标;;猪细小病毒DNA及核酸探针的应用[J];云南畜牧兽医;1992年04期 |
7 |
付宝权,刘明远,王锋,吴秀萍,卢强,黎诚耀,窦兰清,P.Boireau;旋毛虫5日龄成虫期特异性基因片段的克隆及鉴定[J];中国兽医科技;2001年11期 |
8 |
金天明;高丰;佟庆彬;武迎红;;东北虎巴氏杆菌毒力基因toxA的克隆及同源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9期 |
9 |
赵爱云;何强;井波;;新疆阿拉尔垦区猪嗜血支原体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
10 |
郑立运;王庆端;方先珍;江金花;;H_5禽流感病毒HA1基因原核表达及初步纯化[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
11 |
王向柳;王长法;杨少华;杨宏军;阿合买提·买买提;高运东;仲跻峰;;无乳链球菌CAMP因子(cfb)的克隆及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J];西南农业学报;2008年04期 |
12 |
王洪进;张青禅;赵冬敏;柴家前;常维山;崔治中;郭慧君;;我国近10年鸡白血病流行病学报道与研究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2011年02期 |
13 |
程治德;;四川省部分民族地区牦牛勾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
14 |
吴秀萍,刘明远,陈启军,卢强,付宝权,姚春雨,P.Boireau;旋毛虫新生幼虫期特异性T_(314)全长cDNA的克隆及表达[J];中国兽医学报;2003年02期 |
15 |
王俊红;刘高生;牛钟相;张文娟;裴宗飞;;沙门氏菌invH基因的序列分析与分子检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16 |
李恭贺;宁淑芳;王世凯;何宝祥;蒋和生;;广西水牛ghrelin 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
17 |
王向柳;王长法;杨宏军;阿合买提·买买提;高运东;仲跻峰;;牛源无乳链球菌CAMP因子(cfb)的克隆及原核表达[J];新疆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
18 |
侯玉慧;邬生力;蔡渭明;赵现锋;杜爱芳;;牛附红细胞体病PCR诊断方法的建立[J];中国兽医学报;2009年08期 |
19 |
李冬,段小波;核酸探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中国兽医科技;1992年04期 |
20 |
张伟;王柳;童光志;洪秀聪;王玫;于力;张绍杰;陈乃昌;刘保全;;鸡败血支原体和滑液支原体DNA文库的构建及其探针的制备[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