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山东茶树冰核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与霜冻害关系研究

黄晓琴  
【摘要】: 茶树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是一种生长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叶用作物,低温冻害是茶树经常遭遇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随着茶叶种植区域的北移和近年来早生品种的推广,茶树经常会受到霜冻害的影响,茶树遭受霜冻害后,一方面会影响生长势,导致茶叶减产甚至绝收,另一方面,茶叶品质会受到影响,制成的成茶滋味和香气降低。研究表明,茶树遭受霜冻危害的轻重程度除了与低温强度及其持续时间和植物抗霜冻能力强弱有关,还与茶树叶表INA细菌数量的多少有关。冰核细菌的存在能诱发和加重霜冻害的发生,冰核活性细菌(Ice nucleation active bacteria,简称冰核细菌)可在-2℃~-5℃诱发植物细胞水结冰而发生霜冻;无冰核细菌存在的植物,一般可耐受-7℃~-8℃的低温而不发生霜冻。本研究主要对山东茶树上冰核细菌的种类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对冰核细菌在山东茶树上的分布规律和年消长动态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对冰核细菌与茶树霜冻害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对茶树上冰核细菌的防治提出了初步研究和建议。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对山东主产茶区日照、青岛、泰安等地茶树上的冰核细菌进行了分离调查,在山东茶树上共分离到22株具冰核活性的细菌,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培养特征,鉴定山东茶树上的冰核细菌是属于泛菌属的两个种,分别为菠萝泛菌(Pantoea ananatis)和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其中,菠萝泛菌共分离到15株,占68.2%,成团泛菌共分离到7株,占31.8%。两个种的菌株在泰安、日照、青岛茶区的茶树上都有分布,其中以Pantoea ananatis菌为优势种。 通过对分离到的冰核细菌的冰核活性进行测定,发现山东茶树上冰核细菌的冰核活性可划分为两个等级,强冰核活性菌株(103~104/冰核)和中等冰核活性菌株(105~106/冰核)。 在茶树的不同发育部位,冰核细菌的分布密度和频率是不一样的。从初展叶上较易分离到冰核细菌,其出现频率为83.3%,而老叶则较难分离得到冰核细菌,出现频率仅有14.3%。其次,各部位冰核细菌存在的密度也不相同,可以看到,冰核细菌存在的最高密度是:初展叶(芽)﹥嫩叶﹥老叶。从不同地区冰核细菌分离情况看,青岛比泰安更容易分离到冰核细菌。 从冰核细菌年周期内分布规律看,在易发生秋霜冻和春霜冻时期,茶树上均存在较高密度的冰核细菌,在湿度大,降雨量多的春霜冻时期,茶树上冰核细菌的密度更高。 对接菌的茶树叶片和不接菌的茶树叶片的过冷却点进行了测定,无菌茶树叶片的过冷却点是-3℃,而接菌的茶树叶片结冰的平均温度是-1.4℃,比不接菌叶片提高了1.6℃,可见冰核细菌的存在明显提高了茶树叶片的过冷却点。 冰核细菌的存在,会加重茶树叶片细胞质膜的损伤,具体表现为细胞膜透性增加,相对电导率增大,SOD、POD酶活性由最初的被激活到活性下降,丙二醛含量增多。 采用室内试验和室外盆栽苗试验对防治冰核细菌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发现一些药剂能破坏茶树上冰核细菌的冰核活性物质并对具有杀灭作用,筛选到了代森锰锌和福美双两种能防治冰核细菌的药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高香凤;李慧玲;王庆森;;茶树叶片组织结构及次生物质与抗虫性关系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技术;2011年02期
2 乐承伟;;闽中山区茶叶主要害虫发生与防治[J];福建农业;2011年08期
3 郑达贤;沙济琴;;茶园生态系统铝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1年02期
4 郑海涛;;山东茶区与南方茶区不同茶树品种特性试验比较[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年07期
5 ;索引[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1年06期
6 胡吉峰;陈文龙;;茶园昆虫群落生态学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7 庄文勤;;家乡的古茶树(散文)[J];云南林业;2011年04期
8 赵甜甜;蔡新;汪云刚;陈继伟;刘德和;李岚;罗正飞;李朝云;;苹果-茶间作对茶树新梢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福在;邢炜;张永祥;高瑞桐;;冰核细菌对光肩星天牛幼虫促冻杀虫的初步研究[A];“植物病虫害生物学研究进展”——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论文选[C];1995年
2 孙福在;韦建福;;我国生物冰核研究进展[A];“植物病虫害生物学研究进展”——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论文选[C];1995年
