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异丙草胺在土壤、甘薯和玉米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许志强  
【摘要】: 异丙草胺是一种新型的酰胺类芽前除草剂,主要用于防治玉米、大豆、水稻、甘薯等作物田间的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本文采用了气相色谱法分析测定了异丙草胺在玉米田土壤、玉米植株、甘薯田土壤和甘薯植株上的残留动态,并对异丙草胺在土壤中的降解行为进行了研究。 样品均采用石油醚和丙酮作为提取剂进行提取。植株和作物样品在采用一定比例的中性氧化铝和活性炭在作为柱填料,先用石油醚淋洗,然后使用石油醚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9+1的混合溶液作为淋洗液,进一步除去杂质和色素,最后将接收液浓缩定容。本试验选择Agilent 6890气相色谱仪带ECD检测器;气相色谱柱:DB-130m×0.25mm×0.25um毛细管柱;载气(N2)压力为21.00psi,分流比为1+5。 本试验采用添加法测定回收率,方法的添加浓度为0.01mg/kg,1.00mg/kg,异丙草胺在土壤、甘薯植株、甘薯、玉米植株和玉米籽粒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2.2%-98.3%,80.4%-101.8%,78.5%-112.9%,81.6%-102.9%,82.5%-103.8%,变异系数为2.2-8.7%,回收率符合残留分析要求。该方法对异丙草胺的最小检出量为2.2×10~(-10)g,土壤中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kg,植株、甘薯和玉米籽粒中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kg。 通过2006,2007年在山东省济南市和浙江省杭州市的两年两地田间实验,研究了异丙草胺在甘薯植株和土壤上的残留动态。其在土壤和植株上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式C=C_0e~(-Kt)。在山东省土壤中两年的降解动态方程和半衰期分别是:2006年,C=4.564e~(-0.1184t),半衰期为5.9d;2007年,C=4.537e~(-0.1157t),半衰期为6.0d。在甘薯植株中两年的降解动态方程是:2006年,C=76.035e~(-0.6853t)、半衰期为1.01d:2007年,C=82.130e~(-0.7084t)、半衰期为0.98d。在浙江省在土壤中两年的降解动态方程和半衰期分别为:2006年,C=6.576e~(-0.1219t)、半衰期为5.7d;2007年,C=3.981e~(-0.1017t)、半衰期为6.8d。在甘薯植株中两年的降解动态方程是:2006年,C=91.095e~(-0.7005tt)、半衰期为0.99d:2007年,C=96.583e~(-0.7228)、半衰期为0.96d。异丙草胺在收获期植株和甘薯中均未检出。 通过2006,2007年在山东省济南市的两年一地田间试验,研究了异丙草胺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上的残留动态。其在土壤和植株上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式C=C_0e~(-kt)。在土壤中两年的降解动态方程和半衰期分别是:2006年,C=16.080e~(-0.104t),半衰期为6.7d;2007年,C=196.134e~(0.194t),半衰期为3.6d。在玉米植株中两年的降解动态方程是:2006年,C=34030.076e~(-1.071t)半衰期为0.65 d;2007年,C=51021.378e~(-1.141t)、半衰期为0.61d。异丙草胺在收获期植株和玉米籽粒中均未检出。实验结果表明,异丙草胺在植株体内的降解速度较土壤中快,属于易降解农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岩;高锦枫;张浩;逯忠斌;;大豆植株和土壤中异丙草胺残留分析[J];农药;2007年09期
2 吴明国;甘薯巧加工[J];中国农村科技;1995年02期
3 李诗元;几种甘薯制品的加工技术[J];农村经济与技术;1999年10期
4 魏老师;甘薯休闲旅游食品[J];技术与市场;2003年07期
5 聂凌鸿;甘薯资源的开发利用[J];中小企业科技;2004年06期
6 林汝湘;甘薯收获后短期存放营养的变化[J];食品科学;1990年11期
7 江美都;甘薯的深加工技术[J];今日科技;1998年05期
8 张炎,裴斐;甘薯制三果味美增值多[J];河南农业;1998年01期
9 王忠民;如何制作甘薯虾片和甘薯米[J];安徽农业;2000年02期
10 ;甘薯乳饮料研制成功[J];保鲜与加工;2002年02期
11 康明丽;甘薯与甘薯食品的开发[J];山西食品工业;2002年01期
12 曹海燕,宋国敏;甘薯金丝条的制作[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2年02期
13 高振江,王德成,吴薇,张世湘;气体射流冲击烘烤甘薯的试验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4 景亚杰;绿色食品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年06期
15 ;甘薯系列食品加工技术[J];中小企业科技;2005年01期
16 王岩;高锦枫;张浩;逯忠斌;;异丙草胺在大豆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5期
17 肖瑜;甘薯脯的加工方法[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1994年11期
18 谭锋;甘薯膨化食品的研制[J];农牧产品开发;1996年06期
19 陈剑 ,高文玉 ,董海洲 ,赵福庚;酶水解法加工甘薯枣新技术的研究[J];安徽科技;1996年06期
