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功能视角的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研究

李学春  
【摘要】: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几经改革,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存较多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问题。尤其是以机构范式为指导的农村金融改革,往往是以牺牲效率或违背市场发展方向为代价,忽略了对农村金融体系功能的关注。为此,如何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农村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基于功能观点的金融体系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通常的机构范式。事实上,金融功能比金融机构更稳定,随着时间推移和区域的变化,金融功能的变化要小于金融机构的变化。此外,从金融功能观点来看,金融机构形态履行何种功能不应由政府当局人为地划定,并确定其从事的金融业务,限制来自其它机构或市场的竞争;而应由市场和这一机构的核心优势来决定。金融机构可能执行一项或多项功能,某项金融功能也并不一定要由同类金融机构来承担。如何将金融机构与金融功能之间进行有效的匹配以提高金融效率是任何金融机构确定未来的发展战略时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文基于金融功能研究范式,依据系统理论、金融功能理论、农业经济与农村金融理论,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以及比较分析等方法,首先,简要总结归纳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历史沿革及金融功能的演进轨迹;接着,对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引致的农村金融需求进行了全面分析;随后,对二元经济体制下农村金融体系供给功能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构建和改革问题,以现实需求和发展方向为依据,明确了新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我国农村建设中的金融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确定了农村金融体系的机构构成和各自的职能分工,以期为我国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效的路径。 全文共由九章构成。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阐述了系统、功能与结构理论,是新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并对功能视角下的农村金融进行了理论界定;第三、四与五章是本文的重点内容,首先对新农村建设引致的农村金融需求特点进行了全面分析,接着实证剖析了在二元经济体制下我国农村的正规金融体系和非正规金融体系的构成、演变及其供给功能现状,随后系统探讨了农村正规金融资源配置功能的异化,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畸形发展以及功能缺失的制度根源;第六章对国际上较为成功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典型模式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值得我国借鉴之处;基于上述研究,第七章阐述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的总体思路及发展方向;第八章系统指出了基于功能视角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重构路径选择及其政策建议;第九章为研究结论。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 (1)基于功能视角研究认识到:现代农村经济对金融资源的需求千差万别,而机构改革的举措虽不少,固有的问题却总得不到有效解决。一方面,由于没有相应的功能实现途径,农业发展对某些金融功能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由于过度集中于某一途径来实现融资,某些金融功能又发挥过度。其结果必然是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受到损害。所以,如果忽略农村金融体系应该承担何种功能等基本问题必然会忽略改革的终极目标。基于功能观点的金融体系的改革重点是建立提供金融功能的机制。 (2)计量分析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农村贷款投放的增加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因此,为全面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应进一步增加信贷资金的投入。 (3)通过研究认为: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系统中诸多弊端的主要原因不在于中介机构是否占居主导地位,而是由于政府的越位和缺位造成的。为了农村金融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需要调整和优化我国农村金融结构。应选择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协调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同时做好农村金融服务系统的结构协调工作。 (4)通过综合研究,提出了改革与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功能的主体框架,即要构建农村政策性金融为主导、商业金融为主体、合作金融为基础、非银行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为有益补充的,功能齐全、竞争有序、服务“三农”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按照“一次规划、两步实施”原则,提出了构建功能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应由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分步实现的构想。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功能导向下政府调控职能的创新,以及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机制,为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发挥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姚海明;张杰;;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基于金融供求角度的分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2 田桂秋;;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成长机制与模式创新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年08期
3 刘祚祥;;农村金融创新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逻辑[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伍艳;;多维视角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J];农村经济;2008年03期
5 徐团团;;延安市农村金融的供求矛盾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6 张强;肖蓉蓉;;功能观视角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调整与构建探讨[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7 高伟;;临沂市农村金融调研报告[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张笑尘;;农村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分析[J];上海金融;2007年09期
9 徐冰;;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约束与金融深化——基于湖北省县域经济的思考[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陈亮,杨静;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1 何雁明;刘芬;;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供给分析——基于海南数据的实证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12期
12 张健梅;张欢;张倩;吴芳;;汉正街金融需求与供给的无缝衔接分析[J];特区经济;2008年08期
13 黄亮,姚顺波;西部地区农户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供给——菜园村与纸沟村农村金融调查报告[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09期
14 蔡则祥;;农村政策性金融需求的变化与供给创新研究[J];江汉论坛;2009年11期
15 孙学敏;赵昕;;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户借贷行为的调查研究[J];农村经济;2007年08期
16 佘传奇;黄烨;马超;;完善农村金融的供需角度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36期
17 周立;农村金融供求失衡与政策调整——广东东莞、惠州、梅州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07期
18 伍艳;余兼胜;;中国农村金融的区域差异性研究[J];农村经济;2009年01期
19 人民银行临汾市中心支行课题组;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临汾民间融资个案研究[J];华北金融;2005年07期
20 周夏沛;;金融资源供给主导下的农村金融体系构建选择[J];西部金融;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宇红;;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均衡调节研究[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2 栾敬东;苏向妮;;强化农村金融体系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研究[A];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立;;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逻辑(1978—2009年)[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4 巨丽丽;;青海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研究[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上)[C];2011年
5 阎琰;;重构农村金融体系 推进新农村建设[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周立;;两部门合作:农村金融体系形成的一般逻辑与中国经验[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何广文;;构建社区导向型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机制[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大会交流论文集[C];2006年
8 谢元态;汪云兴;;对我国农村地区的非均衡金融体系的思考[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乐柱;靳佩然;;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及竞争机制问题研究[A];2005年山东省金融学会重点研究课题成果[C];2005年
10 陈池波;彭克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困惑与出路[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学春;基于功能视角的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张庆亮;中国农村民营金融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3 曹协和;转轨期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创新与制度安排[D];东北大学;2009年
4 李军峰;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农村金融组织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5 陆美娟;江苏省农业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6 李建英;中国转轨期农村金融体系的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5年
7 邓晓霞;中印农村金融体系比较[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李明贤;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9 袁建岐;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10 梅世文;开发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甜迪;西部地区建立普惠性农村金融体系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何婷婷;甘肃偏远乡村金融供给体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牛艳芬;金融需求视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区农村金融体系构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王晓静;基于金融供给视角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孟海霞;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6 马强;盘锦地区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李依霜;重庆市农村金融体系问题及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杨巧娜;农户金融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9 石晓晶;开发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徐鑫;我国民营银行发展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政;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N];吉林日报;2009年
2 李直明;完善我市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议[N];佳木斯日报;2009年
3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吴晓灵;重构农村金融体系[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4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吴晓灵;重构农村金融体系[N];经济日报;2003年
5 记者田俊荣;重构农村金融体系[N];人民日报;2003年
6 中国人民银行高青县支行行长 郑保军;建设新农村需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8年
7 李琴;农村金融体系应重构[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8 中国银监会四川达州监管分局 唐阳孝;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几种途径[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9年
9 江西财经大学 胡卫东;健全农村金融体系[N];上海金融报;2003年
10 陈广福;当前形势下农村金融体系的风险识别及体系构建[N];金融时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