3 陈晖奇;徐焰平;谢丽华;王国红;杨民和;;茶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在寄主组织中的分布特征[A];中国菌物学会第二届青年菌物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4 黄晓琴;束怀瑞;张丽霞;彭正云;陈宗懋;;茶树冰核细菌(INB)防治的初步研究[A];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康启兵;;茶树氮素营养及其生理生态学效应[A];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房江育;宛晓春;;茶树叶片中铅的化学形态与分布规律[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邓欣;谭济才;;茶树抗病的生化基础和形态抗性概述[A];2005年中南、西南植物病理学会和中国菌物学会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谢丽华;徐焰平;王国红;杨民和;;茶树品种、叶片生育期和茶叶化学成份对内生真菌的影响[A];第二届菌物教学科研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徐泽;胡翔;邓敏;;干旱胁迫对茶树的几种抗旱性生理指标的影响[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向勤锃;;茶树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A];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琴;山东茶树冰核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与霜冻害关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王海鹰;冰核细菌对模拟食品冷冻特性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苗进;外源MeSA诱导茶树防御假眼小绿叶蝉机理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4 蔡晓明;三种茶树害虫诱导茶树挥发物的释放规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5 张广辉;茶树遗传转化及UV-B对香气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唐朝荣;冰核细菌Erwinia ananas 110冰核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和促冻杀虫基因工程菌构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7 郭春芳;水分胁迫下茶树的生理响应及其分子基础[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8 赵东;茶树多酚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和转化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9 毛得奖;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组织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10 单武雄;生境管理对亚热带丘陵茶园生态环境与茶叶品质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波;福建省香蕉上冰核细菌种类、分布及其与香蕉寒冻害关系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2 姜莉;新疆冰核细菌种类调查及其抑制因子的筛选[D];新疆农业大学;2003年
3 晁龙军;冰核细菌发酵工艺的优化及其动力学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0年
4 程玉祥;茶树叶糖蛋白的纯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2年
5 胡贤春;茶树品种对云纹叶枯病的抗性鉴定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5年
6 谢丽华;茶树内生真菌的分离、相互作用关系及菌株抗菌活性成分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晖奇;茶树内生真菌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任超;冰核细菌对香蕉霜冻害的影响与防霜剂初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9 沈洁;茶草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生理特性及草产量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5年
10 任明兴;壳聚糖对茶树生长发育和根际环境影响及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志悦;杀菌选点茶树精油[N];健康时报;2007年
2 韦桥送;茶树在初春季节的管理[N];陕西科技报;2006年
3 韦桥送;茶树初春季节咋管理[N];云南科技报;2006年
4 佟昊本报记者 汪挺;普洱茶发源地生态危机[N];中国商报;2007年
5 记者 陈宁;三大优势打造品牌市场[N];云南经济日报;2005年
6 云南农业大学植病重点实验室 张世光;防除冰核细菌减轻霜冻害[N];云南科技报;2002年
7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玉香甩;夏秋季茶树病虫害防治[N];云南科技报;2007年
8 记者 张龙;茶祖纪念茶闪耀茶市[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9 杨健;茶农:还是“组织”靠得住[N];解放日报;2008年
10 永付;饮茶也需适度[N];民族医药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