20 王化源;低糖甘薯脯的制作方法[J];农村百事通;199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德陵;刘金钟;刘海珍;;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测定单体氨基酸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A];中国质谱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2 颜伟玉;曾志将;吴小波;Yves LE CONTE;Dominique BESLAY;;中华蜜蜂幼虫信息素研究[A];中国养蜂学会中蜂协作委员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卓先义;沈保华;孙亚娟;;甲胺磷在家兔血保存标本中的分解动力学探讨[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4 骆传环;黄荣清;肖炳坤;赵焱;梁晓东;;某口服液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A];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三届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吴春燕;何启伟;宋廷宇;邓永林;王翠花;牟晋华;徐文玲;;大白菜风味物质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A];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金秀;雷殷;成荣敏;周伟红;;蘑菇中脂肪酸的提取衍生化方法研究及气相色谱法测定[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分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刘向明;吴桂平;戴桂玲;;氨基嘧啶的气相色谱分离分析方法[A];天津市第十二次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8 汪蓉;张玉荣;郭幼梅;郑力行;张润生;郭胜才;;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尿中苯骈二氮杂卓类药物[A];中国质谱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9 盛振晗;;一硝基间二甲苯组成分析[A];西北地区第三届色谱学术报告会暨甘肃省第八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邢钧;白雅;汪巍;吴采樱;;双桥联杯[6]聚硅氧烷固定相的合成和色谱性能研究[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上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生明;手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用于高分辨气相色谱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袁照年;甘薯抗蔓割病突变体的离体筛选及几丁质酶基因导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3 贺学勤;中国甘薯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4 杨先泉;零配比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与甘薯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2年
5 蒋盛军;甘薯胚性悬浮细胞的遗传转化和转基因植株的有效再生[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6 柳哲胜;甘薯茎线虫病抗性的分子标记及相关基因片段的克隆[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陆国权;甘薯重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8 阚建全;甘薯糖蛋白的糖链结构与保健功能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9 盖京苹;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及其生长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10 卢珊;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认知特征与脂肪酸代谢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志强;异丙草胺在土壤、甘薯和玉米中的残留动态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2 高锦枫;异丙草胺在大豆田中的残留动态及水中光降解行为[D];吉林农业大学;2006年
3 王晓云;2005年中国六省玉米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污染调查[D];吉林大学;2006年
4 张丽;生物体液中药物毒物管式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系统分析方法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5 张萍;色谱技术在扁桃营养成分与食品农兽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04年
6 周梦杰;连苯三酚在山羊体内的毒物动力及其临床病理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7 魏丽芳;反式脂肪酸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西南大学;2008年
8 卢焕福;蜂蜡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9 郑海涛;有机氯农药的半透膜采样及测试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周岩;新型毛细管气相色谱柱的制备及其对手性样品和环境样品的拆分[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银田;甘薯切块直播省工又增产[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王正喜;行进在希望的田野上[N];徐州日报;2009年
3 高传立;徐州甘薯申报吉尼斯纪录[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4 安平县农牧局 王贵霞;甘薯要高产 把握这几点[N];河北科技报;2010年
5 殷尚;灌云无公害甘薯喜获丰收[N];农民日报;2010年
6 丹阳市皇塘镇农业服务中心 姜叶玲;甘薯家庭实用保鲜技术[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0年
7 任丘市季家铺村 季树伟;怎样建甘薯长窖[N];河北科技报(农村版);2001年
8 韩素芹;甜酥甘薯片[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2年
9 阎宝忠;甘薯欲高产 大垄地膜栽[N];山西科技报;2002年
10 王金锁 张红梅 陶克华;实事赢得百姓赞[N];保定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