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气味结合蛋白基因时空表达的研究
【摘要】:
气味结合蛋白(OBP)与气味信息物质发生作用,是昆虫产生嗅觉及觅食、求偶等行为反应的第一步,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家蚕的嗅觉灵敏,是研究昆虫化学通讯的理想模型。近年来,国内外对家蚕嗅觉相关蛋白质,如化学感受蛋白、气味受体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对家蚕OBP的时空表达缺乏系统研究。探明OBP的表达规律不仅可进一步阐明家蚕行为反应的本质,为控制害虫、开发家蚕饲养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对于研究动物的嗅觉识别机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为此,本论文利用半定量RT-PCR等方法,从mRNA转录水平上测定家蚕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器官及不同食性蚕品种的7种obp基因(gobp1、gobp2、abp、abpx、pbp1、pbp2、pbp3)表达的差异。主要结果如下:
⑴在家蚕幼虫期各组织器官中只检测到ABP和ABPX两种obp基因的表达,其它5种obp基因在mRNA转录水平上则没有检测到任何表达。但在家蚕成虫期7种obp基因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幼虫与成虫obp基因表达的差异,可能与其嗅觉感受谱和嗅敏度不同有一定关系。
⑵检测了幼虫头部三个不同的发育时期ABP和ABPX基因表达。发现5龄取食期和熟蚕期的相对表达量高于4龄眠期。这可能与眠期嗅敏度下降有一定关系。
⑶通过摘除触角、下颚须等方法探讨了幼虫头部嗅觉器官obp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5龄取食期ABP基因和ABPX基因及熟蚕期ABPX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因摘除触角或下颚须而显著下降,而在4龄眠期摘除则对表达量无显著影响。这说明幼虫期obp基因不仅在具有嗅觉感器的触角和下颚须中表达,而且也在头部其他部位表达。
⑷ABP和ABPX基因不仅在具有嗅觉器的头部表达,在幼虫的胸足、腹足、丝腺、中肠、脂肪体、马氏管等非嗅觉器官中也普遍存在高表达。
⑸对人工饲料和非桑植物摄食性不同的广食、C108和丰一3个蚕品种,幼虫期头部ABP和ABPX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是C108最低,而其食性为中等水平。说明食性的广、狭与obp基因表达量并无直接关系。
⑹蛹和成虫触角中7种obp基因均有表达,但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存在差异。羽化前5天雌蛹GOBP2基因以及雌雄蛹的PBP2和PBP3基因没有表达,PBP1基因的表达量也很少。其余基因在从羽化前5天的蛹到羽化后4天的成虫均有表达,其中GOBP基因和PBP基因以羽化前1天及羽化当天的表达量较高,而ABP基因各时期的表达量差别较小。雌雄之间7种obp基因在不同时期的相对表达量多数不存在显著差异。
⑺测定了羽化前1天雌雄蚕蛹(潜成虫)的触角、胸足和翅中7种obp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现各种基因在触角中全部表达而且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胸足,翅中的相对表达量最低。其中2种GOBP基因及PBP2和PBP3基因在翅中无表达。雌雄间的相对表达量多无显著差异。
⑻测定了羽化当天雌雄成虫的触角、去触角头部、胸足、翅、体壁、腹末端(含外生殖器)及脂肪体等组织器官中7种obp基因的表达的差异。发现所有基因在触角中均有表达,而且相对表达量最高,雄性的表达量不同程度高于雌性。GOBP1、ABP和PBP1三个基因在所有测定的器官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余4种基因则在有些组织器官中不表达。与羽化前1天obp基因的表达情况存在一定差异。
⑼测定了广食、C108和丰一品种成虫触角中obp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GOBP基因、ABP基因及PBP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品种之间及雌雄之间差异较小,但PBP2和PBP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是广食和C108显著高于丰一。
⑽试验发现,ABP基因在所测定的各个发育阶段、所有组织器官及蚕品种中均有较高表达,无时间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很可能ABP基因还具有其他功能。关于obp基因表达与嗅觉反应、行为及食性的关系,各种OBP的具体功能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
|
|
1 |
俞燕芳;查宏贤;王彦云;卫正国;李兵;陈玉华;许雅香;沈卫德;;家蚕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serpin-6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分析[J];蚕业科学;2010年02期 |
2 |
苏宏华;王桂荣;张永军;梁革梅;吴孔明;郭予元;;棉铃虫感觉神经元膜蛋白基因克隆和表达[J];昆虫学报;2007年01期 |
3 |
王燕红;王东;李兵;赵华强;许雅香;沈卫德;;野桑蚕细胞色素P450家族CYP4M5基因的克隆和诱导表达[J];蚕业科学;2009年01期 |
4 |
杨新影;李亮;安世恒;罗梅浩;原国辉;郭线茹;;烟夜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与表达[J];昆虫学报;2011年06期 |
5 |
刘金明,傅志强,林矫矫,田锷,蔡幼民,桂仲争,庄大桓,吴祥甫,刘瑞三;家蚕生物反应器与家蚕实验动物化饲育技术[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3年S1期 |
6 |
王华兵;徐豫松;;家蚕精氨酸激酶基因的克隆、基因结构与表达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
7 |
董照明;赵萍;王凌燕;李游山;张艳;夏庆友;;家蚕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serpin16的表达规律及体外重组表达[J];蚕业科学;2010年02期 |
8 |
袁秀云;李永春;孟凡荣;王潇;尹钧;;三个小麦春化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分析(英文)[J];生物工程学报;2010年11期 |
9 |
张苗,张耀洲,张文波,金勇丰,蓝航莲;家蚕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基因SCI-SB的原核表达、纯化及活性检测[J];蚕业科学;2005年03期 |
10 |
王晓梅;戴伟;郭永军;陈承勋;李娜;张茂群;;高密度养殖下革胡子鲶生长激素mRNA表达的半定量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1年01期 |
11 |
于淼;陈复生;魏兆军;;家蚕神经肽促前胸腺激素基因mRNA的发育表达[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
12 |
周挺;高颂;刘仕平;尹纪云;张丹宇;夏庆友;;家蚕异时性基因Bmlin-28的克隆及表达研究[J];蚕学通讯;2009年01期 |
13 |
杨瑞丽,金勇丰,吴玉澄,张耀洲,吴祥甫;利用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有用蛋白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1年02期 |
14 |
金凤媚;薛俊;郏艳红;刘仲齐;;半定量RT-PCR技术的研究及应用[J];天津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
15 |
张永亮;贾永红;朱勇;;家蚕幼虫各发育时期酚氧化酶原基因的转录活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
16 |
王二玲;高峰;宋晓光;程灵豪;周光宏;;β-胡萝卜素-15,15’-加单氧酶在鸡体内的组织特异性研究[J];营养学报;2009年05期 |
17 |
赵娟;兰海燕;;拟南芥β-1,3-葡聚糖酶基因(BG1)在不同组织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
18 |
沈飞英,钟伯雄,楼程富,苏松坤,徐海圣,颜新培,姚国华,陆云翀;家蚕五龄幼虫中部丝腺细胞的蛋白质组成比较[J];中国农业科学;2005年05期 |
19 |
张晓娟;张林生;杨颖;;水分胁迫下小麦类脱水素基因表达的半定量RT-PCR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7年11期 |
20 |
董元凌;艾均文;柳照应;张湖静;李傲祥;朱勇;;家蚕细胞色素P450 CYP337A1的原核表达[J];中国蚕业;200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